Monday, December 6, 2010

工頭力量大


文/方素惠


一個前線主管究竟可以發揮多大的力量?不久前成為全球新聞焦點的智利礦災工頭鄂蘇亞,告訴了我們答案。


它非常真實地反映了一個團隊所能碰到的最大挑戰:不知道是否還有明天、資源嚴重缺乏、極端的壓力下可能扭曲的人性。但是他帶領三十二個隊友,成功活了下來。


在地底下的七十天裡,鄂蘇亞不把焦點放在成功的機率,而是著重在眼前可做的事情上;他分配工作,讓人人都有事情可忙,甚至連隊友情緒都有專人負責;他以燈光模擬日光,維持每天的正常作息;他以多數決進行決策,並確保一切公平。


這位前線主管帶領團隊求生存的故事,令人感動。雖然是一個非常的狀況,鄂蘇亞所展現的,卻是平常時期,領導一個團隊所必須學習的特質。


鄂蘇亞的老闆大概從來沒有想到會有這麼一天。在公司裡,我們常把太多注意力放在高階主管身上,以致忽略了數量更多的中階主管,和那些實際站在現場的無數「工頭」。


事實上,他們卻是真正處理顧客抱怨,影響員工士氣,決定產品品質的關鍵人物。他們不該只是傳遞上級指令的小齒輪,而是公司的中堅力量。


資深顧問指出,對於中階、基層主管,我們必須為他們創造權責更大、更有挑戰性的角色。換句話說,我們不應該只是讓他們扮演組織系統的「手」、或「腳」,而應該讓他們也能夠思考。


善用中階和前線主管的力量,釋放他們的潛能,讓他們擔負起做決定和教練員工的任務。透過工作調整和強化訓練,可以提高他們的領導力和對公司的投入。


這些散落在公司各處的基層主管是公司的基礎建設,公司的另一個基礎建設則是供應鏈管理。


十年前,思科公司經過網路泡沫,付出慘痛代價,也學得寶貴的一課。它在網路熱潮時,對於需求預測過度樂觀,因而在泡沫破滅後,勾銷了二十多億美元的存貨。思科痛定思痛,大幅調整供應鏈策略,精簡存貨,刪減供應商數量,和供應商建立夥伴關係。


然而,這些改善提升的只是效率,思科知道,要因應市場快速變化,必須提高靈活度。因此,它進一步把供應鏈從「供給推動」,改變為「需求拉動」,更於今年拿下全球最佳供應鏈第三名。


回顧變革旅程,思科供應鏈領導人指出:「比較大的挑戰不是複雜性,而是文化和心態。」關鍵又回到了人身上。別忘了公司裡的「工頭」。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