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29, 2008

前瞻思維》領導力發展


瑞姆.夏藍(Ram Charan)
領導能力很重要,它創造並利用員工的精力,為員工指引方向,團結一心。事實上,領導力是公司前景的領先指標,它不同於財務成果,財務成果是既成事實。優秀的領導使一家好公司變得更好,失敗的領導使一家好公司前景變黯淡,假以時日必定毀掉公司。


但是,接班規劃和領導力發展方案的成效不佳,卻是眾所周知的事實。接班問題始於整個領導力發展流程,因為這是未來執行長的產生來源。有時候,自外引進人才是解決根深柢固企業問題的最佳方法,但更常見的情形是,由於公司未能培育所需的領導者,向外找人成了唯一的解決方法。


當空降的領導人無法有效學習公司事業和所屬產業,或是無法適應或改變公司文化時,將導致不必要的紛爭。他們往往引進新團隊和管理風格,中斷了企業的連續性和動能,削弱員工的幹勁,使員工充滿憂慮,等到董事會察覺自己挑錯了執行長,或是公司朝向錯誤方向時,競爭者早已經利用這段期間,獲得競爭優勢。


領導人才嚴重短缺,是無庸置疑的訊號,顯示傳統的領導力發展方法不正確。董事、執行長、人力資源主管和所有層級的企業領導者,在挑選及培育潛力領導人才方面做得不好,他們沒有認知到,培育接班人是每位現任領導者的重要職責之一,他們太遲才開始這項工作,來不及適當地培育潛力領導人才,使他們有足夠能力領導複雜的組織,應付快速、不穩定的環境變化。


在大多數公司,領導力發展和接班規劃不連貫,欠缺紀律和一致性。某些公司雖然有規矩制度,本質卻完全錯誤,它們讓人員循規蹈矩地填寫表格,遵守程序,但辨識和評估潛力領導人才的方法卻很馬虎、官僚。有些公司仿效在主管領導力發展堪稱典範的奇異,但它們多半只設置制度並依循程序,並未學到奇異在這方面的嚴謹態度和專門技巧。


你可能以為,在過去數十年,MBA培育出大量可以立即上手的領導人才。許多剛踏出校園的年輕人思考伶俐、反應敏捷、嫻熟於模式和數字,能夠根據資料審度狀況,多半對企業問題有敏銳洞察力。許多年輕人有抱負和幹勁,他們的分析技巧、簡報能力和高度活力獲得上司賞識;這些分析技巧使上司信心大增,立即讓這些聰明進取的年輕專才嘗試領導職務。但是,分析能力和簡報技巧只不過是領導能力的一小部分,他們的領導能力落差遲早會顯現出來。


這些年輕領導者當中,有些人在累積資歷的階段被淘汰,或是跳槽到別家不察的公司,其他人(令人驚訝的多數)則是繼續晉陞至資深領導職位。他們的晉陞可能因為傑出的專業能力,或是在個別角色上表現優異,但公司並未評估他們的基本領導才能。儘管他們過去從未展現在這些總管理職務上必須具備的廣泛技巧、能力和歷練,但就算是那些在專業領域成功的領導者,也往往被誤判而派任高階的總管理職務。當然,也有優秀的經理人在這些錯誤的流程中嶄露頭角,但這往往得靠運氣。而最終,公司因為未能辨識真正優秀的領導人才,而付出相當代價。


現在雖然欠缺優秀的領導者,但並不缺具潛質的領導人才。有才幹的領導者能把混亂無章的組織,塑造成非常創新、有效率與成長動力的組織。找出這種人才,徹底發揮他們的才賦,這不但合乎商業利益,其實也是一種道德義務。

Wednesday, May 28, 2008

堅守原則 vs.例外法則

文/作者不詳,事後得知必將補登
軍隊統帥率領大軍作戰,為了指揮若定,須訂定嚴格的軍令,並對違反者嚴懲不怠,不容許有過多的執法彈性,才能確保戰力。現代企業所訂定的規範,也被內部各功能單位奉為圭臬。ISO等認證制度稽查的重點,除了檢核流程之外,更重要的是稽核內部規範落實的程度。唯有如此,才能確保產出品質的穩定性,降低人事變遷對品質造成的影響。

各功能單位的主管通常是法規或制度的執行者、監督者,甚至是制定者,理應堅守遊戲規則。然而,或因內外部環境的變動、制定規範時思慮不周、因應緊急突發問題,主管可能須採取彈性的例外法則。

何種特殊狀況須堅持立場與原則,何種特殊狀況須例外處置,考驗主管判斷與決策的智慧。一般而言,採取例外法則不外乎「因事」、「因人」兩種狀況。若因事而破例,代表制度不夠周全,或因內外部變因的異動,舊法已不合時宜。此時主管應儘速修法,維持法規與實際運作的一致性。若擬因人而破例,主管就得權衡遊戲規則因人而異的利弊得失。

