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29, 2008

美國前總統雷根:幽默,是最好的反擊

文/鄭君仲
幽默,是溝通說服最有力的一種方式。
有幽默感的人,不僅可以讓聆聽者覺得放鬆而溫暖,更可以讓批評者解除武裝,無法再咄咄逼人。

1984年,正值美國總統大選年。當時競選連任的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已經73歲,在和民主黨的對手孟岱爾(Walter F. Mondale)進行第一場辯論時,在電視上看起來老態龍鍾。
第一場辯論後,《華爾街日報》的頭版出現了這樣的標題:「健康議題——選戰新問題:美國最年長總統是否開始顯露老態?」選民也開始產生懷疑,跑票給孟岱爾的傾向逐漸升高。
到了第二次辯論時,《巴爾的摩太陽報》的記者就直接詢問雷根,他是否覺得年紀太大不適合當總統。結果雷根回答:「我不會拿年紀做選戰的議題。我不會為了政治的目的,而拿對手的年輕、沒經驗大作文章。」這個幽默的答案博得滿堂彩,也無形中化解了選民對雷根的疑慮。

小故事大啟示
上了年記的人拿自己的歲數開玩笑,大家都會覺得有趣,並且印象深刻。幽默,是溝通說服最有力的一種方式。有幽默感的人,不僅可以讓聆聽者覺得放鬆而溫暖,更可以讓批評者解除武裝,無法再咄咄逼人。

Thursday, April 24, 2008

你知道,顧客也有生命周期嗎?

文/張鴻
顧客生命周期指的是企業跟顧客關係的不同階段;具體來說,就是顧客從決定跟你往來,到決定不再購買,中間所經過的種種過程。

產品有生命周期,但你知道嗎,「顧客」也有生命周期!
顧客生命周期指的是企業跟顧客關係的不同階段;具體來說,就是顧客從決定跟你往來,到決定不再購買,中間所經過的種種過程。
顧客與企業的關係會隨著時間而演變,通常會歷經以下5個階段:潛在顧客→新顧客→回流客→主顧客→跳槽客。能夠針對個別顧客,量身訂作行銷組合中的各項要素,才是最成功的企業,也最有機會在未來提升顧客權益。針對在顧客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顧客,必須採取不同的行銷策略與戰術,以下分別說明:

1.吸引潛在顧客
這些人雖然還沒成為顧客,卻具有潛在價值,因為他們可能會在未來成為顧客。這個階段的首要挑戰是,建立產品知名度或提供初次購買優惠,以吸引顧客初次消費。可運用媒體及病毒行銷等做法,建立品牌形象。

2.拉攏新顧客
這種顧客是首度購買你公司的產品,正在觀察產品使用的成效。這個階段的主要目標是,強化消費體驗,並且吸引顧客再次惠顧。常用的戰術有傑出的顧客服務,提供品牌與產品介紹資訊,或是經營社群,以強化品牌偏好。

3.鞏固回流客
這種顧客願意第二次惠顧,表示他們對於產品感到滿意,此階段最重要的做法是加強顧客服務,以及設法讓顧客能夠方便買到進階產品。可透過顧客滿意度調查、交叉銷售與向上銷售,把顧客轉變為常客。

4.嘉惠主顧客
這種顧客會經常惠顧,表示你的產品能夠持續地滿足他們的需求。到了這個階段,顧客獎勵辦法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企業可運用的戰術包括與顧客溝通,也就是了解顧客需求,並且有效地運用顧客資訊(顧客資訊是由之前交易紀錄累積下來的)。對於高價值的顧客,提供顧客忠誠辦法,以維繫顧客的品牌忠誠度。

5.挽回跳槽客
這種顧客原本是主顧客,但如今卻開始考慮更換供應商,嘗試競爭對手的產品。如果主顧客決定不再跟你的企業往來,你就得設法挽回生意。你必須先試著了解,顧客為什麼不再往來。這個階段常用的戰術是,進行個別接觸、舉辦回娘家活動,清楚表達企業對顧客的歡迎與珍惜。
顧客生命周期的觀念非常重要,因為顧客在上述各個階段的需求各不相同,而企業也可透過這個周期架構,全面了解與掌握顧客的不同需求。

Wednesday, April 23, 2008

策略性思考能力是怎麼來的?

