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31, 2015

溝通能力的基礎


/杜書伍
「不善溝通」,是很多人亟欲改善、提升的能力要項之一。然而,自認拙於溝通者在自我檢視的過程中,容易反射性的推論,問題出在自己口才不佳,缺乏自信,容易緊張,個性內向,從而,便自我要求「要增加自信」、「練習多說話」、「走進人群」,甚至去上課演練溝通技巧;種種「解法」,雖多少有所裨益,卻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有些主管碰到這類同仁時,竟也僅反射性的指導:「你要多溝通」,令人啼笑皆非。回過頭來,每一個人都是別人溝通的對象,相信大家也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有一類人看似長於溝通,但聽起來卻只覺得其邏輯跳躍,說話天馬行空切不入重點,甚 至語無倫次而不自知。更有一類人說起話來頭頭是道,卻讓人感覺從頭到尾在「自說自話」,甚至有強辭奪理的感覺。結果同樣是「有溝沒有通」。  

事實上,深入拆解「溝通」這個能力要項,可以發現,不善溝通的根源有二。  
其一,是對欲傳達的「事」,缺乏系統性、結構性的了解與掌握。因而,當欲傳達給別人時,說起來零零落落,邏輯不清,甚至自相矛盾。對方接收時非常吃力,自然溝通就不良。  
其二,把話說清楚只是溝通的基礎,要讓人「聽進去」,進而「認同」、「接受」,「人」的因素更為關鍵。大家都知道要與孩童對話,一定要考量其年齡與心智程度,並用其可理解的用語表達,才能與之溝通;更何況不論是主管對部屬、部門對部門或者是跟客戶溝通,其立場經常互異,甚至是對立。若未能認知到「人」的不同,只一味想把「事」說清楚,結果不僅自己氣餒不已,對方也必然以「你根本不了解」或「根本不可行」來回應,完全達不到溝通的目的。  

因此,提升溝通能力的第一個要訣,在於對於欲表達的「事」,自我檢視是否的確有系統性、結構性的了解與掌握;若否,則預先思索、結構之。深一層思考,若在工作甚至生活中,即已養成良好的「系統習慣」與「結構習慣」,那麼即便口才並不突出,卻也能因論述有條有理邏輯分明,而讓對方輕鬆理解。掌握好「事」的要訣後,則應思考「人」的因素。如何從對方的背景、環境、思惟模式與所處立場,模擬對方對這件事可能的態度與反應,以及自己該如何述說對方才聽的入耳,進而逐步、順勢導引到能認同你的想法。事實上,多數事物的推動與執行,必然都牽涉到與不同人的溝通與協調,若能建立「多了解別人、站在對方角度想」的習慣,事事想到「人」的因素,無形中建立「了解人的習慣」,行事不也就能自然而然施展出此一要訣。  
由此可知,提升溝通力的根源並非在於口才或演說技巧,而在於能力根源的「系統習慣」與「結構習慣」(事的了解),以及「對人深入了解的習慣」(人的了解)。同仁應更加注重在平日不斷的練習,養成「系統習慣」、「結構習慣」,以及「對人的了解」,就能夠改善溝通的能力。

Wednesday, July 29, 2015

最重要的好習慣:專注力


/黑立言
我在美國念大學的時候,有兩位室友:一個期末考前從不讀書,成績總是考全班前三名;另一位室友則在考前必喝能量飲料熬夜K書,成績老是滿江紅,還差點被退學!這是怎麼一回事?難道世界這麼不公平嗎?原來第一位室友每天晚上都會坐在書桌前一個小時,複習當天的上課內容,無論我們怎麼誘惑他,都不為所動。第二位室友的外務很多,經常蹺課,所以考試前再怎麼努力都枉然。

卡內基訓練創辦人戴爾卡內基(Dale Carnegie)曾說:「好習慣是最忠實的僕人,但壞習慣是最惡毒的主人。」而最重要的好習慣,就是專注力!專注的習慣會幫助我們事半功倍,像我的第一位室友一樣,花很少的力氣卻能創造卓越的成果;缺乏專注力就是事倍功半,像我的第二位室友,每天都在擔心自己會不會被退學。