會讓主管想開方便之門的,通常是身分地位特殊的人。主管為特定人物開後門,是為了展現自己的禮遇之意,讓對方倍感尊榮,有助於雙方日後合作的「順暢性」。

不過,因人破例,會對企業文化與價值觀帶來負面影響。當皇親國戚之流可自外於法規,則人人期望享有相同禮遇,以彰顯自己高人一等的身價。最後形成人人走後門、個個不守法的文化或風氣。走後門的人愈多,則特案處理外洩的風險就愈高。一旦有任何消息外洩,將引發遵守規範者的抗議,不僅主管將疲於解釋,平日所建立的公正形象與互信基礎,亦將瞬間瓦解。
所謂「凡是規則皆有例外」。規則是人制定的,而人的思慮常有不周延之處,即使邏輯嚴謹,但法規制定的情境常非恆定,所以有必要保留適度的彈性。對於因事所致的例外狀況,能適度斟酌調整,才能避免官僚文化的形成,流於迂腐而不懂變通。

相對的,因人而例外處理,給予特定少數人特殊禮遇,築起雙方特殊的關係,將得罪多數習於遵守規範、不輕易逾矩者。除了互信基礎瓦解外,更將影響組織的守法文化與價值觀。主管開方便之門之前,可得三思。

Monday, May 26, 2008

管理吸星大法


文/林行宜
生物為吸引異性的注意,同儕間會相互競爭,設法展現自己的優勢,以求取繁衍族群的機會。人性亦如此,總愛相互比較,特別是透過批判他人的缺點,凸顯自己的優越性。
主管對待其他單位的管理級同儕亦同,總對其他主管的管理風格不以為然。聽到有人批評某位主管的管理方式,不僅心中竊喜,甚至加入批判的行列。


不過,遭受批評的主管,其管理模式不見得一無可取。主管養成個人獨特的管理習性,通常是在某特定情境下,曾運用此管理方式獲致成效,才逐漸形成個人的管理習慣。
台語有句俗話說:「歹歹馬嘛有一步踢」,指再糟的人也有可取之處。可以晉升為主管,管人理事的模式,必有其不凡之處。主管若能學習其他同儕主管的管理經驗,彼此教學相長,取其優點而避其缺點,將更能豐富自己的管理能力與視野。


依據管理的權變理論,建議主管依據部屬的能力與意願,採取四種不同的管理方式。在實務的管理工作中,可能又得依據部屬能力與意願的強弱度差異,再細分為更多種管理模式。但主管在管理風格的養成過程中,透過結合個人價值觀、個人習慣、學習環境及管理經驗後,所調整出的管理模式,通常為單一形態的管理模式,較不會因時、因地或因人而調整。


基於權變理論因材施教的理念,主管須練就不同的管理方式,才能在面對不同的情境、不同屬性的部屬、不同的企業文化時,展現較適切的管理技巧。因此,多準備幾把管理刷子是必須的。
有心學習的主管,秉持此一思考角度,將可以全新的眼光,細心觀察完全不同於自己的管理風格。且有朝一日一旦自己需要運用此招式時,也將該技巧運用得和原創主管一樣地好。如同管理吸星大法,將其他主管的絕學吸收與內化成為自己可以使用的招式,可以拓展管理模式的可變化性。


站在學習與欣賞的角度,相信主管所見與所得將截然不同。除了積極尋找對方的優點,以吸取其他主管的管理功力與能量外,改以正向的角度與眼光看待同儕主管,更將可促進雙方關係之和諧。
面對複雜與多元的管理情境,主管須學習如何在特定情境,採用正確的管理模式,以求更有效率地完成管理的任務。以批評的角度,挑剔與批判其他主管的管理缺失,無助於提升主管的管理能力。以正向的觀點,觀察不同主管的管理作風,學習其他主管的管理長處,才對自己的管理成長有真正的助益。

蔡琴被遗忘的时光

是谁在敲打我窗

是谁在撩动琴弦

那一段被遗忘的时光

渐渐地回升出我心坎

记忆中那欢乐的情景

慢慢地浮现在我的脑海

那缓缓飘落的小雨

不停地打在我窗

只有那沉默无语的我

不时地回想过去

Sunday, May 25, 2008

主管需具備的七大職能

文/林妍希
1.輔導支持
主管的角色在於幫助員工、激勵員工,發展他們所需的技能,並給予達成目標所需的資源與支持。輔導、教練及支持團隊成員,是主管的職責。主管必須對於部屬的表現,提出回饋與教導,激發團隊與個人的發展。