文/EMBA雜誌編輯部
美國華盛頓大學人類與組織學習的客座教授戈曼(Ellen Goldman),在研究過各個業界之中,被公認為具有策略性思考能力的高階主管之後,做出了這樣的結論:策略性思考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來自長達十年以上的經驗累積。
戈曼整理這些受訪高階主管的看法,他在史隆管理評論(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上列出形塑策略性思考能力的十大經驗來源:

1. 家庭成長與教育背景。

2. 一般的工作經驗。其中最重要的是,曾經負責過專案,例如執行兩家公司合併,或者參與公司申請破產的整個過程。

3. 擔任CEO。唯有站到了這個層級的位子,才能學會從全面的角度看公司經營。

4. 有老師帶領。不見得有老師就有成果,這個經驗要成功的關鍵是,老師要跟主管的接觸頻繁,至少一天一次,能夠提供立即的回饋。

5. 被重要的共事者挑戰。在挑戰高階主管的思考能力上,共事者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6. 監管公司的成果。例如,分析公司的行銷經費與表現。

7. 實際進行策略性的計畫。包括組織團隊成員、進行討論,以及如何端出實際的成效。

8. 領導過公司重要的專案計畫。專案計畫需要為期一年以上,擁有足夠的複雜度,牽涉到夠多的錢以及夠多的人,而且,領導時手上擁有決定權。

9. 應付過危及公司存亡的威脅。

10. 知道同儕的情況。例如,定期和其他公司的高階主管進行讀書會分享,或者閱讀管理書籍刊物。

Tuesday, April 22, 2008

不再優柔寡斷 做決策4要領

文/劉揚銘
過分謹慎型主管邁向衰敗的過程,通常是緩慢的,他們深怕一個過錯就導致失敗。幸好,要改正這項缺點永遠不嫌遲。

摩托羅拉(Motorola)前執行長克里思‧蓋文(Chris Galvin)有智慧又友善,商業知識豐富,對員工充分授權,並抱持尊敬的態度。但是,在他下台之前,摩托羅拉失去了大部分的市場。換言之,他失敗了。

每當面臨重大決策時,蓋文就開始猶豫不決,即使他辯稱那是謹慎的表現,但證據顯示他就是不願發號施令。過分謹慎型主管邁向衰敗的過程,通常是緩慢的,他們深怕一個過錯就導致失敗。幸好,要改正這項缺點永遠不嫌遲,你準備好了嗎?你只要遵循下面4點就行:

1.排定優先順序
這個方法看來稀鬆平常,但對過分謹慎型的主管而言,就沒那麼簡單了。首先,列出你將要面對的議題,然後找出一、兩個最重要、需要馬上做出決策的事情。圈選出來後,給自己設定一個收集資料的時間限制,告訴自己一定要做到。重點在於隨時提醒自己,就算做出的決策不好,也比完全不做決策要好。

2.做些不一樣的事情
過分謹慎的人,對於不熟悉的事物會提高戒心,而放下戒心最好的方法,就是致力做一些從未做過的嘗試。假如你從未走在工廠的地板上,那就去走走看。假如你從未加入會議的爭辯,那就試試看。等你發現嘗鮮也沒那麼可怕時,就已經跳出過分謹慎的框框。

3.專注於過去的成就
倘若你心裡深信每個動作都包含高度風險,讓你無法面對內心失敗的恐懼,那就想想過去做過的成功決策吧!回想起來,你會發現你的成功都是因為把握機會,有了過去的成功,才能打造現有的資源。放心,你還有出錯的機會。

4.面對內心最深的恐懼
過分謹慎的主管總是下意識的否定心中「最糟情況」的想像。當你刻意留心你的恐懼,就能削弱它的勢力。把它說出來,不要隱藏心中擔憂的最糟狀況,將有助於刺激你採取相對的行動。

Monday, April 21, 2008

知會、分享、注意保密

文/文及元
原則上,要從發這封電郵的目的來決定CC的對象,以免無端惹上麻煩。不容否認,電子郵件究竟應該CC(副本)給誰,往往考倒許多人。  
原本,CC有幾個最單純的目的:

1. 與一群人有關的通知:例如內部會議通知或是對外拜訪的時間聯絡,同時發給與會者或是同行者的資訊。

2. 不能只有一個人知道的壞消息:通常,壞消息往往是最基層的人先知道,例如顧客投訴,如果是外部來的抱怨,此時最好的做法,一定要先回信給對方,表示已經收到,這封信應該要同時CC給你的主管,讓顧客知道,你沒有把事情遮掩下來,因為你的主管也已經知道。然後,立即向主管口頭報告尋求解決之道。

