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3, 2011

CASE 33: 運用併行彈性與20/80原則,提高工作效率

狀況1:等請款完成後,才公告

人力資源部門A君負責籌畫企業內部的業務訓練專案課程,直至開課前一週都還未見到相關公告。我想,每個人都有他的行程安排,再拖下去對於授課的業務同仁而言,恐怕在時間調度上會大受影響,應該儘早通知才對。

於是,我便主動詢問A君:「怎麼開課的公告遲遲沒有出來?」

A君表示:「我還在等會計請款作業,想將所有程序完備後,才正式公告業務訓練課程。」

我接著問他:「如果您等到開課前12天才公告,同仁早就安排好其他事情,無法參加怎麼辦?」A君說:我沒想到這問題

狀況2:先處理第一批、再處理第二批名單

主管交給B君一份名單,要他進行客戶開發作業。於是,B君動員轄下所屬10餘位Team members開始逐一過濾這份400筆左右的客戶名單。幾天後,主管又PASS進來一份在展覽會上所收集到的名單,約200筆左右,也希望B君能盡快處理。

B君面有難色地說:「上份名單的開發工作還在作業中,所以必須再一個多月才能開始處理這份名單。」

狀況3:先做完這件事,再做另一件事

C君剛調到SMC部門。和以往工作性質大不同的是:SMC部門所涵蓋的工作範圍比較廣,所以必須身兼好幾類工作,C君當然也不例外,除了被指派負責某BU的業務訪談外,還需要同時肩負新的IDHIC Design HouseSurvey與向客戶推廣平台的Solution工作。

C君面對Multi-tasking的新工作樣態,有點兒手足無措

平時在工作上,我們常常一件事情做完後,才會再做第二件事,這觀念似乎無可厚非,但是,在職場上,往往講究效率,所謂效率就是必須在“有限時間內”將工作執行的成效發揮到最大值,所以,我希望各位同仁在平日做事時,就能夠隨時思考要如何運用「併行作業」的彈性,既可避免工作打結、停滯不前,也可讓工作執行成效事半功倍。

所以我約莫以上述三種常在工作上困擾大家,讓工作打結的情況為例,希望透過併行作業的彈性思考與運用技巧,協助大家舉一反三,提高工作效率:

原則1:分頭作業,同時併行

狀況1是最典型的範例,當我聽到A君說辭後,我告訴他:以這件事來看,業務訓練課程的時間既然已經確定,就應該在預定時間內予以公告,因為無論請款作業完成與否,基本上都不會影響到業務訓練課程的內容和安排,這二件事的作業是可以分開處理、不相關的,當然就不應該作為延遲公告的理由,混為一談。相對地,開課的公告遲遲沒有出來,卻會影響到業務同仁的時間安排,造成不便。

換言之,公告是一件事,請款則是另一件事,兩者既不會互為因果、相互影響,當然就可以在同時間裡,分頭處理、併行作業,以提高工作整體的效率。

同樣的狀況也常會發生在 “開會通知”上,這看起來再簡單不過的事,也常會有類似的迷思。比如說,當我們要召開一個重要會議,必須要通知很多人前來與會時,基本上,應該要提早告知相關同仁,讓同仁能及早將時間空出來,至於會議中要討論的議程等事項,則可以在後續作業裡再行通知,不必等所有會議內容、時間表都確定後再發“開會通知”,否則往往事倍功半,反而容易讓事情延宕。

這就是我所要強調的:當二件事情不會因為X沒做到就影響到Y時,當然也就不需要相互牽制,反而應該思考如何善用併行作業,爭取作業時效、提升工作效率切記:分頭並進是處理事情時很重要的觀念之一。

原則2:掌握20/80理論,重新擬定優先順序

以狀況2來看,B君還是沿襲其原有的習慣:依照主管交辦工作的順序執行工作,而不是以工作的重要性來安排工作。以致於當B君處理完第一份名單(第一件事),再處理第二份名單(第二件事)時,往往都是好幾個月以後的事了,屆時第二份名單中具有潛力的客戶,可能都被對手捷足先登了,錯失第一時間業務開發的優勢。

此時,B君正確的作業方式應該是:

Ø 將所有名單先掃視一遍,因為B君雖然從主管處先後接受到兩份不同的名單,但仔細想想,這兩份名單的作業目標是一樣的:「開發新客戶」

Ø 根據名單上客戶規模、屬性等註記資料,約略將這兩份名單運用20/80理論,依其潛力(或價值)分出不同的客戶層級,重新排序、作業。

實際作業上,B君更有可能面對的狀況是:在作業過程中,隨時都會接收到不同來源、需要開發的名單,甚至從各BDPass過來的客戶資料,所以B君應該每天重新檢視他手上尚未處理完以及新接收的所有客戶名單/資料,每天根據最新狀況,再運用20/80理論重新調整、Reset ,以工作的重要性來安排執行作業的Priority,才能讓自己隨時維持彈性、事半功倍。

基本上,20/80理論是一種學習如何合理分配時間、精力與資源的方法,畢竟想要真正做好每一件事情是不可能的,面面俱到不如重點突破,把80%的資源投入20%能產生關鍵效益的部分,再透過這20%所產生的影響力帶動其餘80%的發展,以收事半功倍的效益。

