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代的中国市场来说,任何产品的竞争状况可以用僧多粥少来形容,或许狼多肉少更恰当吧。在众多狼中,你只有凭借智慧和力量打倒对手、独占鳌头并赢得客户的青睐才能胜出,因为销售是一种十分残酷的游戏,要么输要么赢。当然,谁都想赢,但并非谁都具有赢的能力,包括赢的心态、技巧、方法和资源支撑。我们要做的就是强化销售,提高销售效率,以强大的销售攻势击垮习惯的力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Monday, February 28, 2011
三大方面強化銷售攻勢(上)
Sunday, February 27, 2011
女性別讓你的溝通成為弱者
文/EMBA雜誌
二○○八年,當時還是美國參議員的希拉蕊,在提名總統候選人的黨內初選時,幾乎落淚。一向給人冷靜形象的希拉蕊,看到一位她在耶魯大學的老朋友,忍不住真情流露。她顯現出情緒,被視為削弱了她給人強力領導者的觀感,但是如果她不顯現出情緒,又可能被批為冷血。
在職場中,到底容不容許女性把真正的情緒表達出來?艾莫里大學的網路週刊訪問了學校的幾位教授,大家都同意,女性工作者要在專業與傳統上對女性特質的期待之間找到平衡,並不容易。
管理溝
共事的人對女性工作者,不知不覺會有不同於男性的期待。管理溝
調查顯示,男性工作者,無論年齡與階級,通常都以男性化的方式溝通,例如,開會會打斷別人說話。女性工作者則不同,資淺的女員工會有女性化的溝通方式,例如安靜、不輕易說出想法;但是資深的女主管則偏向於男性化的溝通方式。
葛雷絲因此推論,跟男性溝通方式類似的女性,比較可能坐上主管的位子。
管理實務和心理學教授吉爾奇(Rick Gilkey)建議,女性工作者可以尋求回饋或教導,調整自己的行為模式,以免能力被低估了,進而影響到事業生涯發展。
肢體語言顧問伍德(Patti Wood)指出,女性工作者在辦公室應該開始以下的行為:
n 跟別人道好或再見時,同時要握手。
n 有想法就說出來。伍德解釋,開會時,男性比較敢打斷別人,女性則通常要等到自己把點子全想清楚了,才會公開跟與會者分享。
n 坐在會議桌旁。不要躲著坐在第二排的椅子,尤其可以挑選坐在最有權力者的右手邊,或者桌頭和桌尾的位子。
n 要求別人做改變時,不要微笑。對方容易誤以為,要求別人所做的改變並不重要。
n 一對一坐著跟別人談話時,減少身體的動作。有一項研究錄下男性跟女性走進會議室的樣子,結果發現,女性平均有二十七個動作(包括找包包裡的東西、整理衣服等),男性平均只有十二個。身體的動作越少,別人越覺得這個人有權威、可信和聰明。
不過於情緒化,把適當的肢體語言做出來,對女性工作者在職場上絕對有利。
Thursday, February 24, 2011
FBI教你讀心術
文/陳芳毓
你認為,哪種溝通方式傳遞的訊息比較誠實?是語言,還是肢體?