至於培養專注力的啟動開關,就是要找到我們做事的內在成就動機。美國賓州大學心理系教授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在《真實的快樂》(Authentic Happiness)書中,就提到「心流」(flow,由心理學者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的概念:當你很喜歡做某件事,總會有想一直做下去的強烈念頭,甚至廢寢忘食,單純因為快樂而忘我。這些事通常具有挑戰性,需要一點技術,做的時候要很專心,並且有明確的目標,也會有立即的回饋

當你在做一件有「心流」的事情時,就會產生一股熱情,想要不斷持續下去。這也使得選對事情變得很重要,不然「心流」就會變成一個很難戒掉的壞習慣了!一位就讀新竹高中的張同學,因為很難控制自己不打電玩、不買點數,甚至不能如願就會大發脾氣,就自己報名參加卡內基訓練,希望能戒掉電玩成癮的問題。後來,張同學想到一個改變的方法他決定學習電腦繪圖軟體AutoCAD,一樣是用電腦操作,一樣具有挑戰性,藉此轉移自己打電玩的依賴性。為了維持專注力,他還設定了一個目標:要在3個月後考取AutoCAD軟體的證照。

張同學認為這一招還滿有用的,雖然一開始要克服使用新軟體的撞牆期,但這也很像電玩闖關,需要一關一關突破。學習過程中,遇到有壓力的時候,也不再靠著打電玩來紓解壓力,而是去跑步釋放壓力,他也因此從電玩宅男變成陽光男孩。由此可見,每個人都有改變的潛力,只要找到正確的目標,結合自己的「心流」,就能發揮專注力,並享受自我突破的成就感。

Tuesday, July 28, 2015

內臟脂肪不喜歡你運動!4招擺脫這個討厭鬼


/營養共筆
你知道嗎?腹部脂肪不只關乎腰圍大小而已!它也關係著健康,從現在開始,不論你腰圍多大,做一些改變吧!這篇文章是要大家如何面對脂肪,甚至那些看不到脂肪。
脂肪的位置: 我們都一樣,有一些看不到脂肪,通常脂肪分兩種:

1.皮下脂肪:臀部和腹部,這我們比較容易看得到,也比較會去注意它

2.內臟脂肪:圍繞著內臟(心、肺、消化道、肝等),你看不到,所以比較不會注意
多少是太多?必須靠電腦斷層攝影才能精確知道身體有多少脂肪儲存,但有一個比較簡單的方法就是量腰圍,也可以略知內臟脂肪。為了健康,女性最好讓腰圍小於35英吋,男性小於40英吋。通常蘋果型肥胖(腹部脂肪比較多)比西洋梨型肥胖(脂肪儲存於大腿或臀部)更令人擔憂,因為較多的腹部脂肪是較多內臟脂肪的指標。瘦的人也要注意,有些人即使看起來瘦,卻有很多的內臟脂肪。這可能與基因有關,有些基因傾向於內臟脂肪的儲存。但這也與體能活動有關,內臟脂肪不喜歡你運動。

4個方法控制你的腹部脂肪:

運動: 強而有力的運動可以消除脂肪,包括內臟脂肪,也可延緩內臟脂肪的生成。多少運動才夠?有個研究說,每週四次,每次半小時強而有力的有氧運動。那什麼叫強而有力的運動?如果你已經準備好,跑步是個選擇,如果你還沒準備好跑步,可利用跑步機在上做快速走路訓練。當然你也可利用飛輪車或健身車或划船機來做強而有力的運動。每週至少3次,每次30分鐘的溫和運動也有幫助,可減慢你內臟脂肪的生成,但如果要燃燒內臟脂肪,運動強度就要增加。不去健身房的運動,像掃落葉、走路、整理花園、與小孩玩足球都是。

飲食: 沒有任何神奇的飲食可以針對消除腹部脂肪,但是當你體重減輕時,腹部脂肪通常是比較快消除的部位 。高纖飲食也有幫助,有個研究說不用改變你任何飲食的習慣,只是每天增加吃10公克可溶性纖維,比起沒有吃可溶性纖維的,產生比較少的內臟脂肪。10公克可溶性纖維大概就是兩顆小蘋果、一杯碗豆和半杯花豆的量。只是把平常吃的麵包改成高纖麵包,也可以維持體重。