所以,當工作屬性與目標相同時,不妨多運用同質性工作的特性,通盤檢視,以20/80理論的思維打破交辦的先後,根據其價值與重要性,重新擬訂作業的優先順序,不僅可以突破無法併行作業的限制,又能發揮敲門要先盡可能敲對門」的觀念,從效益可能最大的地方,讓作業在有限時間內發揮最大效益。

原則3:掌握20/80理論,併行處理Multi-tasking作業

C君來看,他負責的工作屬性差異很大,雖然無法像B君一樣將兩份工作合而為一,重新排序併行作業,但是工作上也不可能等C君先完成BU業務訪談外,再開始Survey IDH,或是等Survey IDH做完後,再做另一件事。

面對這種同時存在、都很重要的Multi-tasking工作環境,對C君而言,就必須運用80/20理論,在BU業務訪談、Survey IDHSolution等每一件交辦的作業中,先行挑出具關鍵影響的重點事項,局部先做,如此,讓身兼Multi-tasking的您也能透過併行作業的技巧,順利地推展各項工作,避免打結。

同樣地,此時若能將20/80理論運用在Multi-tasking的工作需求上,80%的時間放在每一項工作20%的重點項目上,則Multi-tasking的工作也可以享受到併行作業的高效率。

▌StopPriority二字訣也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

事實上,每一個人的時間、精力都是有限的,但是工作卻無法排隊等您做完一件再來一件,總會有新的任務或需求會在預期之外要插隊進來,這時怎麼辦?

有些人總是忙得無法讓新需求或事情安插進來,但有些人卻可以維持彈性或變通容納新的需求,其中,最大的差異在於前者不知變通、不知如何將原有事情挪開,所以常常忙得分身乏術還是無法應付所需;這種狀況,除了上述幾種可以運用併行作業的情況外,透過以下兩種價值判斷的思維也可以幫助您提高工作效率:

Ø Stop的價值判斷_當事情已近尾聲或無價值時應勇於STOP

1. 當事情已近尾聲時:

我們以上述案例來做延伸說明:當主管交辦第二筆名單給您時,若您第一筆名單的開發作業已近尾聲,剩下尚未處理的名單已經不具太大價值。這時,您會怎麼思考?有許多人仍會缺乏變通與彈性,還是堅持要將第一份名單處理完才著手第二份名單的開發作業,不僅沒將人力、時間用在刀口上,也錯失開發的最佳時機。

Ø 正確的作業方式是:將第一筆名單作業STOP,直接挑出第二筆名單中具潛力的客戶,把握業務開發的黃金期。

2. 當事情執行不具價值效益時:

主管交辦的開發作業期程原先預計三個月,但是進行月餘後,發覺開發成效不彰時,您會怎麼思考?許多人會因為礙於是主管交辦的事務,依然埋首苦幹到最後,不知喊卡,也不知回頭,結果,堅持到最後的往往是白忙一場,耗費大量資源後所獲有限。

Ø 正確的作業方式是:您除了應該將名單依其潛力與價值分級開發外,也應該在作業期程上分階段,設立檢核點,階段性地檢討執行成效,一旦發現成效不彰,就應該將相關成果與建議向主管報告,避免盲目地執行到底。

Ø Priority的價值判斷_讓Schedule衝突與安排得心應手!

比如說,某位重要客戶或供應商預計要來拜訪您的時間,適巧您已有安排,怎麼辦?或許很多人會不假思索地拒絕或另約時間,但更好的作法應該是依照Priority量一下兩者的重要性,一旦您發覺該客戶或供應商的約相對重要的話,就算您原先的行事曆看起來已經很滿,也一定會有辦法挪出時間,這就像擠牙膏一樣,擠一擠時間就會跑出來。

當然,這樣的思維和反應是必須瞬間因應、決策的,所以在平日就應該常常訓練自己做任何事都要注意思考其效益(特別是加減乘除後的綜合效益),並且,區分事情的輕重緩急,集中火力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尤其是在事情沒有絕對先後順序的牽制下,更應時時思考如何突破習慣,維持彈性,善用“Priority”的判斷,結合 “併行作業”與“20/80理論”來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

Attention

1. 效率必須是在“有限時間內”將工作執行的成效發揮到最大值。

2. 在事情沒有絕對先後順序的牽制下,更應時時思考如何突破習慣,善用“併行作業”來提高做效率和效益。

3. 併行作業三原則:

Ø 兩件不會互為因果、相互影響的工作項目,應該同時分頭處理、併行作業,以提高工作整體的效率

Ø 面對先後交辦的工作,若是內容屬性與目標相同時,不妨多運用同質性工作的特性,通盤檢視,打破交辦的先後,並根據潛力與價值,重新擬定優先順序,從效益可能最大的地方,掌握時間先行作業。

Ø 面對這種同時存在、都很重要的Multi-tasking工作環境,應該運用20/80理論挑出關鍵重點事項,局部先做,將80%的資源投入20%能產生關鍵效益的部分,讓這20%可以帶動其餘80%的發展。

3. Stop”和“Priority”的價值判斷,也是有效做好時間分配與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作業原則。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