3. 廣徵意見。

4. 要有人決定。

5. 資訊分享。  
但在某些時候,CC學牽涉到是組織中權力的運作,必須謹慎處理。應該如何善用CC,建立自己的專業形象及影響力?這裡有幾個參考之道:

1. 企業內部:有權利做決定的人用To,其餘的人用CC  
如果你有「明明有CC、個個沒回信」的困擾,不妨用以下方法來決定CC的對象。假設e-mail群組是一個專案小組,專案成員中,能夠下達明確指示的人,要用「To」;不能決定的人,用「CC」。這樣一來,To的對象是主管,CC的對象是組員,一方面尊重主管的決策權 ,同時也可以收集其他人的意見。

2. 對外:與客戶充分溝通以設定CC名單  
如果收到外部寄來的e-mail,可以了解群組裡對方CC給誰,這樣可以找出軌跡,了解回信時應該要CC給誰。或者,也可以先和客戶確認CC的名單,因為性質不同會影響CC的對象,例如業界動態資訊與合約討論、會議紀錄、商談備忘錄的群組多少會有些不同。

3. 善用密件副本(BCC)保護個人隱私  
如果說,電子郵件文如其人,從文章就能知道此人的性格,那麼,看看寄件者對於CC與密件副本的處理方式,往往可以判斷寄件者是否細心。
 
如果你同意手機號碼是屬於個人隱私權,就應該會尊重別人的電子郵件如同手機號碼一樣,也屬於隱私權保護的範圍。身在企業工作,往後在傳送與工作有關的電郵給「不特定多數」時,請用BCC(密件副本)保護收件者的個人隱私,也維護自己的工作信用吧!

Sunday, April 20, 2008

洋基隊捕手波沙達:找方法,做別人不做的事

文/鄭君仲
美國職棒大聯盟紐約洋基隊(Yankees)的當家捕手侯給‧波沙達(Jorge Posada),不僅是王建民的好搭檔,也是大聯盟知名的強打捕手。但是少有人知道,波沙達一開始打棒球時,其實並不是捕手。

波沙達還很年輕的時候,他的父親侯給‧路易斯(Jorge Luis)問他想不想在大聯盟打球。路易斯當時是科羅拉多洛磯隊小聯盟的球探,自己也參加過古巴的奧運隊,所以他對棒球運動十分瞭解。

「想啊,老爸,我想成為棒球員,當然也想在大聯盟打球。」波沙達這樣說。
「既然如此,兒子啊,明天開始你就去當捕手。」
「老爸,我是二壘手,不是捕手!」波沙達跟他老爸抗議,再三要求他父親讓他當二壘手,但是父親都搖頭。

「好捕手比好二壘手更難尋。如果你以後想要在大聯盟打球,你一定要當捕手。」波沙達最終接受了他老爸的建議,第二天就改當捕手。不過當時波沙達的球隊不缺捕手,波沙達得另覓球隊才能打球。最後好不容易,終於有球隊願意收他當候補球員。

之後有一天,波沙達的老爸又問他,是不是還想打大聯盟,波沙達說是。
「既然這樣,你就要開始用左手揮棒。」

再一次,波沙達和他老爸理論:「老爸,我是右撇子耶!」

「你如果想早點進大聯盟,就要成為能左右開弓打擊的捕手。」波沙達被他爸爸說服,第二天起開始練習用左手揮棒。結果他連續被三振了16次之後,才終於打到球。
後來波沙達熟練了左右開弓的打擊技巧,也因為這個特色被洋基隊看上,得以進入夢寐以求的大聯盟打球。進入洋基隊後,波沙達曾經在同一場比賽用左手與右手各揮出全壘打,並且創下洋基隊史上捕手的單季全壘打的紀錄,而成為洋基隊先發陣容中不可或缺的一員。

小故事大啟發:
成功沒有撇步,就是願意去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並且用比別人更聰明的方法來努力。

Thursday, April 17, 2008

辦公室症候群 症狀多樣化

文/丁彥伶
什麼是「辦公室症候群」?其實症狀相當多樣化,最常見的是眼眼乾澀,甚至還有眼睛好像被重物往下壓的不適感,讓人誤以為是眼壓過高,其次是覺得頭昏想睡;此外還有打噴嚏、頭痛、咳嗽、皮膚搔癢或某個局部常發生接觸性皮膚炎、眼睛流淚或鼻子過敏等,發生在每個人身上的症狀都不一樣。