睡眠: 充足的睡眠是有幫助的,有一個研究說每晚睡6-7小時,比每晚睡5小時、小於5小時、8小時、多於8小時,有比較少的內臟脂肪。睡眠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但是也是有幫助的。

壓力: 有壓力的時後,可能沒辦法對食物做正確的選擇,有些人遇到壓力會亂吃,所以慢性壓力,是個問題。社會支持(包括朋友與家人)、冥想、運動都可以處理壓力問題,或心理諮商也有幫助。可能說沒有時間去做這些事,那就選擇運動吧,因為運動有立即效果,不僅對體重的控制有利,對壓力控制也有幫助。內臟脂肪不喜歡你運動!但,你越不運動內臟脂肪會越多,你就更不喜歡運動,所以為了破解這個惡性循環,老話一句,運動吧!

Monday, July 27, 2015

管理者可不只一種類型!這4種領導風格,你是哪一個?


/韋惟珊
你覺得自己不是當主管的料?《成功》(Success)雜誌建議,你不妨換個角度想。文中提到,現有的組織都在尋找,到底哪個「年輕璞玉」是未來的領導人才?為此發展大大小小的培訓課程,企圖從中辨識出「高潛力員工」,扶植成未來的主管人選。不過,這種區分方式讓大家誤以為領導是個罕見的特質,事實上,任何人都有能力對別人帶來有意義的影響,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擁有引領他人的本事。因此,別再說你不適合當主管,而是換個角度思考,「我會是個怎麼樣的領導者呢?」藉由以下兩個簡單的問題,找出適合你的領導風格:

Q1.你都是怎麼做規畫的?
A. 先考慮任務、創意、專案的執行細節。
B. 先考慮任務、創意、專案的可行性。

Q2.要執行計畫前,你會先考慮?
C. 運作流程和順序。
D. 適合參與和配合的人選。

1.細節+流程=驅動者主要特徵:務實、講邏輯、追求系統和規則
你的邏輯很強、重視效率,希望每件事情都可以精確、準時的完成。你會堅守這個原則,落實進生活中的大小事,對你來說,任何可以透過流程改善而提高效率的方式,你絕對不會錯過。

2.細節+人員=實戰者 主要特徵:負責、合作、寬容、忠誠
你的成就感來自於幫助他人完成任務。當別人對你的需求愈強烈,你就會愈努力付出,就像是可靠的支援單位,願意和大家一起把事情做完。雖然看起來要貢獻許多勞力,但這些付出就是任務足以完成的關鍵。

3.可行性+流程=設計師主要特徵:聰明、擅長分析、自律
你有高度創造力,會嘗試許多新的方法和策略來完成工作。對於那些別人從沒想過的事情特別好奇,也期待自己可以做到什麼程度,渴望帶著群眾一起開創新鮮事。

4.可行性+人員=開發者主要特徵:靈活、善解人意、熱情
相較於設計師的創意,你更在乎「人」能帶來的改變。你相信透過成員的參與和發想,可以為計畫增添價值。關注人們加入計畫的動機,是不是有能驅動內心的意義,進而幫助產品和服務創造新的可能。

之前,你可能不認為自己是領導者,但經過以上分類,會發現專屬於你的領導風格,只要多加一點信心和鼓勵,往符合個性的方向前去,自然能發揮領袖的本能,成為帶領團隊前進的重要角色!

Wednesday, July 22, 2015

跑步是提升身心能量的最佳運動


/維杰費德、戴夫艾倫
人們跑步的原因有很多種,為了維持健康及身材、為了減重、或為了滿足好勝心。有些人跑步則是因為這是很好的紓壓方式,能減低日常生活壓力。還有一些人跑步是為了社交,和朋友共度時光,也或者純粹因為跑步讓他們有成就感。我自己跑步則是因為這是最棒的健身運動。它是最好的核心運動之一,能有效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有益心肺健康。研究也證實,跑步和其他劇烈運動一樣,如越野滑雪、間歇訓練、騎腳踏車、登山等,能增加你的最大有氧能力,或稱最大攝氧量,也就是肺部運用氧氣能力的測量指標。