答案是後者。肢體語言占了人際溝通60%以上的內容,無論是表情、手勢、動作、姿勢、聲音音調,甚至穿著方式,都在傳遞資訊;此外,語言可以透過精心推敲,以達成說話者的目的,但肢體語言卻是自然生理反應。
《FBI教你讀心術》(What Every Body is Saying)作者喬‧納瓦羅(Joe Navarro)認為,「一般人通常不會意識到自己正在進行非語言的溝通;因此,肢體語言大多要比言詞上的說法更加誠實。」這說明了為什麼當你被老闆責備時,儘管口中說著「是!是!」但仍會不自覺地抿嘴或皺眉——因為「不安、緊張」,才是你心中真正的感受。
職場與生活中,有許多諸如此類「言不由衷」的場景。了解肢體語言的目的,就是要解讀這類的「言外之意」,更全面地判讀訊息、更精確地做出決定。更棒的是,學習肢體語言就和學開車一樣,都能透過一步步練習,成為一種能力與習慣。開始練習之前,你要先熟悉正確判斷肢體語言的四大準則:
準則1:把「觀察」肢體語言變成有意識的行為
「我以為老闆很賞識我,沒想到這次升遷不是我!」「我以為男友很老實,沒想到竟然劈腿!」如果你有類似經驗,代表你可能是「有看沒有到」,才會錯失發現真相的時機。但高明的「觀察」並非盯著對方看,而是要能看得不動聲色。
準則2:先從「自在」與「不安」開始判讀
幾乎所有的肢體語言,都可以區分成「自在」(滿足、快樂、放鬆等)與「不安」(不悅、壓力、焦慮等)兩大類。能夠分辨這兩種行為,就站穩了破解對方真正想法基礎。
準則3:學會辨認普遍及特殊的肢體語言
如同前面提到,當有人雙唇緊閉時,就是個明顯的訊號,代表他非常不安。你能辨識普遍性的肢體語言愈多,就愈能評估周遭人士的想法與企圖。如果對方是你熟識的人,你可能會因為熟悉他的行為模式,而更容易發現異狀。比如說,如果你的下屬開會時總是會摳指甲,這可能就是他在壓力下的行為模式。然而,當預期出現的行為沒有發生時,就屬於異常狀態,必須特別留意。
準則四:注意多重肢體語言的暗示
當你觀察到多種肢體語言,就能提高解讀的精準度。比如說,談判時,對手先出現緊張的行為、接著又出現自我安撫動作,就代表他可能在虛張聲勢。
4妙招把自己拔出網路提早下班
文/取材自《下班後的黃金8小時》
許多上班族在工作上,無可避免地會用到網路,但這其中卻存在著弔詭之處:網路可以讓工作更快速、更順利,也可以讓人因為連結方便而分心,浪費許多時間。有多少次,你只是「上網查個資料」,但一小時後竟發現自己正讀著「某位阿根廷部落格主寫的小甜甜布蘭妮(Britney Spears)的評論文章」?
《下班後的黃金8小時》作者羅伯‧帕格利瑞尼(Robert Paglirani)將這種情形比喻為「生命水蛭」,會毫無節制地吸乾一個人可運用的時間。
畢竟不管你的興趣是很普羅或很冷門,網路世界裡無奇不有,從影音、社交、遊戲到新聞網站,只要開始點擊,就會讓人一個又一個網頁瀏覽下去,無法自拔。想要避免這種無謂的時間浪費,找回人生的主控權,帕格利瑞尼有以下4點建議:
1. 寫下「上網目的」:在便利貼寫明上網的各項目的,並貼在電腦螢幕上方。每當點選任何連結、瀏覽任何網站之前,都先看看自己的目標、想想上線的理由。如果這個連結有助你達成目標,就點下去;如果不行,就要努力抗拒瀏覽的欲望。
2. 設定「上網時限」:利用鬧鐘或其他計時工具,設定上網時間的分鐘數。要注意的是,如果決定上網30分鐘,便要將計時器設定為25分鐘,這樣當鬧鈴響起,就還有5分鐘可以將手邊的事告一段落,讓自己無法以「讓我把這個網頁看完就好」當藉口,因為這往往是無止境瀏覽網頁的開端。
3. 將上網時間「隔離檢疫」:如果定時器也無法抑制你沉迷網路的欲望,不妨將上網時間安排在兩項「絕對不能不做的工作或任務」之間,例如與人相約吃午餐前、開會前、出門上班前,或外出拜訪客戶前上網,如此一來強迫自己離開電腦的成功率就會大大提高。
4. 以防火牆「強制隔離特定網站」:如果某個網站是你的生命水蛭,已經吃掉你太多時間,就直接在瀏覽器上「封鎖」這個網站吧!你可以使用附加「封鎖水蛭」(LeechBlock)功能的火狐(Firefox)瀏覽器來封鎖耗時網站;或者乾脆做得更徹底一點,請精通科技的朋友變更電腦防火牆設定,排除這個網站,並請對方不要告訴自己到底更改過哪些設定。有些人可能會質疑,要是真的很想看某個網站,總是可以找到辦法解除封鎖。話雖如此,但至少你在這麼做的同時,多少也是會想想自己究竟為什麼那麼想看這個網站,還是可以發揮一定程度的「警示功能」。