辦公室症候群,症狀多樣化
為何辦公室會讓人混身不對勁呢?許多辦公室從一搬進去就很少進行天花板、空調系統、牆壁等環境的清潔,這些設備經常為了隔音或隔熱等功能,而加了不同板質的隔板,而空氣中充滿許多粉塵、生物脫落的微細角質、微生物等,每天都會沾染在辨公設備的建材上,若無經常清潔就會充斥污染;再者,粉刷的油漆也會剝落,在歐美許多調查中發現,很多老舊大樓脫落的油漆含鉛等重金屬,大樓隔層板會飄落粉塵、堆積塵蹣,未清洗的空調水塔含退伍軍人菌、黴菌等,而這些污染物正是引發眼睛、鼻黏膜及呼吸道等部位出現過敏等不適症狀的誘發因子,而含鉛的脫落油漆更可能引起貧血、神經系統的問題。

病態大樓引起發症狀
為建築設備不良,以致空氣無法對流、室內裝潢建材或用品含有毒的揮發性有機溶劑、以及人為污染所致,其中包括影印機、傳真機及印表機會逸散氣氧或是溶劑性的污染物;地毯清潔時殘留清潔劑的刺激性成分揮發在空氣中,以及空調系統濾網、冷卻盤管等設備沒有定期清潔,而蓄積過多的真菌孢子散發在空氣中等。因此可能使在這些病態大樓中工作或生活者有1到3成,產生眼睛乾、皮膚乾癢、頭痛、容易疲倦及精神不集中的病態大樓症候群。

好逸惡勞,痠痛全上身
根據人力銀行曾進行的上班族調查顯示,約有6成5上班族表示沒有運動習慣,有5成以上不運動者認為是因工作太忙無法運動,4成7因懶惰,而有3成3則推說是因無一起運動的同伴。不運動的結果除了易痠痛外,也有5成4的人認為自己容易疲勞,也有超過5成不運動的人有過重問題。每天約有6、7個小時得不停操作電腦,操作電腦時若沒有注意姿勢及適時休息,頸部、手臂、肩膀和後背部往往會持續相同姿勢而造成肌肉僵硬,如此一來很容易堆積引起痠痛的乳酸,便會引起長時間痠痛。

電腦普及化,造成傷害
眼睛乾就醫者也愈來愈常見。據調查,約有8成2以上電腦操作者有眼睛乾澀問題,但真正的乾眼症是因為淚腺功能障礙、眼瞼皮脂腺功能不良,或是缺乏維他命A、慢性結膜炎、類天皰瘡等引發黏液素層分泌不足等原因引起,多半是太專注盯著電腦而忘了眨眼,由於眼球濕潤及氧氣是靠眨眼時補充,若眨眼次數太少就會引起眼睛乾澀,或因辨公室或家中冷氣太強所引發。操作電腦時除了敲鍵盤外,操作滑鼠時往往是手腕用力做支柱,長時間就會產生慢性疲勞。而手腕長時間保持下壓及固定姿勢,易引發腕隧道症候群;專心操作電腦時,手腕懸空,以致手肘和手臂的肌肉緊繃,引起肩膀、肩胛骨膏肓穴部位僵硬、痠痛。
每天開窗2小時,減少過敏原

定期清潔辦公室及空調系統,避免脫落的油漆及附著在建材上的粉塵影響員工。每天自行幫辦公室開窗2小時以上,就可有效降低空內過敏原一半以上;另外,每天使用辦公用品前最好稍做清潔,預防辨公室清潔劑或殺蟲劑沾染辦公用具而污染手部。

Wednesday, April 16, 2008

當責式管理:負起當責 交出成果

文/呂玉娟
「The Buck Stops Here.」是美國總統杜魯門的座右銘,意思是「責任推拖,到此為止」。眾人對政事可以推卸責任,互踢皮球,但到了他身上,無可推卸。他必須全然負起決策成敗的責任。並非只有全國最高統帥才說這句話,在一個當責(Accountability)組織中,每位當責者,都會說:「The Buck Stops Here.」

