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8, 2011

向蜂群學集體決策

文/顏長川

蜜蜂是一種會飛行的群居昆蟲,採食花粉和花蜜並釀造蜂蜜。聽說世界上76%的糧食作物和84%的植物依靠它們傳授花粉,難怪愛因斯坦會說:“如果蜜蜂從地球上消失,那人類只能再活4年。


”一個蜂群有幾千到幾萬隻蜜蜂,由一隻蜂后、少量的雄蜂和眾多的工蜂組成。蜂后的壽命可長達幾年,而雄蜂只能活幾個月,工蜂的平均壽命(在採蜜季節)只有45天左右。


牠門重視分工、品質、程式,用“舞蹈語言”作溝通,還會利用翅的不斷振動發出不同頻率的“嗡嗡”聲,用來補充“舞蹈語言”的不足和加強語氣;很擅長作集體決策。


蜜蜂的社會生活中,工蜂擔負著築巢、採粉、釀蜜、育兒、捍衛家園、修補巢穴…等工作;大批工蜂出巢採蜜前先派出“偵察蜂”去尋找蜜源。雄蜂不需要採蜜,唯一要做的就是對蜂卵授精,依靠工蜂餵食;如果蜂巢蜂蜜短缺,會先被驅除出巢而死;蜂王沒有照顧自己的能力,因此需要被保護、伺候,它可決定幼蜂的勞動分工,一旦失去產卵能力,工蜂會立刻推舉一隻幼蜂作為新蜂王;新蜂王馬上會不留情面地將老蜂王趕走,一個企業更換CEO的過程與此非常類似;而企業中人多了以後,確實有一些人在混事,這就是大企業恐龍症的問題。


蜂群是自然界的超級團隊,沒有管理者、也不需要領導人,只要遵循簡單的法則,就能完成許多不可思議的複雜任務;牠門簡直是集體決策的專家,波音公司有史以來最受矚目的「夢幻客機」計畫遭遇瓶頸時,就是參考蜜蜂的決策機制--每年,蜂群都要重新選擇新家園,為了這個事關生死存亡的抉擇,它們必須共同查明事實、激烈辯論,最終達成共識。


這樣的決策程式提供了下列五個指導方針:


(1)強調團體成員的共同利益,提倡互相尊重,有效地開展合作。


(2)對解決問題的各種辦法進行研究,提高發掘最佳方案的概率。


(3)坦誠的辯論對團體的知識進行匯總,利用公平公開的力量,將方案區分好壞。


(4)將領導人對團體思維的影響力降至最低。


(5)在團體成員之間平衡相互依賴關係(資訊共用)和獨立性(沒有同僚壓力)


一隻蜜蜂也許不怎麼聰明,但誰敢忽視一群蜜蜂的智慧呢?


如果你的團隊面臨團體合作與個人利益衝突間的兩難,那麼學學蜂群的集體決策,一定會作出明智的抉擇。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