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y 31, 2013

寫下、確認、歸檔, 再繁瑣的工作都不忘失

/ 謝明彧
瑣碎,是大多數工作的常態,如何管理與統合各種零碎資訊與事物,做到不漏與不忘,靠的就是記錄與提醒的功夫。

便利貼拼接組合,重組零碎資訊為完整排程
想要避免遺忘,第一個方法就是「寫下來」。主管一句話的交辦、客戶臨時的要求,或突然插入的行程。蔡錦慧在工作中,會將所有接收到的相關訊息,用便條紙寫下,每天早上和下班前整理記錄,與自身工作相關的,寫在桌曆上;與別人有關的,記在線上行事曆上;每晚睡前再檢視第二天所有工作,並設定網路簡訊自我提醒。
台北市專業秘書暨行政人員協會總幹事蔡麗瓊則表示,自己是利用便利貼進行零碎資訊的統合。攤開蔡麗瓊的紀錄本,每一頁都工整地貼滿25張的便利貼,她表示,老闆的交代往往零碎又不完整,因此她隨身攜帶3×5公分大小的便利貼做記錄,之後再透過重新排列便利貼順序,便可掌握行事安排上的邏輯與順序。
一旦釐清了各項作業之間關聯,哪項工作必須通知哪些人,也隨之變得一清二楚。最後針對整理完成的結果,建立檢核表,發出行事曆通知給所有相關人士,就能確保工作有效傳達與提醒。

利用5W1H,詳細確認行事計畫完整度
避免安排上考慮不夠周延,擬定所有行程與工作用「5W1H」反覆自問,確認行程與任務的「時間(when)」「地點(where)」「內容(what)」「與會人(who)」「目的(why)」以及「如何完成(how)」,其中若有任何一項資訊不夠清楚,需與相關窗口追問清楚。

流水編號歸檔,表單管理讓重複性工作不出錯
有許多例行工作會定期重複,若能夠透過檔案管理,為經手工作製作標準作業流程(SOP),就可以大幅減少遺忘和失誤的機會。以「流水號+主題」來編號,流水號方便檢索順序,主題則凸顯關鍵字,一眼就知道是什麼活動。例如「2012110日舉辦的台北市秘協月會」,編號可以設為「12001_0110_TPSAA月會」。

資料歸檔可以觀察出工作的規律,做出分類:公司每年重要的例行大事、主管個人固定行程,和其他預期外的專案。據此,就會明確知道每年固定什麼時間點,會有哪些工作需要籌畫與完成。另外,由於完整收集每次工作後相關文件,兩三年下來,就可以依據內容與流程找出固定待辦事項,然後做成表單,用圖像記憶來輔助工作。蔡麗瓊說,目前許多工作,自己一面處理,一面會比對腦中的表單,將表單當作檢核表,保證該做的事情沒有遺漏。

Wednesday, May 29, 2013

如何對待緊急任務

                                                                                                                                    /Tom Gosselin
每一項任務都可以分解成以下三個要素:要求,即這項任務究竟要完成什麼時間,即完成任務所需時間資源,為完成此項工作所需的物質條件。現在請把這三項要求設想為一個面積固定的三角形。一邊設為時間,一邊設為資源,底邊設為要求。假定有個項目在兩個助手下需要十天可以完成,而老闆卻只允許五天時間。要求你把時間的邊砍掉一半。於是保持三角形總面積不變的唯一方法是加長一邊或兩邊,即表示資源和要求的那兩邊。你有兩個選擇:說服老闆要麼分配更多的資源,要麼分配調整工作要求。這也就是說,同意增加人力使方案如期完成,或者同意在規定的時間內只完成部分方案。
想在壓力下有效地工作的六個辦法:

一、考慮高質量完成任務所需的合理時間。準確估計完成每天工作所需要的時間,不要做力所不及的承諾。

二、確定任務的要求。花點時間弄清老闆和客戶確切的需要。

三、留有餘地。要考慮原來共事的人可能突然調離,或某項工作比預計時間拖延。多數人都沒有留有餘地而不得不重新談判。

四:創造性地使用資源。公司的工作重點隨時在變。一旦發生變化,就必須重新審視原先的估計,並要求更多的時間和資源。把變動方案提交老闆和客戶,例如改變日程,或者聘用顧問或臨時幫手來處理短期的超量工作。

五、要了解影響方案的是哪種要素。如果知道哪個要素是固定的,你可以調整另外兩個要求。比如,任務的完成時間是固定的,可以提出改變任務的要求,也可以要求有更多的資源。如果資源固定,則可以改變要求或加長時間。

六、學會說"你說得有道理,不過……",而不是說""。還可以說:"是,不過費用和結果會是……。"仔細驗證期限、預算及任務要求等條件。到底有多少資源?你或許會吃驚。
這裡是幾個有代表性的問法,可以用來驗證這三個要素:

關於要求--"要是我無法按期提交有確切數據的最後草案,我是否能先交一份估計數據的初步草案?"