美國BNSF(Burlington Northern Santa Fe)鐵路運輸公司資深副總大衛.迪利(M. David Dealy)及美國俄亥俄州阿克隆大學(The University of Akron)組織發展中心主任安德魯.湯瑪斯(Andrew R. Thomas)合著之《當責式管理》(Managing by Accountability)一書開宗明義即指出,「因為人類的本性,我們才有了當責。人們通常對事情並不太會有承諾的,他們只是很自然地做了他們所當做的。當會議結束後,你不能信任每一位成員在會後都能忠實履行他們的責任。人類善忘,他們會輕易地逃避自己的責任,所以當責者要適時適宜地介入。」

當責式管理風起雲湧
當責(Accountability)的概念,源自1990年代,許多國際管理期刊及企業報導開始為文論述「承諾」、「當責」的議題,並強調「成果」。2000年後,當責的觀念為杜邦(DuPont)、奇異(GE)、安捷倫(Agilent)、3M、微軟(Microsoft)等跨國企業所重視、推廣及運用。
微軟近年來在全球各地分公司推動當責的觀念與行動,當責已成為他們的管理語言。微軟要求員工必須具備6項價值觀,其中一項即是必須對顧客、股東、夥伴,與員工的承諾、成果與品質負起當責。此外,杜拜經濟發展部(DED)定出3大核心價值觀:當責、團隊合作、持續改善,作為組織及員工發展基礎及行為準則。

當責的觀念也從海外流傳到華人世界,讓企業開始關注這個議題。聯電集團的5大核心價值觀分別是:客戶導向、正直誠信、創新、當責、效率;台灣大學於2007年推動「優秀人才培育方案」,提及台大人的特質為:TAIDA—團隊能力(Teamwork)、當責(Accountability)、正直誠信(Integrity)、勤奮(Diligence)、抱負遠見(Ambition & Vision)。
起當責交出成果

華人地區對於Accountability的翻譯莫衷一是。包括:究責、責任心、問責、承擔、權責等。香港翻譯為「究責」;中國大陸翻譯為「問責」;新加坡則稱「課責」。著有《當責》(Accountability)一書的當責顧問管理公司總經理張文隆,主張將Accountability譯為「當責」,他表示,「當」責的「當」字泛涵:當然、當權、當家、擔當、為所當為,乃至於「當責不讓」,在現代的管理中,各階層領導者釐清角色與責任後,一肩擔起當責,不拒、不懼、不讓,務必達成任務,交出成果,就是當責不讓。

張文隆進一步詮釋,若從Accountability的字源及字意延伸,包括:能算清楚的、要報告的、可依賴的、能解釋的、知得失的、重後果的、重成果的。「當責」即是採行動的責任、承諾做對的事、信守決定交出成果;而且是一種來自內心的、非外在壓力下的產物。
為何要特別強調當責,「因為光負責是不夠的,在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下,當責讓組織有更大的競爭力及更強的執行力,更能夠達到顧客滿意。」張文隆強調,「光是說『我承擔責任』或『盡我最大能力』是不夠的,那只是個開端,一個更大流程的開端。這個流程是要導向一個更大的效果(Effectiveness)與成果(Results)。」

Warren Buffet

“The Happiest people do not necessarily have the best things, they simply appreciate the things they have” …..Warren Buffet

Tuesday, April 15, 2008

《拿出你的影響力》改變為什麼那麼困難?

文/凱利.派特森(Kerry Patterson)
改變為什麼那麼困難?作者指出,讓人退縮或半途而廢的理由看似千萬種,實際上,所有的原因都來自兩個自我懷疑:「我可以做到嗎?」和「這樣做值得嗎?」。所以,想要激勵人心、促成改變,就必須從這兩點著手。
在推動改變時,我們常使用勸說或威嚇的方式,不過往往效果有限。其實,若能配合社會與機構的力量,從個人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與組織理論三方一起下手,推動不僅會更順利,也能持之以恆。

這兩方相互搭配,可以排列出一個影響力矩陣,包含6種改變因子,任何人想推動改變,不管是改變別人或改變自己,只要能針對這6因子妥善擬定策略,就能大大提升改變的成功率。

1. 個人動機:讓令人厭惡的變令人愉悅
雖然必須採取的行為並不讓人很愉快,但還是得接受並執行,關鍵在「內在的滿足」,善用人的自尊心與競爭力,連結對方未來想要成為的人物或形象,往往可以化被動為主動,減低面對改變的抗拒,並讓行為可以持續。

2. 個人能力:超越你的極限
改變意味著需要新的知識和技能,千萬不要以為自己可以輕鬆過關,一定要不斷的學習和練習。將工作分成清楚、明確、可重複的各個部分,針對每一項設立明確的目標,然後透過深入研究和刻意練習,讓自己精通這些技巧。

