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28, 2017

實用智能:讓事情如我們所願而發生的能力



/姚詩豪 BRYAN YAO               

為什麼有人負責、有能力,在職場上卻四處碰壁,難以成功?做人做事都挺到位的人,卻沒有受到老闆的青睞,順利成為主管。反觀有些一路晉升的紅人,縱使有些明顯的缺點,卻還是在職場上如魚得水。這樣的狀況,我們就會歸咎於「機運」或是「裙帶關係」,難道沒有別的因素了嗎?

《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作者麥爾坎.葛拉威爾提出了一個相當有趣的觀點:除了智商與情商外,身處一個由人群構成的社會中,「實用智能(Practical Intelligence)」才是成功的關鍵!

所謂「實用智能」就是「知道在什麼時候,用什麼樣的方式,說些什麼,以達到最大的效果!」這與知識和智商無關。作者在書裡舉了兩個實例。這兩個人都是IQ極高的天才,一位叫歐本海默一位是藍根,前者是著名的「原子彈之父」。後者則是一位超級天才,據說智商達到19510歲就能看懂理論物理書,但他求學之路一直不順利,只做過工廠工人、辦事員與酒吧保鏢這些與天才不相關的工作。

當然,一個人的命運受到很多因素決定,而且我們也不能說「酒吧保鏢」的人生就不如「原子彈之父」,這不過是社會的標籤而已。想談的是,同樣聰明的兩個人,為什麼有人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有人卻不行,這中間差異在哪裡?這兩人遇到「事與願違」時的反應大相徑庭,從此走出了不同的人生!

歐本海默非常務實且目標導向,會想各種方法去佈局去交涉。他曾經跟一位教授起嚴重衝突,想毒害他被抓包,原本要進監獄的後來卻被喬到留校察看而已,後來「曼哈頓計畫」也是他一路爭取主導的。

藍根卻時常處在被歧視、被排擠的情緒裡。藍根曾在讀里德學院時,母親忘記幫他的財力證明書上簽名,最後竟落得無法繼續就讀的結果,另外一間大學也只讀了一半輟學,原因是「教授不讓他調課」。

根據作者的說法,「實用智能」跟家庭出身有很大的關係。中產階級或富人家庭通常會教育小孩勇敢說出自己的想法,勇敢去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而窮人家庭的教育重點則在於小孩子乖不乖,是否守規矩。富人家庭的孩子通常比較有自信,為了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敢跟大人交涉,敢打破權威與規則;而窮人家的小孩,則偏向服從權威,期待守規矩然後公平地獲得獎賞!

換個角度想,智商高低是天生的,卻未必與個人成就相關。而真正關鍵的「實用智能」卻與教育有關,教育是後天的,可人為影響的。我們都應該強化自己「實用智能」,來增加對生活的滿意度。

事業發展不如預期、期待的合作沒能敲定、想要的職位無法到手,這些事情嚴格地說都不能算是「失敗」,只是尚處於一種「還沒有成功的狀態」。可以批判社會不公、環境太差等,但那只是更加確立自己的「失敗狀態」而已。或者,我們可以選擇好好發揮「實用智能」,去溝通、去謀畫、去交涉、去推動,盡一切所能,讓事情如我們所願!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