2.驅動結果
主管必須充分了解組織的工作目標與策略,首要之務必須清楚部門的目標與任務,設定績效考核指標,做為團隊日常工作成果的檢核標準。為成員設定關鍵績效指標,驅動團隊達成目標,是主管重要的工作。

3.激發團隊的忠誠信任
團隊成員對於主管一旦缺乏信心,或無法信任,就很難被激勵。主管必須藉由有效的互動溝通,提升團隊成員與主管之間,以及他們彼此間的信賴感。「主管必須擁有正直可靠的特質,促進團隊中人與人之間的分享與互信。很重要的一點是,當錯誤發生,主管要能承認自己的錯誤,對於團隊成員的承諾,也必須說到做到。萬一無法達成對成員的承諾,也要誠懇說明原因,不能矇騙。」林妍希強調說道。

4.工作管理
主管必須確認團隊中的每項任務,都經過妥善管理,並符合目標。同時要對團隊成員明確傳達你的期望,看到團隊任何需要改善的行為,也要明白地說出來。確認各項分配的工作能夠被成員充分理解,並在過程中有效地督導成員具體完成,以持續的溝通確保執行的效果展現。
5.團隊的運作與協調
了解每一位部屬的工作能力與專長以及興趣,將資源分派和成員能力做最大效益的運用,建立能夠讓團隊發揮效益,與順利完成目標的流程,讓目標有效率地達成,以對事不對人的態度,調和與解決各種組織中的衝突與異見。

6.個人影響力
真正促使成員認同組織,並向前邁進的動力,不是主管的權力,而是影響力。主管必須展現內在優秀的特質,讓成員發自內心願意跟隨,這些特質包含:正直、誠實、勇氣、公正、坦誠、承諾、直率、創新、想像力等。這些個人特質也會對團隊成員造成影響,讓他們耳濡目染,以正確的態度與方法,完成任務。

7.有效的選才
主管能否成功,端視其培育人才與有效運用資源的能力,及能否充分激發及運用其他人的才能,讓部屬成功是上司的責任所在,必須挑選正確的人執行任務,如果部屬不適任,也表示主管的能力是有問題的。

Wednesday, May 21, 2008

面對危機,決策3大關鍵


文/吳凱琳
如今的企業領導人面對的是無所不在的競爭、迫在眉睫的時間壓力、無可妥協的績效要求,做任何決策就像走鋼索一般,一方面得小心翼翼,同時又要當下立斷,由不得你考量太多。
對星巴克(Starbucks)創辦人霍華德.蕭茲(Howard Schultz)而言,2008年是他創業以來最大的考驗,面對麥當勞低價咖啡的強勢競爭,加上全球經濟陷入低迷,這個曾是體驗經濟最佳代表的品牌,如今卻面臨艱辛的挑戰。
蕭茲加入了戴爾電腦麥可.戴爾(Michael Dell)、雅虎(YAHOO!)楊致遠的行列,重新站上第一線,回鍋擔任企業執行長,近日更宣布在美國西雅圖的星巴克門市,銷售僅需要1美元的低價咖啡。星巴克能因此成功反擊麥當勞的競爭,還是反而傷害原有品牌價值,造成更多的顧客流失?


1.別被「贏得競爭」沖昏了頭
蕭茲的決策是對是錯,目前仍難斷定,但是他很可能落入了哈佛商學院教授狄帕克.馬霍特拉(Deepak Malhotra)提出所謂「競爭心激發」(competitive arousal)的陷阱,「一心想要贏,卻沒有計算求勝的成本效益,付出太多不必要的代價。」最後的結果可能是贏了面子,輸了裡子。
「競爭心激發」如何影響決策行為,當競爭愈激烈、對手愈是緊咬不放時,領導人愈容易掉入「競爭心激發」的陷阱。此外,根據馬霍特拉的研究,個性也佔有重要因素,太在意別人看法、個性主動強勢的人較容易發生此種情況。


2.有時不行動是最明智的選擇
對於領導人而言,行動就是一切,也是必要。「在場上他們永遠是第一個衝鋒陷陣,從不習慣在場邊觀戰,什麼事也不做,」美國賓州大學華頓(Wharton)商學院教授麥可.烏辛(Michael Useem)說道。這也是領導人之所以受到拔擢的重要因素之一。當他們大膽地跨越了極限,成就別人眼中不可能的任務,才能確立自己無可替代的價值,成為老闆眼中不可多得的將才。
但這也往往是領導人的最大致命傷,忘了自己決策的影響面不是他自己一人,而是整個團隊、部門或是事業單位。「領導人不僅要顧好自己,更重要的是避免其他人因為個人的莽撞決定而傷害團隊,」烏辛說道。


3.愈是緊急愈要往遠處看
除了非要採取行動之外,時間是領導人另一個難以逃脫的壓力,對他們而言,「從容」兩個字是金錢也無法買到的奢侈品,每個決策都必須在時間極度壓縮的情況下完成。然而,愈是迫在眉睫,決策時愈要想得更遠。

了解顧客,挖出隱藏商機!