Tuesday, February 22, 2011
銷售成功的秘訣
“Don’t fire them, fire them up.”(不要解雇他们,点燃他们。)销售是一项充满了变数与未知的事业。过往的数据与调查并不代表我们明天会遇到多少客户,他们是什么样的,我们也不能准确预知客户的个性、爱好、消费层次、购买清单,我们甚至不能立刻预测到竞争对手下一步将会采取什么行为。
牆外的蘋果比牆裡的甜
在古巴首都大哈瓦那,一个7岁的小男孩整日穿梭于风雨中,他的任务是负责给在煤矿做工的父亲送早饭、午饭和晚饭,每跑一趟都需要30分钟左右的时间。
談判中的拖延戰術(下)
3、等待时机:
談判中的拖延戰術(上)
“争分夺秒”有它的优点,“拖延时间”也有它的用处。两个法宝兼备,是谈判人员应有的谈判艺术。 商务谈判中的拖延战术,形式多样,目的也不尽相同。由于它具有以静制动、少留破绽的特点,因此成为谈判中常用的一种战术手段。拖延战术按目的分,大致可分以下四种:
Monday, February 21, 2011
永不放棄
一天,我决定放弃了。我要放弃我的工作,我的婚姻,我的精神。我想放弃我的人生。为此,我到森林里,与上帝做最后一次交谈。
Wednesday, February 16, 2011
嚴選交換資訊的對手,刺激嶄新構想
文/劉揚銘
在《培養商業腦的7種組織力》中,勝間和代將「邏輯思考力」與「水平思考力」列為其中兩種。相較於邏輯思考集中於篩選、收斂出正確答案;水平思考著重於質疑問題本身,拓展思考範圍。因此,勝間鼓勵讀者並用水平思考(橫軸)與邏輯思考(垂直的縱軸),成為具有「立體思考」的商業人。
在書第四章,她提出了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實踐水平思考的幾項方法。閱讀、對話,增加新構想的種子若等到要提出構想時,才急忙輸入資訊,是想不出什麼好點子的。勝間強調,平常就要不經意地蒐集素材,做為啟發新構想的種子,才能提升水平思考的效益,她建議:
1.多閱讀、與他人對話,以產生新想法。思考沒有結論,是因為輸入的量不夠。讀書時,應不斷思考內容,並試著與舊知識組合,嘗試找出相反的論調。面對新事務時,應嘗試賦予新的見解,跳脫既有成見。與人交談時,盡量吸收對方的觀點,久而久之內化成自己的構想。
2.構想成形後,盡可能多與他人討論,試探「市場評價」。勝間表示,有好構想的人與沒有好構想的人的差異在於,「有沒有讓剛成形的構想接受評價、回饋及反應,再將回饋做為新的資訊加以利用,並且改進構想。」愈快速、反覆地讓自己的想法接受評價,思考力將以等比級數增強。
向對的人請教,從失敗中學習
3.交換資訊時,要嚴選對手。和好的對手交談,才不會浪費時間,要是選錯對象,讓好構想遭到無意義的批評,反而會讓水平思考的幹勁消耗殆盡。勝間認為,可以進行水平思考的對手,至少必須符合兩項條件之一:(1)有可能成為你點子的使用者;(2)擁有相關專業知識的人。針對自己正在構思的點子,如果身邊不易找到專業人士,可嘗試以「點子的潛在使用者」的立場出發,試著思考「如果是○○○,應該會購買這項商品吧?他會怎麼評價這個點子」,有助於讓構想更具體化。
4.構想愈是無法順利進行,愈要從失敗中學習修正。水平思考時浮現的構想,多半屬於嶄新的內容,失敗的機率也相對較高。然而,失敗卻也是激發人回頭仔細思考、重新學習、避免重蹈覆轍的重要動力。「失敗本身就是思考的過程,請務必培養這樣的想法,」勝間表示。
做銷售請學一學農民
对于大部份的产品来说,潜在的市场太大了,很多销售人员专门找那些准备好采购的客户,就有有钱,有人,有需求的客户,只想当猎手,但是浮在水面上的客户必尽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找个树桩坐在那等兔子,那就要学一学农民了:
Tuesday, February 15, 2011
學習丟掉劇本的演出
文/方素惠
去年夏天,曾經在芝加哥上了一堂課,那是由知名的即興劇團The Second City主講。課中,幾位主角隨時根據聽眾所丟出來的命題,例如地點是在星巴克咖啡廳、調性是悲劇、新踏入的那位來賓是歐巴馬總統,然後他們渾然天成地,演出一場猶如排練過多次的戲,引起觀眾如雷的掌聲。