跑步也是我和兩個孩子共度寶貴家庭時間的好方法。除了寒冬那幾個月外,我們每週六都到中央公園沿著人工湖周圍跑,一圈2.5公里,能盡覽公園的迷人風光和紐約的高樓景致。我6歲的兒子尼奇,現在10分鐘就能輕輕鬆鬆跑完1.6公里的路程;我女兒愛莫莉,今年7歲,總是等不及要穿上鞋子衝出門外。她非常熱愛跑步。現在她不僅看起來像個運動員,而且專注力及自律力也比幾年前好很多。她以前很容易就覺得無聊,分心去做別的事,但因為練了跑步,現在她可以專注在同一件事情上好幾個小時,而她自己也樂在其中。最近她還跟我說,「爸,我喜歡跑步,因為很有趣而且對我們有益。」我原本希望他們在年紀還小的時候就開始跑步,能培養出對它的熱情,一輩子享受其中。但跑步對他們的影響卻完全超乎我的預期。最後,我跑步也是因為它既方便又不花錢。我不需要夥伴或隊員,也不需加入健身房或付報名費,就能在全世界最令人振奮的環境裡跑步——中央公園。只要繫上鞋帶,慢慢跑過幾條街,就能抵達公園的主要步道或湖邊,開始跑步。

最近研究發現,跑步除了能增強耐力、促進整體健康,也能對腦部產生類似的正面功效。愈來愈多證據顯示,跑步和其他形式的運動,能增進認知功能,並降低常與年紀有關的腦部疾病的風險,如阿茲海默症等。它也能對抗憂鬱,並使你更聰明專注——我女兒的經驗就是個例子。
跑步也同樣被證實可以增加腦內啡分泌。腦內啡是另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由腦部及神經系統分泌,有止痛效果,並使人產生快樂幸福的感覺。這也是「跑者的愉悅感」這個名詞的由來:大腦釋放這些腦內啡使你感到亢奮,一種跑步後產生的快樂、極度興奮的感覺。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科學家相信,跑步是控制憂鬱症非常有效的方法。現在,讓我們開始跑吧。

你一定要懂的4個管理理論!


/郭子苓
破窗理論、莫非定律、刺蝟法則……這些看似與職場無關的理論,其實只要換個角度解讀,也能成為工作者在提升與管理自我時的重要提醒。以下4個理論,從中領會出有助於實務工作的態度與方法。

1.破窗理論:凡事照規矩,不輕忽每一件小事面對繁多工作,每個人難免都會輕忽某些「小事」,以將時間保留給「大事」。然而,魔鬼藏在細節裡,任何一點小失誤都有可能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破窗理論」的大意便是,再微小的犯罪,最後都可能蔓延擴大,導致嚴重後果。因此,對於任何不良習慣,都應該防微杜漸,不要任由讓自己的惰性和壞念頭影響工作專業。唯有事事都按部就班照規矩來,並且養成即時修正和補救問題的習慣,才能杜絕任何陰溝裡翻船的可能。

2.莫非定律:堅守原則,不怕鬼敲門你是否有過這種經驗:認真工作了好幾個小時,身心俱疲的你只是想隨意瀏覽網站、圖個輕鬆,老闆偏偏正好就在這時走到你座位後面?「莫非定律」告訴我們,任何壞事只要有可能發生,無論機率有多小,它就是會發生。姑且不論運氣好壞,壞事終究是肇因於自己的一念之差,做了不該的事。因此,要避免莫非定律作祟,務必堅守個人原則:不該做的,就堅決不去做;需要做的,就做到盡善盡美,千萬不要心存僥倖。若是千萬小心之後,依舊出了錯,也要積極找出原因,下不為例。

3.木桶定律:持續學習,強化團隊表現,要判斷一個木桶所能容納的水量,並非找出最長的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因此,身為團體的一員,應勤於學習,拉近與他人之間的差距,避免成為害群之馬。至於已經是「長板員工」的人,也必須惕勵自己與其他木板緊密結合,並且持續提升自我能力,切勿恃才傲物、原地踏步。無論是你團隊裡的長板或短板成員,最重要的都是要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合力打造出「不漏水」的木桶團隊。

4.刺蝟法則:君子之交,不以私害公「刺蝟法則」指的是,人際交往應保持距離,秉持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則。運用在職場的人際互動上,則是提醒工作者凡事必須謹慎拿捏,公事公辦,不以私害公。管理者則須盡量做到公私分明、親疏有度。前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總裁艾佛瑞史隆(Alfred P. Sloan)堅持與員工保持適當距離;但當員工發生意外,他總是立刻趕到醫院探望。此舉不僅搏得部屬敬重,也能激勵團體向心力。

Sunday, July 19, 2015

話都說不清楚,怎麼回事?