文/作者不詳,事後得知必將補登
大多數企業都是以「由內而外」的方式進行創新,也就是先改進產品、再和顧客溝通,比較理想的作法,應該是以「由外而內」的方式進行創新,也就是說設法了解顧客想要達成的目標是什麼,進而滿足他們沒說出口的渴望、夢想和幻想等。

■如何挖掘商機、了解顧客渴望?
企業經營上的傳統起點通常可以歸結為:「找出需求,再研發能滿足需求的產品或服務。」話雖不錯,但是當目標顧客甚至不清楚自己的需求是什麼,也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需求時,那又該怎麼做?實務上可以經由下列5個步驟:

1. 先建立顧客知識資料庫——找出顧客所有的活動、目標、優先考量、需求和困擾。可以請顧客每天用日誌做記錄、或是訪問顧客,也可以直接去觀察顧客。

2. 再將這些活動做有意義的歸納——將性質相近,或是主題和優先考量相同的活動歸為一類。就實務來說,如果可以想出約10項左右的主要目標,說明自己的產品如何與顧客的生活相結合,那麼在這個步驟上應該會有不錯的成果。

3. 接下來再以上述共通架構,來歸納之前的顧客研究——也就是所有和顧客有關的資訊,這些資訊常被埋沒在市場研究報告裡,從來沒有人花時間研讀。將你的研究和你所發現的整體市場需求概況進行交叉比對,便能估計出每一類活動的需求規模有多大。

4. 評估每一類需求的策略價值——或許可以依照顧客對各類活動上的重視程度、與既有配銷通路配合的程度,或是對市場可能產生的吸引力來評估。此外,在這個步驟也要一併評估市場上其他商品選擇將帶來的競爭程度。

5. 從全面觀點去分析現有品牌的現況——了解顧客使用產品的方式和公司賦予產品的定位之間,是否有所落差?如果原本設想的方式和實際使用的狀況有所不同,那麼就可以進一步判斷,是否可以透過這種超乎設想的使用方式來找出更理想的方法,用在未來推銷產品或服務。

■創造與顧客渴望相對應的體驗與行動計畫

光是勾勒出策略是不夠的,還必須創造出相對應的體驗與行動計畫來配合。要制訂出這樣仔細的計畫,還必須做到:

1. 描繪出理想的顧客消費體驗
 ●了解顧客如何得知你公司
 ●理解顧客是如何、又是在哪裡作選擇
 ●了解顧客如何購買你的產品
 ●了解顧客如何使用你的產品

總而言之,就是要分析、研究顧客從開始到最後的完整消費體驗。

2.分析交易點的購買行為
Let’s T.I.P.E. ! - 大聯大核心價值觀 ”誠信” 信條
1.正直、正派經營
2.熱誠服務,不輕易承諾,但重視承諾,言出必行
3.行事透明,勇於承認錯誤,即時更正
由這項分析可描繪出一幅接觸地圖,整合出顧客與產品互動的各種方式。這樣的評量有助於判斷各個接觸點的重要性,以及各個接觸點對於理想結果的貢獻。分析交易點的購買行為本身也很有價值,對此加以思考之後,或許可以設法簡化採購流程、減少採購的步驟、將數位科技整合進交易過程等。

Thursday, May 15, 2008

職場不能說的「實話」 得罪別人還恍然不知

文/謝其濬
說話的藝術,不在於甜言蜜語,而是在適當、得體,不至於讓聽話的人感到刺耳。有些話或許是「實話」,但是一說出來,就很傷感情。另一種讓人尷尬的「實話」,則是沒有拿捏好職場的從屬關係,故意「裝熟」、沒大沒小。
MSN語氣 主管很感冒
筆爾行銷顧問電話行銷教練劉懷慈指出,職場話術的關鍵是,要考慮所處的時空環境,以及說話的對象。不少年輕世代習慣用簡訊或MSN和同儕溝通,踏入職場後,也用這種「MSN語氣」和長輩對話,說話完全不做修飾,難免讓人覺得輕挑、不夠尊重。有些主管個性比較開明,對於這種直來直往的「實話」,可能一笑置之,若是遇到重視職場倫理的主管,可能會覺得部屬太沒禮貌,印象分數大打折扣,甚至覺得自己被冒犯。

「就是廣告」創意總監黃文博觀察,這群「簡訊世代」或「MSN世代」,缺乏邏輯性的語言訓練,與人溝通時,用語常侷限於片斷的單字或短句,比較難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有時候會造成誤解,明明沒有惡意,聽起來卻讓人覺得態度不佳。