這個劇團原來是娛樂性演出,但是應企業的需要,他們開始走入企業,教導員工學習提高靈活度(agility)。原來,越來越多企業意識到,今天的企業環境已經不是一場寫好劇本,反覆練習以便上場演出的戲碼,而更像是隨時根據環境改變,立刻調整劇本和角色的即興劇場。
換句話說,我們更要學習的不是熟背劇本,而是要學習隨著環境變動,調整自己。這種適應力(adaptability)一方面是一種心態,一方面是一種能力。為了學會改變,公司必須鼓勵員工,甚至強迫員工進行實驗。實驗一定有失敗的時候,但是,公司可以從中學習,過程中,最好的做法自然會浮現。
經過年前各個大大小小的檢討、規劃會議,相信你現在手上一定有很多計畫等待「推動」,要讓公司變得更快、更好、更靈活、更便宜。
如何變呢?一開始的溝通非常重要,而且情感的訴求,勝過理性的繁複說明。大到大型的購併整合,小到一個科技專案的推動,當受到影響的同仁無法真正感受到為什麼要變,以及這個變化對他的意義是什麼,他就沒有辦法真心改變行為,或者支持這個改變。
例如有一次,我在某個企業的廁所裡,看到一張公司推動的變革通告,官方的、正式的口氣,反而讓人更加疏離,那個行動方案看來是相當難落實的。研究指出,面對重大的改變,一個人能夠集中精神的時間只有十二分鐘(一般時候可以集中精神達一個鐘頭),因此,在溝通重要變革時,與其講八個重點,不如講三點;與其透過一張又一張的理性投影片,不如借重親切的面對面溝通。
另外,很多人花九成的力氣在「推動」變革或新策略,但很少投入心力在「拉動」正在嘗試新行為的員工。根據研究,後者的成效比前者大四倍。
例如,公司希望推動交叉銷售,員工一開始運用新話術來進行交叉銷售,一旦客戶沒有反應,員工通常就會氣餒了。這時候,如果公司能夠讓主管迅速作出鼓勵,提供即時回饋,那麼比較可能改變員工的行為,強化他往新行為邁進。
從下屬績效看主管領導能力
文/潘俊琳
由於個性、價值觀和早期生活經驗的不同,管理者會發展出不同的管理風格和行為。標竿學院常駐資深顧問邢憲生指出,身為領導者做得如何,「看看帶的人做得如何」,答案就揭曉了。
管理者最重要的職務,包括設定工作目標和方向,但經常可以聽到管理者說,「不要想這麼多,做就對了」,而為了保險起見,同時要求部屬做很多的專案,但在專案還沒有貫徹之前,很快地又改變了方向,或是提供一個模糊的大方向,很少清楚界定雙方同意的績效目標,並且還逃避做重大決定。
邢憲生表示,不給清楚方向的主管,通常自己也搞不清楚方向,或是自己心理有想法,但不說出來,而是要部屬去迎合他的想法,這樣的主管不願意承擔風險,因此部屬的表現,就是搞不清楚狀況。
有些管理者則在賦能授權方面有待加強,像是不信任或不尊重部屬的專業能力,或是不滿意部屬的技能和表現,經常直接就自己跳下去,把工作完成。
而這種類型的管理者,通常會管理很多的細節,以確保成功,或是要求部屬做瑣碎的支援性工作,而非一個完整的案子。
邢憲生指出,這樣的管理者通常是某種技術出身,本身因為技能好而被拔擢,但在升任管理職後,依然慣性地去做以前熟悉的工作,覺得底下的人都沒有自己強,到後來就是自己累得半死,但部屬卻沒有機會成長。
有的管理者,在溝通管理上出了問題。像是忙著和高階主管開會,卻未定期召開自己部門會議;或未徵詢部屬意見,就做出重要決定;或是用負面糾正的方式,強調什麼事做錯了,那個部分又必須改正,甚或越級下達指令,沒有顧慮中間主管的感受。
邢憲生表示,溝通必須適時,而且要注意有沒有越級。很多管理者的溝通,只講了前半段,後面就說「你自己回去想一想」,但如果部屬能夠想到,通常也不會做錯了。
對於資淺的部屬,直接講清楚讓他知道方向,是必須的。但對於資深且資優的部屬,點出問題大家一起討論,或許更能清楚釐清問題,和知道彼此的想法。
如何糾正銷售員的不良習慣(下)
一个有效的方法是给予销售人员适当的肯定,哪怕是很小的进步也应如此。值得注意的是给予肯定应基于特定的改进,而不是进行泛泛的表扬。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Monday, February 14, 2011
如何糾正銷售員的不良習慣(上)
对于销售经理来说,最难做的工作就是提高销售人员的销售业绩。我曾经提到,销售价格不理想的根源在于销售人员缺少寻找新客户的能力与积极性。他们宁愿降低价格,也不愿意寻找更合适的客户。寻找新客户不积极仅仅是销售人员的不良习惯之一。此外还包括:
Sunday, February 13, 2011
花開的時候吵到你了嗎?