關於時間--"你是說絕對不能延期嗎?"

關於資源--"要是我理解得正確,任何情況下你都不會為外來協助付錢嗎?"

Monday, May 27, 2013

天才,就是重複最多次的人


/ waknow
想要完成夢想並不需要做多麼偉大的事情,唯一要做的就是「重複想像」、「重複計數」,因為重複會讓你的心變強,一旦心變強,你對抗挫折的能力會就變高,對於挑戰會展現出高度的企圖心,而這些企圖心會吸引許多願意幫助你的貴人,這些貴人的出現會讓你的事情開始變得更順利。

有太多的例子證明我們所崇拜的專家與天才,都是經過反覆演練,才得以有精湛優異的表現。曾獲得美國職棒大聯盟最有價值球員的鈴木一朗也說:「獲取驚人成果唯一的途徑,就是重複每一個小步驟。」
對於職業球員來說,每天重複的鍛鍊似乎是很理所當然的,從傳接球開始,跑壘、揮棒、重量訓練,看似沒有學問,而且這些動作多半非常無趣,也很單調,但卻是上場後能否發揮實力的關鍵。

鈴木一朗說:「就算只是擊出一支內野安打,球迷們也會為我鼓掌歡呼,我只要看到他們如此支持我,就會充滿幹勁!」原來這就是鈴木一朗能樂於重複的動力所在養成新習慣,要重複21

神經科學家早已發現,重複讓我們的神經元網路再度活化的機率提高,以此固定我們的記憶。反覆再活化能使大腦產生實際的結構變化,因而能促進回憶。

根據心理學的研究,一個習慣的形成,至少必須重複21次。那如果你重複100次會怎麼樣?《這輩子,只能這樣嗎?你是自己最大的敵人》作者肯尼斯.克利斯汀的背曾經受過傷,醫生指示要復健,於是治療師要他重複特定的動作,並說:「根據調查統計,要用一個新習慣完全取代下意識主導的舊習慣,6千次是一個基準」。

肯尼斯.克利斯汀心想,如果重複6千次是基本的,那重複一萬次結果會如何?重複一個想法、重複的自我暗示,會使人記得它,相信它,繼而堅信它,最終成為信念。就像激勵大師拿破崙.希爾說的:「將積極正面的意念寫下來,熟記之,覆誦之,直到它們成為你潛意識的一部份。」

重複的數字愈大,愈接近目標
神經科學家丹尼爾.李維廷的研究指出,重複的神奇數字是一萬小時,在任何一領堿,要想具備世界級專家的專業素養,需要一萬小時的反覆練習。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啟動器」,而起動之後,為了怕中途放棄,就需要一個「加溫器」。

Sunday, May 26, 2013

誰是壞人?

/方素惠
朋友都說,不知道是管理的文章看太多,期望變高了,還是現在的服務人員素質越來越低落,最近頻頻遇到令人挫折的服務經驗,不管是知名的銀行,或是街角的小咖啡廳。
哈佛商學院教授佛瑞指出,在這些糟糕的經驗中,「『壞人』其實不是那些背負龐大工作量,卻沒有足夠知識技巧作靠山的客服人員,而是公司所設計的制度與工作模式。」為了贏得競爭,各個公司無不推出新產品、新服務,導致流程、規則越來越複雜,若加上人員高流動率,錯誤自然容易發生。因此,高階主管必須注意,不要誤認為重點在於員工個人的努力,而忽略了工作設計和管理制度。

佛瑞指出,當公司常常無法讓顧客滿意,不是改變人,就是改變工作改變人指的是,更重視招募流程,加強員工訓練,並透過績效管理制度,強化公司希望強化的行為改變工作則是指,降低工作的複雜度,多借重科技的協助,或縮小一個人必須照顧的工作範圍。

去年七月,全球最大的網路租片公司耐飛利(Netflix)宣佈漲價,並更改品牌名稱,引起大批客戶憤怒,甚至出走,成為管理上的一個經典案例。耐飛利為了下一階段的競爭佈局所進行的調整,錯在哪裡?顧問指出,在調價這件事情上,無可厚非,但在品牌管理與顧客溝
通,耐飛利的確犯了大錯。

另一個令人矚目的領導人,則是漢威聯合公司(Honeywell)CEO科迪(David Cote)。十年前,他在公司最糟的時候上台,除了修剪公司龐雜的事業,他借用豐田式管理的概念,追求改善,提高效率。舉例來說,它旗下一家工廠,通常將會議訂在整點十五分開始,而會議也在十五分鐘內結束。因此,它的時鐘上,十五到三十分的四分之一圓畫著綠色,其他四分之三則畫紅色,提醒大家要珍惜寶貴的時間。滴答,滴答,十年後,漢威聯合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

有些時候,我們會為了一些員工的問題而頭痛心煩,拼命想要改變他。在本期專欄中,國際知名的領導力教練葛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提醒我們:「你很難幫助那些不覺得自己有問題的人;你也很難改正那些只覺得別人有問題的人。」除了員工之外,或者我們也該自我反省,我們自己是否就犯了這樣的問題,壞人其實就是我們自己?