避免說「我辦不到」
現代企業重視員工的工作態度,檢視態度的指標之一,正是言語。凡是聽起來像在推卸責任、撇清關係,或是死不認錯、缺乏解決問題能力的話語,都會耗損企業對你的信賴度,在職場上應該要避免。

美國有線電視網CNN曾經列舉辦公室中的「地雷」用語,其中就包括了這類「實話」:
◆ 「那不是我的工作……」:就算真的不是你的工作,聽起來就像是你只想「自掃門前雪」,不願承擔更多的業務,或是缺乏團隊精神,不願意多花一些力氣,協助解決他人的問題。
◆ 「那不是我的錯……」:典型的諉過用語,黃文博建議,就算不是自己的錯,不妨說:「在這件事上,我的確有值得改善的空間……」,而把論述的重點擺在如何改善過錯或失誤。
◆ 「我沒有時間做那件事……」:每個人都忙,但是不要主管一交辦工作,就說沒時間。如果你真的擔心時間不夠,可以跟主管討論工作處理的優先順序,或是爭取更多的資源或人力來完成任務。

另外,如果無法「使命必達」,也要避免說:「我辦不到……」而是準備好其他的替代方案,畢竟企業付你薪水,是找你來解決問題,而不是聽你說:「我辦不到。」
講話前多用「同理心」

最後一種職場上不能說的「實話」,就是在私下評斷同事、主管,或是臆測企業的人事安排(比方說,誰會升官,誰被「冷凍」等)。「話只要一出口,最後都會傳回當事人的耳朵,」太古可口可樂業務暨行銷總監陸巍透露,過去就曾經和同事私下聚會,說話稍微「隨興」,帶來不少後遺症,因此他現在說話時都會力求謹慎。黃文博提醒,職場上的互動,最基本的法則,就是「尊重」,話到嘴邊前,先想想聽話者的感受,多用「同理心」去溝通,較能避免無意間出口傷人,自己卻恍然不知的窘境。

Wednesday, May 14, 2008

跟「壞」顧客好聚好散

文/作者不詳,事後得知必將補登
問題顧客可能會導致公司損失慘重,可是一腳踢開他們,未必是解除壓力最好的辦法。
萊斯大學的米塔爾、賓州州立大學的撒吉斯及陶森大學的墨雪德,針對「淘汰顧客」策略進行周詳的探討。以實際的案例,說明為什麼企業終止和某個顧客群或個別顧客的交易,有助於提升獲利能力、改善員工士氣、減少對企業能力的限制,並強化企業策略。

可是,這種做法也有潛在的缺點,因為員工和其他顧客都可能擔心自己是下一個目標。而且,違背倫理及法律(以及負面形象風險)的陰影總是難以消散。

先別急著採取行動,作者建議,不妨照著這五步架構循序漸進。
首先,「重新評估」目前顧客關係的狀況,不要只著眼於獲利性,你可能會發現,「教育」顧客才是最具建設性的方案,而不是放棄他們。

在某些情況中,如果跟他們針對價值主張「重新協商」,則能創造雙贏的局面。
另外,你也可以將顧客「轉讓」給旗下事業或是其他服務供應商,只要此舉出於善意(在顧客眼中看來)即可。

如果「終止」顧客關係勢在必行,最好親自直接對當事人說清楚。
沒有任何企業能經得起隨便拋棄顧客的後果,所以「淘汰顧客」的考量不能只看誰能帶來利潤,這種策略的後果非常嚴重。

