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21, 2017

台達電轉型就磨一招:幫別部門賺錢-PART 1



當美國用軟體實力征服全世界,製造大國德國卻開始往服務化轉型,連做代工或零組件的大廠,都得學會懂使用者的心。同樣的轉變也在台灣製造業上演-電源供應器龍頭台達電子便是其中代表。

鄭崇華次子鄭安,談推動「製造服務業」甘苦。鄭安帶領的電源事業群讓台達電從設備本業轉型,正積極跨入電動車、太陽能發電站等新事業。

危機:賣越多、賺越少,電源龍頭救獲利,學做服務
台達電為何會展開一場「由硬轉軟」之戰?轉變,來自於危機。時間回到2008年,台達電從財報中嗅到警訊,雖然該年營收創下一千四百二十六億元紀錄,營業利益卻比前年下滑約30%,等於產品賣得越多,卻賺得越少。

為了挽救獲利,2010年台達電重新盤點自己的優劣勢,決定從本業電源產品出發,整合內外部資源「打群架」,轉型成解決方案商,試圖擺脫製造業衰退窘境。

合作看似簡單,但台達電全球員工超過八萬人,每個事業單位規模等於一家中小企業,想改變各自為政的生態,並不容易。「一開始大家很容易因為認為『這不是我的事』而把責任推掉,對那麼大間的公司來說,要合作,第一步得打破諸侯思維。」台大工商管理系副教授黃崇興說。

例如,台達電賣一套資料中心解決方案,解決方案要運作,至少會牽涉到5個單位,各別分屬不同事業群,萬一其他事業群不願意配合,該怎麼辦?

大破:事業再不分你我,幫別部門成長才有獎勵
重新制定KPI,是第一步。過去,公司看重各單位營收,自己產品賣得多才有獎勵;現在,跨部門專案、新事業表現如果沒成長,單位營收再高,獎金也有限,唯有懂得「幫助別人成長」者才可能勝出。

「各事業單位總經理都有一個drive解決方案(營收)的比例,這是直接從CEO下來的,過去你不會賣別人的產品,但現在你也可能採購別人的產品,為其他部門創造固定的收入。」鄭安說。

除了內部合作,製造業要服務化,更大的挑戰是如何協同外部夥伴,共同滿足客戶需求。「以前客戶採購四種產品,四家業者的工程師都要到現場,現在只要我們一位工程師就可以解決問題,方便客戶一次購足。」台達電關鍵基礎架構事業部總經理蔡文蔭說。

現在賺服務財,除了得整合數十家不同類型的廠商,原本做電源的工程師還得學會和軟體人才共事,才懂得把不同設備兜起來,用系統監測、管理機房,替客戶減少負擔。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