Tuesday, May 21, 2013

知識=經驗×反思2


/世界經理人
管理大師查爾斯·漢迪曾經在倫敦商學院教書。在培訓一些經理人的時候,他講了這麼一段話:“你們不會把這次培訓看成什麼難忘的學習機會,除非它能幫助你們反思過去,理解從前的經驗。如果能達到這個目的,它才能幫助你們更好地解決將來出現的難題。”

漢迪的這一段話,包含三個重要的公式。最重要的是第一個:經驗+反思= 知識。經驗本身不是知識,只有經過反思才形成知識。你做了五年或者十年的管理工作,驕傲地認為自己有五年或者十年的管理經驗,其實往往不過是把一年的經驗,重複了五遍或者十遍而已。

第二個公式是:經驗+難題=難題。沒有形成知識的經驗,是吃一塹而沒有長一智的經驗,或者瞎貓碰上死耗子的經驗。帶著這樣的經驗,如果再遇上難題,難題依然是難題。

第三個公式是:知識+難題=解決方案。知識能夠幫助解決新出現的難題,這是其和經驗的核心區別。從經驗中提煉的製度、流程、程序、規則、方法等等,就是知識。即使是看似從經驗中下意識地產生的直覺,也是知識的表現形式。

一個國際象棋特級大師,能夠同時與50個甚至更多的高手對局。他輪番走到每一局棋前,只有幾秒鐘時間走每一步棋,靠的是直覺而非精準的思考,但是卻可以贏得幾乎所有棋局的勝利。為什麼?研究發現,一個特級大師能夠熟悉50,000種棋子配置的模式,知道在該模式下如何行動。因此,在幾秒鐘之內,特級大師靠的是識別模式來選擇相應的行動。馬奇和西蒙說:“直覺只是識別通過過去的經驗而熟悉的事物的技能。”
  
反思經驗,總結模式,遇到新的難題時,能迅速識別其中的模式,並採取相應的行動,這就是直覺。愛因斯坦也說過:“直覺只不過是以前的知識型經驗的產物。”所謂的知識型經驗,就是通過反思形成了知識的經驗
  
你可以自己創造反思的環境。棋王卡斯帕羅夫提的人生建議,就是在每天結束時進行反思,“識別生命中的模式”,問自己:“我們看到了什麼?學到了什麼?是否觀察或體驗了應該記錄下來的新鮮事物?我們是否識別出了這種情況、機會或模式?它會再次發生或出現嗎?”
  
反思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套用愛因斯坦的著名公式E=mc2,把第一個公式改為:知識=經驗×反思2。這在數學上更為準確:當反思等於零的時候,即使經驗再多,知識也等於零。這還可以引發非常貼切的聯想:強大的反思,能夠從有限的經驗中提煉出驚人的知識,就像從小小的鈾原子中釋放出原子彈的能量。

Sunday, May 19, 2013

確認需求做服務


/世界經理人論壇
營銷的概念,長期以來已成為各個行業的常識,然而根深蒂固的意識,卻使許多人雖言營銷,做的只是推銷,只知強力推銷自我,包括產品、技術、能力、形像等,因此注重質量、品牌、規模、價格等,忽略從顧客的地位看事物。這是所謂的產品導向,一切以供給為核心思想,所以強於代工弱於市場開發。服務業是個販賣非實質物品,僅以行動或無形商品滿足顧客需求的行業,既言服務,就會與顧客直接接觸,提供面對面的服務,因此最能感受顧客的需求,也最能掌握供與需的交易。倘若對需求無感,就達不成交易或不能持續獲利。

每個人都有上餐廳吃飯,向服務人員招手,卻沒人注目或理會,等待了半天憋了一口氣的經驗。餐廳是服務業,本可立即反映顧客的需求,倘若未能做到,就顯示不出價值,顧客肯定就會留不住,生意也可能會衰退甚至消滅。且以賣牛肉麵為例,台灣的牛肉麵世界聞名,過去幾年甚至還舉辦牛肉麵節,評選最佳的前三名。問題是再怎麼好吃也吃不到,因為或是距離遙遠,或是地點不明,且即使找到地方,光排隊等待的時間,就讓人沒有味口,這是以產品為導向的作為,自我限制服務的對象。