因此,到底要不要淘汰顧客,可能是公司最棘手的難題。

Tuesday, May 13, 2008

擊退害羞 我也能侃侃而談

文/林慧淳
在競爭激烈、人人力求表現的職場生態,羞怯緊張導致表現失常、臨場反應不足,常是升遷的絆腳石。美國心理學會的報告指出,天資聰穎、才華洋溢而生性害羞的人,天份和專業能力較易被低估,職涯發展從年輕到中年都不穩定,待遇也居於劣勢。害羞對工作的障礙也反映在人際溝通,舉凡內部績效呈現、團隊合作、或對外人脈拓展,都必須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害羞族裹足不前的性格常難贏得正面迴響。
104人力銀行調查企業招募新鮮人和內部升遷指標時就發現,「具備良好溝通能力」在兩項研究中都名列前茅,顯示企業晉用人才時,專業能力不是唯一考量。個性羞怯讓自己的工作能力老被質疑嗎?別再吃悶虧,把握克服害羞的要訣,時時提醒自己──「我做得到」。
備戰篇堅信自己能克服害羞
自信心不足、害怕失敗,終將自己推入恐慌之地,這是害羞族常見的症狀,因此要克服怯場,必須從「改變想法」開始。首先要摒除腦中「說錯話怎麼辦」、「大家都笑我」等自我暗示。這些負面思想不但造成緊繃情緒倍增,更扭曲對方傳送的訊息,例如台下聽眾提出問題、或給予肯定微笑時,害羞族便自動轉化為「故意害我出糗」、「嘲笑我」等不正確的解讀。
事實上,這些被揶揄、拒絕、嫌惡的挫折感,都是害羞族的自我幻想,因為多數人根本不在乎其他人是否害羞,他們只想知道從彼此談話中能獲得哪些益處。想法改觀後,便能將全副精神著重在要表達的內容上,這時「充分準備」正是克服怯場的不二法門。
安泰人壽業務總監駱碧鶯就認為,一切羞怯的根源是專業度不足,成功的行銷業務背後,仰賴的不是口才好、天花亂墜,而是做好萬全準備,經過深入了解和仔細分析,才能強化自信,向顧客展現產品的優點,這也是新人訓練的重點。
104人力銀行公關經理方光瑋也建議,應針對不同場合和互動目的朝兩個面向準備,一是完整的專業內容,另一個重點是具備幽默感,「提早準備幾個笑話,對緩和現場氣氛很有效,」他說明。此外,廣泛攝取生活資訊,累積自己的話題品質,並練習對事物的見解和看法,對於臨場反應也有助益。戒除負面思想、事前做足功課,信心自然大幅提升,克服害羞的任務就成功了一半。
一步步趕走羞怯
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地區負責人黑幼龍建議,給予支持及關懷的正向環境,有助於害羞族踏出破冰的第一步。在卡內基訓練課堂上,學員必須輪流上台和大家聊天,就算表達辭不達意、說話結巴,講師和其他學員仍找到優點加以讚美,報以溫暖的掌聲,幫助他重建信心。正向環境的成效長久而顯著,在宗教團體中也常能找到這種溫暖的支持力量。此外,找個善於交際的同性朋友,和他一塊兒參加宴會,生性內向害羞的人感染開朗氣息,自然勇於和陌生人對談、交友,對害羞族很有幫助。
美國溝通專家莉兒朗帝曾經歷「害羞到恨不得變成隱形人」的心理煎熬,但她終究克服障礙,不但在全美各大城市巡迴演講,還開辦羞怯研習營。她在《臉紅心跳886》書中提到,擬定計劃,循序漸進強化社交歷練,是對抗害羞的好策略。

Thursday, May 8, 2008

一分鐘,做好領導統御


文/鄭君仲
布蘭查認為,目標、讚美、斥責這三項工作是企業領導者最重要的工作,而且只需要花一點點的時間,就可以成為優秀的領導者。你覺得管理這件事很難學嗎?你覺得做個領導者很麻煩嗎?如果有人說,要成為員工眼中的好主管,只需要用一分鐘的時間就可以辦到,你會不會覺得這是無稽之談呢?其實,用一分鐘做好領導統御工作,並不是天方夜譚。雖然領導這件事,充斥著各種複雜的學問,但只要能抓住其中最核心、最關鍵的因素,簡單的道理和作法一樣可以發揮極大的效用,而這正是「一分鐘管理」(one minute management)這套領導技巧的精髓之所在。
一分鐘目標、讚美、斥責


所謂的一分鐘管理其實只有三個秘訣,分別是「一分鐘目標」(one minute goals)、「一分鐘讚美」(one minute praisings)、和「一分鐘斥責」(one minute reprimands)。
一分鐘目標,是指領導者要讓員工明白和同意他該做些什麼,然後把這些目標和評估的標準,簡潔清楚地寫下來,最多不超過一頁,而且用一分鐘就可以看完。之後要定期和員工檢討進度,以及執行的成效。


而一分鐘讚美,則是指領導者要讓員工知道,你會仔細觀察他的作為。每一次員工做了正確的事,就要立即稱讚他,明確地讓員工知道他作對了什麼。這樣的讚美通常不用一分鐘,但是卻能帶給員工很大的鼓勵。


至於一分鐘斥責,就是當員工犯了不該犯的錯誤時,領導者要立即去和員工確認事實和原因,明白地跟員工指出他哪裡做錯了,清楚說出你的感覺,然後表達你對他的期許。不要花時間拐彎抹角,也不要將錯誤囤積,立即而清楚的指正不僅顯得公平,而且容易被接受。
花一點點時間,獲得很大成效