/游祥禾
如果你希望自己善於溝通,那麼你要先試著把話給說清楚,現在很多人話都說不清楚,怎麼回事?還是大家覺得這些對話都沒問題?

在餐廳裡,隔壁桌的兩人看著菜單討論起套餐送的飲料要點哪一種,寫著只有紅茶、綠茶及柳橙汁。
張三:『只能選這些飲料喔,我現在好想喝咖啡喔,還是我們換別家?』
李四:『沒關係吧,不然你就改成咖啡啊,頂多就是補差價而已啊……』
張三:『這差價要補蠻多的耶,我只要基本的咖啡就可以了,早知道就去隔壁間,剛剛應該先看清楚菜單再進來的……』
李四:『所以呢,你的決定是點送的、還是要補差價點咖啡,或者是換隔壁間呢?』
張三:『算了啦,紅茶吧,就不要咖啡了,我也懶得換別家了。』
李四去櫃檯結帳,回到座位後,對著張三說:『結果你知道嗎?好好笑喔,我剛剛去結帳,櫃台說點套餐送的飲料有咖啡耶,只是菜單沒寫出來……』
張三開心雀躍地說著:『真的嗎?也太幸運了吧,最後還是讓我喝到了咖啡,耶!』
李四:『沒有啊,你剛剛點的是紅茶耶,你不是說不要咖啡了……』
張三:『什麼?我如果知道套餐有送咖啡我就會點咖啡了啊,這個世界上只有你跟櫃台那位先生知道套餐有送咖啡不是嗎?你為什麼不跟我說……』
李四:『我也是去點餐才知道的啊,紅茶不是你自己勾的嗎?那你幹嘛不勾咖啡?』
我就坐在隔壁桌,看著李四一臉莫名其妙的臉,他不懂張三到底在氣什麼。
最後,我用套餐送的咖啡換了張三的紅茶。

A手上拿著健保卡和醫院開出的處方籤,要去他家附近的某間藥局拿藥,要我和B坐在車上聊天等A拿完藥回來。
A:『你們在車上等我一下,我去拿個藥,等等就回來。』
我們:『好的,沒問題,你慢慢來。』
A不到一分鐘就回來了,藥局今天竟然比較早關,沒得拿藥了。
B:『很急嗎?還是我明天幫你拿好了,你健保卡跟處方籤給我,反正我明天不用上班。』
A:『好啊,因為我的藥吃完了,所以越早拿到越好,那麻煩你明天一早去幫我拿好了,我明天下班再去跟你拿,謝謝喔!』

隔天一早,B到了藥局,將健保卡與處方籤給了藥劑師,只看藥劑師弄了好一會兒,拿起處方籤來KEY資料,最後說,好了,過兩三天再過來拿藥,順勢把處方籤收進抽屜裡了。
『為什麼還要兩三天?現在不能拿藥嗎?』『沒辦法啊,你這藥比較貴,都是要申請的,我這裡不可能有的,所以沒辦法馬上拿的……』B聯繫不上A,於是在藥局待了十多分鐘,直到A回覆。
B:『你的藥不能馬上領耶,那藥局把處方籤收走了,說要等三天之後才可以拿到藥,跟我要了你的電話,我不確定這樣子是否是正確的?所以趕快打電話問你,我覺得還是要確認一下比較安心。』