既然是服務業,就該以顧客為導向,除了提供美味的食品,更要設計廣告、安排流程,讓顧客知道餐館的特色,在什麼地點,有多大的客容量,怎麼做或怎麼去可以吃到美味的食品,還讓顧客上門後,不必花費太多的時間排隊等待,可以賓至如歸,讓人感到稱心滿意。

就服務業而言,服務是一種商品,但就工商業以及整個社會,包括政府與日常工作,服務也是一種概念,這個概念以便民、利人為核心。把服務融入商品,不管是有形的產品或無形的商品,即使非直接銷售給消費者,也須涵蓋便民與利人的思想,這便可融入營銷的意識,藉分眾或區隔市場而使產品或服務創新價值

營銷重視顧客的需求,顧客的需求正是使用產品與服務所感覺的信心、舒心和放心,而用心
則是真正地發自內心去感受顧客的需求和不便,從而提出所需的產品和服務。服務的質量與內涵關係商品給顧客的感受與價值,顧客會因此擇人而侍或擇店而侍,「如何讓服務人員的能力與所做的服務無分時段、地點與對象,皆能質量一致」,那是對經營者的挑戰。正確的做法就是使工作標準化和流程化,讓服務沒有缺失,不至因人的情緒或見識影響工作的質量。然而這又有一個前提,就是工作標準化和流程化之前,必須已確實觀察和認識顧客的需求,否則服務變成刻板的動作,彷如衙門的作業,讓顧客感到官僚型的壓力,反而會把顧客嚇走。

由此看來,不管是製造業還是服務業,倘若心態上轉型為利他,以需求為導向,則不但能創新產品、創​​新功能和創新應用,還可以創新服務和創新生意,從而突破困境,為艱困的經濟開創新機

Thursday, May 16, 2013

團隊共鳴式管理


/中人網
一個團隊能夠持久發揮強大的團隊力量,依靠的應該是“共鳴力”!團隊中的思想共鳴可以產生出比共識更加高效有力的工作動能,共鳴是一個組織強大並和諧發展的必要因素之一,共鳴可以產生巨大的一致性力量,同時使一個團隊具有高度的核心凝聚力,可以創造出很多不可能的奇跡。一個優秀共鳴團隊擁有4項要素,接下來我們逐個解析並探索。

1尋找共同利益與願景
找出團隊中成員共同關心的事物,如共同的利益、共同的遠景與目標等。當團隊成員發現,原來大家共同的目標是一樣的,價值觀也相同,就有了一種同一條戰線的兄弟的感性意識,當遭遇內部矛盾時就會多一些理解與包容,遭遇外部困難的時候也能同舟共濟,而團隊目標會在成員追求與達到個體目標的過程中自然隨之達成。

2讓團隊成員制定工作方法與規則
如果計畫都是團隊成員一起協商制定的,大家也更容易理解與認同,使計畫一旦確立,就能很順暢的執行並擁有高度的合作默契。我們通常都是高層制定計劃,而後頒佈實施,執行者很多都不理解、不認同,這樣團隊的效率自然不高。如果制定一個計畫的時候,讓所有的參與者都參加到計畫的制定過程中來,不僅可以獲得很多寶貴的建議與思想,更容易使團隊達成默契,甚至是產生共鳴。   因為員工覺得這些內容是他們自己制定的,所以在後期的執行上都一絲不苟並嚴格遵守。比起強行灌輸上級的規定與工作方法要有效很多,同時團隊成員的熱情都很高。

3具有奉獻精神的團隊領導者
一個團隊,雖然大家都有共同的目標和共同的價值觀與利益,但是,領導者發出什麼樣的信號,決定著其他成員是否產生共鳴。這時,對團隊領導者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其具有高瞻遠矚的正確決策能力外,是否具有為別人著想,以團隊利益為重的自我犧牲精神,就成了其領導團隊產生共鳴力量的關鍵。共鳴是一種彼此推心置腹的意見交換後的共識,共鳴更是愛心、信任交互的結果。

4、創造良性團隊動力
一個優秀的團隊不是單靠成員的個人能力和簡單的人力疊加達成的,更需要領導者為團隊打造一個良性的工作氛圍,為團隊營造一個良好的溝通管道,讓聲音能夠從下面上來,經過傳遞,讓決策者聽到並消化掉,而後將這些聲音轉化為具體行動在傳遞回去,這樣才能使決策正確有效,團隊成員也會更積極投入。同時,應該製造一些良性的競爭,使團隊中的士氣與工作動力保持旺盛,這樣對於提高團隊的效率非常有幫助,形成習慣與文化後,更能使團隊具有自我運行的良性動能

Wednesday, May 15, 2013

最重要的是什麼?