在布蘭查看來,目標、讚美和斥責,是領導者獲得成效最重要的三項工作,他以同樣簡明易懂的「ABC」法則,來說明其中的關係。所謂「A」是「催化劑」(activators),是指領導者在員工行動前必須先做的事;「B」則是「行為」(behavior),也就是員工對外的表現;至於「C」代表「結果」(consequences),也就是領導者看到行為之後所做的反應。布蘭查認為,領導者如果能透過目標的訂定給予員工催化劑(A),並且用讚美或斥責有效地傳達「結果」(C),那麼員工的行為(B)就會表現得越來越好。


或許有人會想:「一分鐘管理看起來一點都不高深,真的可以管用嗎?」其實,企業不外是由人組成,而一分鐘管理關注的正是人本身,以及人性的心理。「人懂得道理,會為自己著想,而且不願意被人操縱,」布蘭查強調,領導者如果瞭解這一點,要做好領導工作其實一點都不難。
他進一步指出,領導者如果能以真誠開放的心態來面對員工、關心員工,並利用簡單明瞭的方式讓員工知道自己做得對不對,人其實是可以自行管理的。「這樣每個人都有安全感,沒有人會覺得受到操縱或威脅,因為每個人從一開始就知道你的作為和動機,」。如此,領導者就可以成為所謂的「一分鐘經理」,只要花一點點時間,就可以從員工得到很大的成效。越簡單的道理,往往意義越深刻,但也越容易被人忽略。一分鐘管理看似輕鬆簡單,但其中實蘊含了領導的關鍵心法,至於要怎麼發揮其效果,就要看運用的人有沒有實踐的決心了。

Monday, May 5, 2008

開會前,做一張會議體檢表

文/劉揚銘
上班族聽到要開會,總免不了抱怨一番。其實,大家討厭的並不是會議本身,而是怕開到爛會議。身為主管的你,有責任讓會議發揮應有的功能。以下是一張簡單的檢核表,在決定召開會議時,提醒自己一下吧!

1.會議目標明確
大家討厭的是,浪費時間聽一堆廢話;大家討厭的是,花半天討論一件切身相關的事,卻發現上級早就做好決定。主管要知道,只有必須面對面討論、讓所有成員行動一致的議題,才有必要召開會議。如果是可透過書面提供的資訊,大可不必在眾人面前朗讀一次。

2.會議架構清楚
基本上,這是指議程的安排。如果會議目的是針對互相關聯的議題做出決策,就要按照順序排定議題,以在決策之前,了解相關議題的討論結果。

3.事先發布主題和必要資訊
召開會議的主管必須事先通知討論事項和必要資訊,讓員工曉得應該準備什麼資料、能夠提出什麼意見。

4.確認與會者出席的必要性
基於成本效益的考量,只須找對會議有幫助的人出席即可,最好也能邀請有決策權的人列席。
5.精準控制時間

準時開會是先決條件,並且於會議一開始,就先說明會議目的、議程和預定結束時間。而一份有效的議程,不但要列出討論的主題,更要寫明每個事項分配到的討論時間。開會過程中,絕不鼓勵毫無意義的討論,並且多花點時間在重大議題上。最後,如果原訂開會時間是一小時,就不要超過一小時。

6.鼓勵發言
在鼓勵所有與會者表達意見的同時,也要留意有誰尚未加入討論,請他們踴躍發言。

7.掌控會議流程
會議主席應避免讓聲音最大或是唯我獨尊的人操控全場,但是也不要濫用權力壓制與會者。

8. 確認決議和會後追蹤
會議尾聲,應確保與會者都已明白會議的討論重點和提出的行動方案,而且都已取得共識。而一旦做出決策,就要確實執行,並且定期追蹤改善。

Sunday, May 4, 2008

向雷根學演講


文/作者不詳,事後得知必將補登
做為領導者,溝通能力是不可或缺的特質之一。在《美國總統的七門課》一書裡,作者大衛‧葛根(David Gergen)指出,20世紀最令人難忘的美國總統,都是優秀的演講者,其中又以出身好萊塢的雷根(Ronald Reagan)最具有這方面的天賦。雷根憑藉其引人入勝的演講入主白宮、贏得人心,甚至被譽為「偉大的溝通者」。葛根歸納出雷根在演講時的七大訣竅:


1.細心準備
表面上看來不費事的演說,其實都是花很多時間準備的。雷根的演說,無論是自己撰稿或幕僚操刀,他都會仔細讀稿、潤稿,並在講稿上做記號,將他要特別強調或停頓的地方畫線標記。有些重要的演講,雷根甚至會找幕僚進行實戰演練。


2.簡短扼要
你知道林肯最著名「蓋茨堡演說」(Gettysburg Address)有多長嗎?只有272個字。在雷根看來,簡鍊扼要才是一場好的演說,最長不要超過20分鐘,而正式的記者會則不要超過30分鐘,這樣才能讓聽眾記得更多,而且意猶未盡。