A
:『喔,對啊,沒錯啊,我的藥每次都要等個兩三天才可以拿到的啊,所以我才想說早點去跟他換,你只要將處方籤給藥局,等他們申請拿到了,就會跟我聯絡,謝謝你喔!』B:『那你幹嘛一直說要去藥局拿藥嗎?昨天為什麼不直接跟我說今天是拿不到藥的,只要幫你把處方籤給藥局不就好了嗎?還說下班後要來跟我拿,我等了快二十分鐘不敢離開,就怕你沒有拿到藥。』A
『喔,我是說下班後去跟你拿回我的健保卡啊……,沒有說要跟你拿藥啊!只是把處方籤給藥局就可以離開了啊,這麼簡單的事情,應該不用特別說吧!』當天晚上我們三個又聚在一起,B讓我知道了這件事情,A則不懂B到底想要表達什麼,直說對不起啦,下次我自己去藥局拿藥就好了。B火大的說:『哈囉,從頭到尾都沒有拿藥這件事情好嗎?拿藥跟只給處方籤是完全不同的意思好嗎?這個世界上只有你跟那位藥劑師知道沒辦法立刻拿到藥的不是嗎?但你卻口口聲聲說要去拿藥。你為什麼一開始不說清楚?』

最後由我來總結:『A一直以來根本就吃錯藥,才會腦袋有問題,連話都說不清楚,怎麼回事。』

男生對著女生說一直很想買一本書,但在網路書局都買不到他要的那一本。女生說我今天會去實體書局,有看到要幫你買嗎?男生說好啊,如果有的話就直接幫我買。女生順利的買到了男生要的那本書。女生開心的把書交給男生:『書局裡還蠻多的耶,我覺得好像不錯,所以也幫自己多買了一本。』

男生開心地接過書:『啊?不是這一本耶,我要的是精裝版,是藍色的,你買的這一本到處都買的到啊,我要的那一本根本沒什麼人知道,所以出的不多,因此很難買到啊。』

女生:『什麼?是這本書名沒錯嗎?所以你要的不是這個版本的?書局裡只有看到這一本啊,而且放在最外面,一看就是暢銷書啊!這個世界上只有你知道它有不同的版本,而你要的是藍色的精裝版,你自己也都說了沒有什麼人知道,為什麼一開始不說清楚呢?』

男生:『誰叫你不問我到底要哪一種版本,如果不能退的話,那你就自己好好收藏,或者送給其他朋友吧!我就不需要這一本了,下次記得要問清楚,就不會多買一本書了。』

我心裡明白女生對男生是有意思的,我只跟這個女生說,這個男生不只話講不清楚,連做人都有問題,妳如果喜歡他,以後絕對夠妳受的了。

以上這些故事都只有一分鐘不到的對話,只要你留心觀察,類似這樣子的對話充斥在我們生活周遭。如果我們需要請求他人幫忙時,理所當然應該告知只有我們才會知道的部分,但我們卻沒有說清楚,浪費了多少時間,還傷了彼此的和氣。當這件事情全世界只有你一個人知道的時候,你就有責任義務說得明白,不然就請你自己去完成它,而不是說什麼我又沒有要你幫我之類的話,難怪對方會生氣。多數人會生氣的不只是你沒講清楚,讓人吐血的是這根本就是一個不合乎常理的對話邏輯。很多時候,我們都落入這樣子的對話模式,以為正在和對方進行溝通、取得共識,卻沒能看出自己的思維邏輯已經與眾不同,我們的語言敏感度都太薄弱,一旦認知不同,結果就是十萬八千里了
善於表達才能好好溝通,太多人連話都說不清楚,怎麼回事?

Sunday, July 12, 2015

從交換名片,就讓人相信你


/新田龍
新田龍原本是日本輔導商務人士轉職的專業顧問,由於工作經常必須在初見面的幾分鐘內獲得對方信任,因此深刻體認「初次溝通」的重要性,便開始鑽研這方面的技巧。他觀察到2個現象。首先,很多超級業務員或專業人士致勝的關鍵,並非單純只靠精湛的說話技巧,而是懂得在初次見面時,在對方心中留下好印象。其次,許多人資質優秀,明明可以侃侃而談,卻因為一個表情、態度失分。而第一印象很難扭轉,因此在就業、談生意等重要場合裡吃了大虧,連帶失去大好機會。