/方素惠
很喜歡時代雜誌(Time)幾年前的一張封面。黑白的照片中,歐巴馬總統坐在他的辦公室前專注地看著文件,手指放在嘴唇上,專注地思索眼前的問題。標題寫著:「現在又怎麼了?(Now what?)」

現在又怎麼了?這可能是很多企業領導人心中常浮現的一句話。環境變動、員工離職、競爭者出新招,任何一個主管每天都在面對千頭萬緒的問題。特別是隨著企業成長,不知不覺地,組織的複雜度也不斷蔓延。貝恩顧問公司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受訪的CEO認為,複雜性是他們今天面臨的主要挑戰。

駕馭這個怪獸,最好的一項工具就是聚焦,也就是把焦點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以策略來說,貝恩的顧問建議,只在有利於核心事業的前提下,才增加新事業或進入新市場。
所有的複雜性都互有關連,往往從其中一個複雜的環節入手,就能為其他環節帶來簡化的機會。就像把一件事情的道理摸索清楚,往往其他的領悟就會自然出現。

就以流程的複雜度來說,你知道,在你的公司裡,一個例行的交易需要花人員多少時間處理嗎?波士頓顧問公司的顧問曾經問一家公司這個問題,一位員工估計,應該不到五分鐘。顧問實際測量之後發現,估計相當接近真實:大約有七五%的交易在五分鐘內完成。但令人意外的是,其餘二五%的交易,卻佔掉每天工作總時數的六○%。更不用說一些工作修正、重做的複雜狀況。

特殊狀況耗損掉企業大量的生產力,而且幾乎在任何一個服務流程中都會出現。因此,顧問指出,從整體角度來檢視流程,一開始就將問題分類,讓專人處理不同類別的問題,是個簡化的好機會

此外,顧問做了一個實驗,把相同的客服工作交給客服中心的十位人員,結果卻發現,十位客服人員中,最慢的人所花的時間,是最快的人的六倍。

在你的公司裡,你猜這個數字可能是多少?找出每段流程的最佳做法,並將流程標準化,設定績效指標,會幫助生產力大幅提升

當問題從四面八方湧來,別忘了時常問自己,最重要的是什麼?

Monday, May 13, 2013

分粥的啟示


/作者不詳,事後得知必將補登
很久以前,有一個廟,廟裡有七個和尚,他們每天的食物便是一碗清粥。 由於當時沒有先進的測量工具,為了使每個人都能公平公正地喝到一碗粥,怎樣分粥,如何分好粥漸漸成了一個凸顯的問題。

於是有人建議:大家輪流主持分粥,每個星期每人都有一次分粥的機會。可是大家發現,每個人一周中只有一天是吃得飽,其餘六天都是飢餓難耐。因為這種分粥制度看似給予了每個人分粥的公平機會,同時也把人性的自私天性一覽無餘地暴露出來了。於是有人提議:指定一個德高望重的人來分粥。但時間久了,卻發現他把粥分得越來越不公平。原來這個所謂德高望重之人也為那些向他拍過馬屁的人謀福利。因為高度集中的權力制度,會導嚴重的腐敗,哪怕你曾經是多麼品德高尚 ! 靠人品來約束的制度是不科學的! 後來,又有人想出了一個分粥的辦法:選舉一個分粥委員會及一個監督委員會。但新的問題又出來了:但監督委員會常提出各種議案和質疑,分粥委員會又據理力爭,整個分粥現場吵吵鬧鬧,每分一次粥就是一場持久的辯論賽,所以每次只能喝涼粥。最後,大家提議輪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後拿剩下的最後一碗。為了不讓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儘量分得平均, 如果分粥速度太慢,喝冷粥的人肯定也是他自己。 為了使自己能最大限度地喝到又熱又多的粥,他必須做到分粥時的公平公正,且動作迅速 !  

同樣是七個人,同樣是分粥的工作,但不同的分配制度,卻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第一種分粥制度把人的自私和貪婪赤裸裸的顯現出來了。我們需要反思的是讓人性弱點肆意滋生的制度。

第二種分粥制度相當於高度集中的權力制度,相當於某些國家的一黨專制制度或封建專制制度。 權力是滋生腐敗罪惡土壤,權力越大集中,腐敗就越猖獗。 好的制度,讓原本有歪心思的人開始變得正派,不好的制度,讓原本善良的人也會走向墮落。

第三種分粥制度相當於某些西方的國家制度,三權分立 ( 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 ) 。 制度民主,公平公正。 但是由於太過於民主,大家把很多時間都浪費在討論和爭辯上。 從而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和資源。

只有最後一種制度,它把人性的弱點很好的利用起來,發揚一種先人後己的利益分配制度。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性,只有完美的制度。 人性的弱點是客觀存在的,我們可以通過完美的制度去避免這些客觀存在的人性弱點 , 揚長避短,共建和諧社會 ( 企業 )
從一個簡單的分粥行為,便可以讓人領悟甚多。 或許,以後還會有更多的分粥方式演變出來,而更完美的分粥機制也會隨時應運而生,國家如此,企業如此,家庭如此 ! 如何制訂一個完美的制度,確實是每個領導人必須思考的問題 !