3. 社會動機:利用同儕壓力
凡是人都想被接納、尊重與認可,所以「意見領袖」是推動大規模改革的重要關鍵。當被要求的行為很難達成、不受歡迎,甚或引發質疑時,若能得到「對的人」的支持,往往可以發揮同儕與社會壓力,讓改變得以被遵守。

4. 社會能力:發現群眾的力量
「合作的力量」是讓改變持續的關鍵,所以不要忽視社會所能提供的資源。推動改革時,如果能取得社會資源、上司的協助、外界的輔助或參與,往往會增加改變的壓力與動力。

5. 機構動機:規畫獎勵與要求責任感
「獎勵或處罰」是一種必須小心使用的外在激勵,關鍵在於妥善連結獎懲與關鍵行為。獎勵不必擔心獎品太小,但務必要明確與即時,有好表現時,就公開給予;而懲罰則必須在一棒打下去前,清楚告知對方受罰的原因,讓對方心生警惕。

6. 機構能力:改變環境
我們常認為改變人比改變環境可行,但別忘了,環境的改變往往是刺激人改變的第一動力,所以,不妨審視哪些環境因子的改變,將有助於行為的改變,並將之納入改變計畫中。

Monday, April 14, 2008

柳傳志:員工罰站,老闆也一身汗

文/劉揚銘
聯想(Lenovo)集團內部有個規定,開會遲到者都要罰站。
開會遲到本來是件很小的事情,但聯想董事長柳傳志非常認真要求,開會前不請假,不管有多重要的事都不能遲到,遲到就要罰站,一次站一分鐘,而且是所有與會者把會議停下來,大家看著你站一分鐘,像默哀似的,十分難受。

這個制度第一次執行,被罰的員工一身汗,柳傳志也是一身汗。
因為第一個被罰站的人是計算所的科技處長,以前是柳傳志的老長官,當時柳傳志對他說:「老吳,今天你在這站一分鐘,今晚我到你家,給你站一分鐘。但現在你必須罰站,不這樣,今後會議沒法開,所有的人都忙,都有理由遲到。」

從此,聯想遲到罰站的規定,就這樣被定下來了。
柳傳志承認自己被罰站過三次,其中有一次還是電梯壞了,他被困在裡面,拚命敲門想叫人請假,可是周圍沒人。最後進了會議室,還是罰站了一分鐘。

小故事大啟示:
制度的作用是引導,罰不是目的,只是告誡員工遵守紀律的底限,建立制度的同時,領導者也能用不傷感情的方法,確立賞罰分明的信用。

Sunday, April 13, 2008

做好「備忘錄規畫」,循序達成目標

文/謝明彧
事情老是做不完,常常因為只顧眼前,想到什麼就做什麼,結果不是把時間花在無意義的事情上,就是把重要的事拖到最後變得十萬火急,做得忙亂又做不好。
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曾經針對工作提出3個重要法則:
1.做得更快;
2.做得更好;
3.做你現在應該做的事。

尤其第三項「做應該做的事」,乃是時間管理最重要的一環。所以,體認到「這就是現在應該做的事情」,並且為大小事情排出優先順序,然後依序處理和進行,就能按部就班地完成每件事。
在為事情排定先後順序時,首先應將自己所設定的目標分成「大目標」「中目標」「小目標」,接著將之區分為「本月目標」「本周目標」「今日目標」,最後再為這些目標設定優先順序,並全部記錄在備忘錄中。

這就是所謂的「備忘錄規畫」,也就是將目標仔細分類、並且將其筆記本化的做法。
「行動計畫」的英文是「Action Program」,而做好一份讓各項規畫一目了然的程序表(program),正是極其重要的事前準備。隨身攜帶這份程序表,並且時時審視,便能夠隨時概觀整體、展望未來(overview),工作就不會忙亂失序。

Tuesday, April 8, 2008

4招創意自我介紹法,團隊立刻熱起來

文/黃又怡
我們都有在大團體中聽成員逐一自我介紹的經驗,每當輪到第三個人報告時,我們通常已經忘了第一個人的名字。當你必須帶領一個新團隊或訓練一群新進人員時,自我介紹是很重要的第一關,因為如果成員們連未來共事的對象都不太認識,往後如何有效率地展開合作?建議你不妨跳脫制式做法,改採下列4個有創意的自我介紹方式,不但有助於團隊合作,而且你將會發現,即使在很長一段時間過後,當會議主題早已被遺忘,大家卻依然記得當時別人自我介紹的內容。