如何利用初次見面的數分鐘中,和對方成為朋友,建立彼此良好的關係,讓對方願意主動聯繫你。

回應心情,而非「回他的話」,新田龍認為,第一次見面從交換名片開始,重點都在「我觀察到什麼」,而非「我如何口若懸河」。因此,他總結出「第一次見面就能觀察一個人」的7個指標,只要檢查這7個要點,就可以知道對方的性格,立即做出最佳回應。

對我的發言,對方的反應速度? 對方說話的速度?對方說話時間的長度?對方說話的聲調?
對方的表情?對方的姿勢?對方在交談中的態度?新田龍認為,根據以上指標,可將對方歸
納出4種人格:行動派(喜歡用自己想法處理事情)、推動者(在意自己是否對周遭的人產生影響)、協助者(重視人際關係與共識的達成),以及分析者(強調正確性,喜歡三思而後行)

初次見面,最怕因為感覺陌生、心懷恐懼而將自己與周遭的人隔絕。若是提起勇氣拋出善意,卻收到冷淡的回應,這時千萬別氣餒,因為這並不代表他不想說或不能說,只是你的問題碰觸到他不想聊的主題。新田龍建議,此時應該「回應他的心情」,而不是「回他的話」,適時找出話裡的弦外之音。此外,如何在前幾句對話裡就打開話匣子,「稱讚」是最好的方式。藉由稱讚對方,可以專注於對方好的一面,更可以聽到對方的真心話,進而加深彼此交流的深度
拿到名片後,有些動作最忌諱。新田龍認為,絕對不要只顧著看名片,如此反而會忽略眼前的對方。此外,從名片上可以獲得很多訊息,不妨當成持續對談的內容,包括職稱、工作地點、公司標誌等,因此也不要急著收起名片。當然,即便掌握以上技巧,仍然可能遇到突然的沉默,這時候,可以將事先準備的「梗」用上。

他建議3種「梗」可以讓對方留下好印象1,自己名字、長相的特殊之處,例如長得像某個名人;2,自己的缺點、失敗經驗最後,是自己的才華、特點。當然,第一次的談話終究會結束,新田龍認為,之後多加一句話,對方好感會加倍。例如:「今天您能撥出時間見我,真是太高興了。」、「這實在讓我受益良多,不虛此行。」這幾句話有個共通之處,就是主動積極的體貼對方,並坦率表達自己的心情,自然可以再強化帶給對方的好感。好友、貴人都是千金難買,人生難尋,但回到原點,都是從交換一張名片開始,所以,可別小看它的威力!

Monday, July 6, 2015

邁入工業4.0時代!物聯網讓生產流程變智慧了


/吳韻萱
「工業4.0」,這個由德國政府推動的高科技戰略(High-Tech Strategy),主要是利用物聯網及網際網路服務改革生產流程。根據德國的工業4.0報告,未來的智慧工廠在每個生產環節、每個操作設備都具備獨立自主的能力,可自動化完成生產線操作。且每個設備都能相互溝通、即時監控周遭環境,隨時找到問題加以排除,也具有更靈活、彈性的生產流程,因應不同客戶的產品需求。

因此,過去無交集的工控領域與IT領域,在物聯網時代開始對話。為了實現「智慧工廠」,物聯網利用感測器取得資料,加以分析後找到各種關聯應用,背後蘊藏的技術關鍵就是大數據。
台灣IBM全球資訊科技服務事業部協理劉建倫指出,製造業從「自動化」進入「智慧工廠」,關鍵就在「預測」。大數據的分析功能,得以從歷史資料中找出事件發生的周期,進而預測故障發生。

工控與IT的交集,研華並非唯一。英特爾、思科、奇異(GE)、IBMAT&T等網通、電器及電信大廠,2014年即共同組成工業網路聯盟(Industrial Internet ConsortiumIIC),打算透過建立一套開放互通標準的工業物聯網智慧系統,將未來所有智慧型設備、工業機器、人員、流程與資料等連結起來,降低未來工業應用及流程所需花費的人力時間及操作複雜度。