Sunday, May 12, 2013

問對問題,化解抗拒


文/EMBA雜誌編輯部
身為主管,面對四面八方而來的阻礙。這些阻力可能來自上司、同儕,或是客戶,你如何排解?溝通顧問達力(Kevin Daley)在哈佛商業評論部落格指出,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Socrates)早有了解決方案:多問問題。

遠在古希臘,蘇格拉底便發現:以簡單易答的問題詢問一個人時,會促使他反思自己先前的預設想法,使得他更容易與另一方達成共識。因此,當你企圖推行的目標遭遇阻力時,與其豎起防衛的城牆,強勢地企圖說服對方,不妨反其道而行,詢問對方之所以反對的理由。
當財務人員說:「你的計畫預算太高了。」別急著辯解,先問他為何有此一說。或許他會告訴你:「以這一季來說,這計畫預算太高,若在下一季或許可行。」當你的上司說:「這個會議沒有任何成果。」或許對方的意思是這會議沒有解決他在意的某問題,而不是說這會議沒有解決任何問題。經由這樣簡單的問答,便能發覺解決之道。
關鍵是,該問什麼樣的問題呢?

問對問題,然後細心聆聽,這技巧不只適用於管理者,銷售人員也同樣可行。一個懂得發問的銷售人員,在面對顧客時便不致自顧自滔滔不絕地介紹商品,而是確實理解顧客真正的需求後,再行推薦,迅速而確實地提供對方所需的商品。

只是,有問必有答,然而你需要聆聽的不只是口頭上的答案,也須要注意對方的肢體語言。從肢體上,可以觀察出對方是否有興趣、參與度多高等等;而若對方的肢體語言與口說的語言不一致,前者的可信度可能較後者為高。

相對地,你也須要以肢體語言表達出你的誠意:將身體傾向對方、視線專注於對方身上,並適時點頭表示同意。消化對方的發言後,再以自己的語言重述,這不只向對方證明你確實了解,也能夠和對方確認你的理解沒有錯誤。此外,不只要獲得對方理智上的認同,也要在情感層面上與對方有所連接,進一步鞏固雙方之間的約定。

企業主管若能先克制住衝突的言語,琢磨出正確問題,並以適當的角度切入,摸索出對方真
正的意義,則更能以圓融的方式達成目標。退一步,更能綜觀全局。

Thursday, May 9, 2013

自制堅持 更接近成功


/林行宜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一書中,曾描述史丹佛大學的「棉花糖小孩」實驗。研究人員在稚齡兒童面前放一塊棉花糖,告知若能在15分鐘內忍住不吃,就能得到兩塊棉花糖做為獎賞。依據研究結果,為獲致雙倍獎勵,能忍受棉花糖的誘惑,而不在第一時間吃掉眼前的棉花糖者,日後在學業、人際與職涯都表現得較好。「棉花糖理論」中論述,成功與失敗的差別,在於擁有「延遲享樂」的本事。而我們更能從這個故事與實驗中,看到成功者具備「自制」與「堅持」兩項特質

有人說,時間是上帝所給予我們最公平的資源,因為不管貧富貴賤,每個人每天同樣有24小時。除此之外,多數人的體能與精力,在幼兒階段,也是相去不遠的。只是,隨著成長的歷程,隨著個人運用這些有限資源的方式,而展現不同的結果。

自制力,是減法之力在邁向人生特定目標的路途上,將充滿不同的誘惑,故需要自制力,設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慾望與行動,抗拒與克制誘惑。避免在達成預設目標之前,將有限的時間與精力,耗費在不符合既定目標的行為或活動上。聖經研究學者羅伊史密斯曾說:「自制力宛若受到控制的火焰,正是它造就了天才。」許多被譽為天才的傑出者,除了擁有過人的天賦外,更因具備「自制力」的加持。將能量聚焦於特定目標上,才能大放異彩。同樣具有傑出天分,但因放縱自己,最後一事無成者,比比皆是。