3.輕快生動
除了文章的邏輯之外,雷根在演說時也非常強調要有標語及精彩有趣的段落。比如說一個小故事、一則幽默的笑話、一句簡短有力的口號,都可以讓聽眾投入、放鬆,並且吸收演說的內容。


4.引用引人注意的事實
雷根認為,精挑細選的事實,不但能話龍點睛,而且往往可以引發意想不到的效果。比方說,一般人對於「1兆美元」這個數字可能不太有感覺,但是在1981年的一場演說中,雷根為了強調這個數字,將其形容為「一疊67哩(約107公里)高的千元鈔票」,這樣的具體說明,就能讓聽眾印象深刻。


5.使用輔助道具
雷根有時候會在演說中使用小道具以引人注目,讓聽眾更為投入。1984年,雷根在發表國情諮文時,就抱著一疊國稅局(Internal Revenue Service)的條款,他幾乎無法把這一大堆文件抬起來。雷根想藉此讓民眾知道稅制法規有多複雜,因而必須加以改革,而聽眾也馬上就能抓住他的重點。


6.預期會有批評
雷根會事先設想政敵可能會怎麼說,並且提前對聽眾預告,以在政敵評論之前,就搶先提出解答。「你們將會聽到我的想法荒謬至極的說法,他們可能會說:你們的祖父母會挨餓受凍,讓我來解釋為什麼不會如此。」利用這樣的方法,雷根就能在聽眾心中注射「預防針」。


7.完美的結語
雷根通常會以「結語」來結束演說,或許是一封感人肺腑的信,或許是一個讓人熱淚盈眶的故事,藉此點出演說所講述的意義,為演說留下難忘的畫面和台詞。

Thursday, May 1, 2008

紙本資料整理術

文/作者不詳,事後得知必將補登

一般文件資料的整理

招數1:將文件標示處理順序
要處理的文件最好豎放在桌面上。「能站著,就別躺著」這種讓文件站起來的精神,可以讓工作可視化。因此如果辦公桌上有一些處理中的文件,可以將其分別整理好放入標上「緊急」「待辦」「存檔」的透明資料夾裡頭,再依照工作的輕重緩急分別放在公文架或讀譜台上頭,這樣就可以很容易安排處理的先後順序。此外也可用顏色來區分,例如紅色資料夾代表「緊急」,黃色資料夾代表「待辦」,綠色資料夾代表「存檔」,看起來一目瞭然。

招數2:將文件依主題區分
文件整理盒是一般辦公室最常見的整理工具,容量大且色彩豐富,很適合做為基本的文件整理工具。因此,要存檔的文件可以依主題區分,將同一個主題的資料用透明資料夾或檔案夾收好放在同一個整理盒,並且可以用顏色來區隔不同主題的資料,這樣看起來既美觀又整齊。

招數3:利用檔案夾側邊標示日期
有時候檔案拿進拿出秩序就容易亂掉,得花一番功夫才能再弄清前後順序。如果要讓歸檔後的文件蒐尋容易,不妨善用檔案夾側邊,在上面用不同的方式加以標示,例如可以在檔案夾側邊貼上顏色貼紙,一種顏色代表一個月份,貼紙的高低表示先後順序,這樣就容易尋找與歸檔。

招數4:文件尺寸以A4為主
文件要統一形式。統一形式的好處在於準備方便、作業單純、歸檔和檢索起來也很容易。尺寸最好以A4規格為主,如果不是A4的文件,可以用影印、裁切或剪貼的方式改成A4大小。而且最好統一在固定的地方標上日期,以方便查詢。

名片的整理
招數1:簡單記下對方的資料
拿到名片後,最好在名片上簡單地註記對方相關資料,比如說把見面的事由、日期、地點、對對方的印象等等寫在名片上,而且不要隔太久才做,這樣才不會對對方失去印象,也喪失交換名片的意義。

招數2:常聯絡的名片放在桌上整理盒
有時候在一個場合中就會拿到一堆名片,這時候可以先做初步的整理,把會常聯絡的放在桌上的名片整理盒或轉動式名片架,不會常聯絡的名片就收在大本名片簿裡。
舉例來講,像公司聯絡窗口、重要客戶的名片就可以放在名片盒,方便隨時查看聯絡,其他的就收在名片簿,當做基本的人脈資料庫。

招數3:將名片做基本分類
名片簿可以做基本分類,主要是依個人工作範圍和需求去分類,但也不需要做到太複雜的分類。此外,名片不能光收不丟,需要定期整理。比如說當名片簿已經放不下時,就可以把裡頭的名片過濾一遍,那種只是純粹基於禮貌而交換的名片,或是預期以後不會再碰面的人的名片,就可以丟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