這些生產流程的進步,都讓製造業得以更貼近消費者,因應快速的市場變化腳步。
速度、少量多樣是關鍵: 「現在生產周期縮短到3個月至半年,是因為市場變得太快。產品不能大量製造,而是要觀察市場再調整。」劉建倫舉例,無論是服裝業、行動裝置,都要將消費者需求轉化為製造產品的方向,其中又以消費電子業最急迫,生產、交貨、庫存幾乎是能否勝出這場流血戰的關鍵,「交貨交不出來,市場就不見了。」

而雲技術的崛起,降低初期支出成本,甚至容許新創以零成本快速崛起,帶給原有企業很強的壓力。這時如何刪減原有的規模或是運用雲端,讓自己變得與新創一樣快速又有彈性,就是物聯網時代的重要課題。

當萬物互連,工廠設備得以互相對話,製造流程變得更有效率,意味著「少量多樣」、「客製化與速度」的時代來臨了。台灣代工產業應藉此機會走到前端,直接與市場連結,小而美、能根據市場靈活應變的製造業,在工業4.0時代才有可能成為贏家。

Wednesday, July 1, 2015

超級業務員的工作之道:他們如何從零,累積成超級?


/陳芳毓
許多人以為,超級業務員一定是個性外向、舌燦蓮花,其實不然。嚴謹、自律的工作態度與習慣,才是他們得以一點一滴、從零累積成「超級」的土壤。因為,只有正確的態度能幫我們從挫折中反彈;只有嚴謹的工作習慣,能使我們持續走在對的軌道上。業務,是一個永遠都有職缺,但卻很少人能做到頂尖的工作。它看似沒有進入門檻,其實最挑戰人性:由於每天都要面對客戶拒絕,多數人難免想消極放棄;因為每個月業績都要歸零重來,多數人容易想鬆懈偷懶。

但是,超級業務員和一般人不一樣。不論景氣蓬勃或低迷,業務員該做的事情都一樣,所有成果都是靠每一天累積下來的沒有magic!態度正確,就無懼挫折、走得長遠什麼是「該做的事」?熱情積極、有同理心、正向思考、守紀律、善溝通,不欺騙。許多人以為,超級業務員一定是個性外向、舌燦蓮花,其實不然;正確的工作態度、嚴謹的工作習慣,才是他們得以一點一滴、從零累積成「超級」的土壤。因為,在遭遇挫折時,只有正確的態度能幫我們從谷底反彈。
1年賣出365棟房子的房屋銷售天王湯姆霍金斯(Tom Hopkins)曾在走投無路之餘,拿95%的存款去上一堂銷售課程,業績從此由黑翻紅;日本泡沫經濟破裂時,保險女王柴田和子靠著增加3成業務拜訪量,在2個月內回復以往業績水準;年收入破億的保德信保險業務紀錄保持人所羅門希克斯(Solomon Hicks),積蓄被合夥人騙光後,在公司不願給名片的情況下投入保險業,卻憑著過人的熱忱與練習,14周就成為保德信人壽的「年度新人王」。

在漫長的職涯中,只有嚴謹的工作習慣,能使我們持續走在對的軌道上。拿到TOTTop of the Table,頂尖百萬圓桌會員)33次的保險天王布魯斯伊瑟頓,每周五都會填滿下周行事曆,持續30年;金氏世界紀錄汽車銷售天王喬吉拉德每個月寄出超過1萬張卡片,以維繫客戶關係;連續43年成為MDRTMillion Dollar Round Table,百萬圓桌)會員的保險教父梅第法克沙戴,每天早上7點開始工作,連續56年不懈。

只有basics!推銷自己,成為「超業型工作者」,這些故事聽起來很不magic。但這也證明了,只要數十年如一日、把basics做到最好,就會持續迸發出驚人的能量。而且,這些態度與習慣是如此基本、普遍,它不只適用於超級業務員,也值得一般工作者效法。表面上來看,超級業務員是在「販賣」服務與產品;但事實上,他們推銷(sell)的更是一種價值、觀念,甚至是他們自己。回到職場的情境裡,工作者也時隨地都在「推銷」──向客戶提案,是一種推銷;向老闆要求加薪,是一種推銷;請同事幫忙專案,是一種推銷;甚至連讓下屬改變做法,也是一種推銷。更棒的是,「推銷」是一種能靠後天學習、練習而成的技巧;學會它,你就為自己鋪好了一條成功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