堅持力,是加法之力在前往人生特定目標的過程中,將充滿種種的挫折,故需要堅持力,設法自我砥礪,鼓舞自己重新振作,將有限的時間與精力,灌注於持續前行的力量,一步一腳印地堅定前行。避免在抵達預設目標之前,因過早自我放棄而前功盡棄

「不是井裡沒有水,而是我們挖得不夠深。不是成功來得慢,而是我們放棄得太快。」這句摘選自卡內基訓練的勵志詞,亦點出成功者與失敗者在「堅持力」上,分出了高下。動物頻道常見介紹猛獸獵捕過程。猛獸埋伏並設法接近獵物時,需毫無聲息地匍匐前進,若自制力不足過早躁動,獵物一警覺,則突襲活動只好重新來過。一旦發動攻勢,需展現堅持力追逐並扳倒獵物。成功存活的猛獸,都練就了自制與堅持能力。

不管是運動員、藝人、藝術家、科學家或企業主管,檯面上光鮮亮麗的成功人士,在達到特定的成就或人生目標之前,背後亦多有一段自制與堅持的故事。或捨棄與同伴遊樂的時間,或強忍美食的誘惑,或一遍遍枯燥地練習、一次次失敗後再出發。

不必欽羨他人的成就,每個人的人生目標與起跑點均不同。但可學習成功者,鍛練自己的自制力與堅持力。由個人的小目標做起,不管是戒菸、節食或運動,均可設定一個階段性目標,掌握時間並克制惰性。先有所捨,再享受達標後,專屬於自己的雙倍棉花糖。

Wednesday, May 8, 2013

如何開一場沒人睡著的會


/中人網
冗長無聊的員工會議,一定折磨過很多人,但企業管理顧問邁克-理查森(Mike Richardson)卻出人意料地推崇這種會議活動的價值。“別把開會當壞事兒,這不是浪費時間,更不是沒事兒找事兒。會議可以成為助力,可以節省時間,可以理順工作。
在競爭激烈的商界,每個成功創業者都需要靈活思維,而在靈活思維的啟發下,會議更有效果。理查森說:“溝通驅動靈活性,會議則驅動了更多的溝通。一個效果不錯的會議一定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溝通效果,而令人滿意的溝通效果來自管理的靈活。”
理查森引用了一個客戶案例:一家資產5000萬美元的科技公司,CEO設立了“每日小例會”制度——高層主管每天早晨都要開會。理查森說:“他們意識到公司最大的挑戰是處理各種混亂的瑣事,因此我才推薦每日小例會。如果每天早上的小例會達到效果,其他會議就會更有效率,因為高管不必再操心各種瑣事。”理查森給會議主持者提了三個建議:

開局要歡樂
要讓每個參加會議的人知道,這將是一次目標明確、氣氛熱烈的會議,”理查森說,“我喜歡在會議開始前安排一些小節目,讓人不捨得錯過會議的開始。”前文提到的那家科技公司的CEO喜歡在會議開始時以“生產效率偏執症”為話題。他認為優秀的企業領導者都“執迷於不斷改善現狀”,不斷問“如果這樣會如何”。CEO用這種方法吸引了員工的注意力,帶動了會議氣氛。理查森說:“我希望人人都能成為生產效率偏執狂。看看柯達、黑莓、美國航空,這些公司如果過去多做些關於工作效率的討論,或許現在還有機會改善現金流。永遠不要滿足現狀!”

讓人人都參與
下面這種場景是否經常出現?營銷部副總裁剛剛演示了大型會展中的品牌推廣戰略,於是你問其他人還有什麼想法,結果會議室裡的人都茫然地看著你,呆若木雞;你的會議開始漸漸走向失敗的結局。理查森的建議是讓每個人都花一兩分鐘寫下自己的想法,然後再問谁愿意先來分享。這種方法更有可能得到討論成果,維持大家參加會議討論的激情。他說:“我心裡期望每個人都能說點什麼,人人都要參與。”

在牆上塗鴉也能活躍氣氛
視覺資料也很重要,讓你有藉口隨時離開座位。“如果走進核電站控制室、商務客機的駕駛艙或軍隊指揮部,肯定會在牆上找到密密麻麻的最新信息或計劃,”理查森說,“而且作為會議主持者,為了保持討論氣氛,必要時也應該站起來做點什麼。”
但最終別忘了,“靈活”總是最重要的。

Monday, May 6, 2013

6招「說NO」術,不怕得罪人


/陳雅琦
儘管印度聖雄甘地(Mahatma Gandhi)曾說:「真誠說『不』比為了討好或怕事而說的『好』更好、更有力。」但現實中,「不」字要說出口,仍經常是個難題。