1.重複唱名法(適合成員多於10位時)
第一個人自我介紹後,第二個人必須在開始介紹自己之前,先說出第一個人的名字;而第三個人在自我介紹之前,則必須先說出前兩人的名字,以此類推。透過這個方法,每個人都會豎起耳朵聆聽別人說話,而當所有人都做完自我介紹之後,幾乎每個人都會記得其他人的名字。

2.介紹他人法(適合成員眾多的情況)
每個人不是介紹自己,而是介紹自己右邊或左邊的成員,比方說:「這位是王建國,他已經在本公司服務5年,最早擔任品保分析師,目前是創新實驗計畫的負責人。」在應用這個做法時,可以事先花兩分鐘讓成員認識彼此,有立即熟絡感情的效果。

3.分享祕密法(適合新進人員訓練)
每個人起立介紹自己,除了姓名、部門、家庭、經歷等制式內容之外,還必須說出一個自己鮮少為人所知的祕密。這會讓自我介紹的那段時間變得相當有趣,有人可能會說出:「我喜歡跳傘」「我會唱歌劇」「我害怕杏仁的味道」「我是動漫迷」……。這個方法的目的是讓大家用更多的角度看待彼此,而下次一旦遇到對方,就會有很好的聊天話題。

4.工作成果分享法(適合專案團隊)
要求成員在自我介紹時,除了報上姓名之外,還要說出各自代表的部門,或是自己在本周最自豪的工作成果。這些資訊分享,不僅可讓每個人更容易被記住,對於團隊日後推展工作,也將有所幫助

Thursday, April 3, 2008

7種方法,讓你重新愛上工作

文/黃又怡
面對一成不變的工作,你是否已經感到厭煩?以下7個建議,可幫助你恢復活力,重新愛上你的工作:

1.做點不同的事
找些能打破常規、解除壓力、刺激想像力的事,比如去公司附近的公園裡吃午餐,坐在清新的空氣和陽光中,對下午的工作情緒將會產生驚人的提振作用;或者出去散個步、讀本雜誌、逛美術館或書店,讓心緒暫時脫離工作。

2.優先完成不喜歡的工作
不喜歡的工作,非但不要拖延,反而應該優先完成。不妨提早上班或延後下班,以完成繁瑣的工作,解除心理負擔。先把討厭的工作解決掉,那麼剩下來的愉快工作,就好比是給自己的獎勵。

3.和同事結為好友
如果和同事之間的關係不佳,工作時必定很不開心。你可以主動發起一些聚會,以建立良好的同事情誼,比如共進午餐、下班後相約外出放鬆一下、進一步了解他人、培養私人情誼,甚至可以分擔彼此的憂慮,共同解決工作上的問題。

4.主動找老闆聊聊
許多工作上的抱怨都是以老闆為對象;事實上,只要開啟溝通管道,你也可以和老闆保持良好的關係。你不妨抱持著誠懇的態度向上司請教:「請問我該怎麼做,才能將工作做得更好?」上司會很欣賞你這麼做,因為你展現出對他的信賴。

5.提出自己的特殊方案
這是保持工作振奮感的好方法。你可以提出一個解決老問題的新辦法,或一個能為公司省錢的新方法,大膽表現出你的創意,並仔細檢討細節,確定這是你願意投注精力去做的工作,它可能會成為你對公司的重要貢獻。

6.學習新事物
對工作失去興趣最快的方式,就是停止學習。你不妨去社區大學修課、參加專業研討會,拓展知識技能,會讓你更有成就感,也會讓你身價更高,開啟未來的晉升之門。

7.嘉勉自己的成就
在桌上保留一份「自我」檔案,檔案中包括你的任何獎勵、獎狀,或來自上司、客戶或同事的嘉勉信;即使只是有人口頭讚賞你的工作,也可以把談話內容簡短地記錄下來,放到檔案內。提醒自己做過的好事,可以讓在你情況不順遂,或是感覺不受賞識時,拿出來好好嘉勉自己一番,獲得激勵的力量。

Let’s T.I.P.E. ! - 大聯大核心價值觀 ”誠信” 信條
1.正直、正派經營
2.熱誠服務,不輕易承諾,但重視承諾,言出必行
3.行事透明,勇於承認錯誤,即時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