要婉拒自己不想或無法做到的事,有6種不傷和氣的溝通技巧。

看場合說「不」: 私下拒絕往往比當眾拒絕好,旁人的存在會加深殺傷力。如果實在無法避開其他人,最好事後馬上找時機再與對方說明。

表現友好,先肯定再拒絕: 態度友善,先給予肯定再拒絕,能降低對方「被否定」的感受。與其說:「我不同意你」,不如微笑著說:「你的簡報做得真精采!不過某個部份無法完全說服我。」

「貶低自己」勝於「否定他人」:比起單方面否定他人,可以表現謙虛、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態度適度貶低自己,平衡對方的期望落空,同時記得以「對事」取代「對人」。與其說:「我不能幫你」,不如換個方式說:「我很想幫忙你,但這件事情我實在也不擅長」,甚至推薦更適合的人選。

巧妙借用別人的話來拒絕 : 巧妙借用別人的話,同時主動表示歉意或同情,可以讓對方知道你的難處,例如:「實在很抱歉,我們公司政策規定不能夠……」、「我知道你很需要這個東西,只是我們主管有交代……」當對方知道不是你單方面作主,比較不會歸咎於你,也會知難而退。

短暫延遲,可暗示為難之處 : 毫不留情的立刻拒絕具有強大殺傷力。面對要求時,專心看著對方眼睛,短暫沉默,足以暗示你的為難。或是把拒絕稍微延遲,告訴他:「讓我想想好嗎?」、「我再電話跟你聯絡。」可以降低他的期待,而且用電話往往比當面拒絕容易。但切記不要拖延太久,痴痴等待卻落空會讓人更不愉快。

提出替代方案 : 以上司聚會後邀你續攤為例,提供不破壞關係的拒絕法:
Describe(講述當時情況):「現在已經超過10點了……」
Express(闡述想法):「我喜歡唱歌,也很想陪您一起去。」
Suggest(提出提代方案):「下次如果時間早一點,再給我一次機會,好嗎?」
Consequence(預告不拒絕的結果):「假如錯過最後一班電車就無法回家,明天的工作可能會出問題,造成您的困擾。」

但事實上,說「不」沒那麼難。掌握回答前的思考策略以及表達時的溝通技巧,你也可以擺脫“Yes Man”的稱號。改變不了情況,就改變自己的心態。雖然你爽朗的答應老闆調職的要求,但對新工作內容卻一點興趣也沒有,那就到外面去進修一直沒有時間參與的課程吧。

Thursday, May 2, 2013

職場致勝寶典:管理好你的時間

/世界經理人社區
        很多人沒有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上班時間總是不能專心工作,一下子走神,一下子又上廁所,導致當天的工作拖到第二天來做,但是第二天又有第二天的工作,如此一環扣一環,最終把工作弄得一塌糊塗。這樣的員工長年升不了職,老闆也不喜歡,所以,大家不妨自我反省一下,自己做事有沒有拖拖拉拉的習慣,有沒有正確管理好自己的工作時間。

  1、個人時間管理關鍵:要列一張總清單,把今年所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列出來,並進行目標切割
  a、年度目標切割成季度目標,列出清單,每一季度要做哪一些事情;
  b、季度目標切割成月目標,並在每月初重新再列一遍,碰到有突發事件而更改目標的情形便及時調整過來;
  c、每一個星期天,把下周要完成的每件事列出來;
  d、每天晚上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列出來。

  2、個人時間管理關鍵:2080定律
  用你80%的時間來做20%最重要的事情,因此你一定要瞭解,對你來說,哪些事情是最重要的,是最有生產力的,要把每一分鐘每一秒做最有效率的事情
   
  3、個人時間管理關鍵:每天至少要有半小時到1小時的"不被干擾"時間
  假如你能有一個小時完全不受任何人干擾,自己關在自己的房間裡面,思考一些事情,或是做一些你認為最重要的事情。這一個小時可以抵過你一天的工作效率,甚至有時候這一小時比你三天工作的效率還要好。

  4、個人時間管理關鍵:要充分地授權
  列出你目前生活中所有覺得可以授權的事情,把它們寫下來,然後開始找人授權,找適當的人來授權,這樣效率會比較好。

  5、個人時間管理關鍵:同一類的事情最好一次把它做完
  假如你在做紙上作業,那段時間都做紙上作業;假如你是在思考,用一段時間只作思考;打電話的話,最好把電話累積到某一時間一次把它打完。當你重複做一件事情時,你會熟能生巧,效率一定會提高。

  6、個人時間管理關鍵:做好"時間日誌"
  你花了多少時間在哪些事情,把它詳細地記錄下來,每天從刷牙開始,洗澡,早上穿衣花了多少時間,早上搭車的時間,早上出去拜訪客戶的時間,把每天花的時間一一記錄下來,做了哪些事,你會發現浪費了哪些時間。當你找到浪費時間的根源,你才有辦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