寺院里接纳了一个年方16岁的流浪儿,这个流浪儿头脑灵活,嘴勤脚快。灰头土脸的流浪儿在寺里剃发沐浴之后,就变成了干净利落的小沙弥。法师一边关照他的生活起居,一边因势利导教他为僧做人的一些基本常识,看他接受和领会问题比较快,又开始引导他习字念书,诵读经文,也就在这个时候,法师发现小沙弥的弱点——心浮气躁,喜欢张扬,骄傲自满。例如,他刚学会几个字,就拿着毛笔满院画;再如,他一旦领悟了某个禅理,就一遍遍地向法师和其他僧侣们炫耀;更可笑的是,当法师为了鼓励他,刚刚夸奖他几句,他马上就在众僧面前显摆,大有唯我独尊,不可一世之势。
公司可以給一個人職位,但不能給他來自同仁的尊敬
文/杜書伍
在公司的組織架構下,隨著層級之分而有不同的職位。依照一個人經驗與能力的不同,公司會授予他合適的職位,並賦予相對應的職掌與職權。然而,這只不過是法定的授予,並不必然表示擔任的職位越高,所獲得他人欣賞、尊敬的程度也越高。由於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無缺,能力、經驗也都是在持續增長的過程,所以,一個人剛開始擔任某一職位時,並不必然就能立即完全勝任,毫無瑕疵。初上任者通常也會因為自己對該職位還不夠進入狀況,對職掌的運作、職權的拿捏還不夠純熟,所以心態上會比較戰戰兢兢、戒慎恐懼,並且廣納他人意見、虛心求教,在待人處事、溝通協調方面也會格外注意到各個層面,藉此希望自己能盡快勝任新的職位,並獲得他人的認同。
就公司與全體同仁的立場而言,也通常能認知到一個初上任者,必然需要一個調適期,並且給予一定的時間,以及某種程度的包容。亦即,一開始能力或許稍嫌不足,但是會等待其持續提升;經驗也並非絕對豐富,但是會等待其逐步增長。
經過一段時間之後,隨著這個人的能力、經驗逐步提升,加上為人處事方面能夠公正客觀地處斷事物、遇到問題勇於承擔責任並加以解決、細心熱誠地輔導同仁、冷靜耐心地溝通協調,配合自己持續不斷的虛心學習,則不僅他的工作能力將受到認可,甚至於他的為人處事也會被欣賞,於是贏得其他同仁對他的尊敬。這個尊敬,完全是經由他自己平日點點滴滴的累積而獲得,公司雖然給了他職位,但是卻無法強迫同仁發自內心地產生對他的尊敬。許多受到同仁尊敬的主管,通常都是經由這樣的過程而來。
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有些人被授予某個職位以後,在初期或許還非常謙虛,凡事不恥下問,沒有架子。可是,經過一段時間之後,等到他對於該職位上的事物熟悉了、進入狀況了,原本戰戰兢兢、戒慎恐懼的態度便逐漸鬆懈下來,反而慢慢顯露出喜歡品嘗權力滋味的現象,享受透過職權支配他人的快感,嚴重者甚至濫用權力;卻未能持續虛心地自我提升,學習如何更準確地拿捏職權的分際,進而把本身肩負的職掌功能充分發揮出來,提升整體的運作。我們常說某個人「官僚」、「官氣」,往往便是這種情形,而這種人即使坐上了某個較高的職位,也很難贏得同仁對他的尊敬。
其實,在一家公司裡頭,每一位同仁心中都有一把尺,主管平日需要評核同仁的工作表現,同仁同時也在心裡仔細觀察、衡量著每一個看得到的主管:哪些主管官僚官氣,遇到自己主管的事物有時便會擺擺姿態?哪些主管經常報喜不報憂,遮掩瑕疵、迴避問題?哪些主管常常不自覺地誇大吹捧自己的功勞與績效?哪些主管愛面子甚於辨是非,討論事情常會做防衛性的辯解?而又有哪些主管是讓大部分人打從心底尊敬、佩服?
事實上,公司賦予一個人職位與職權,是給他一個空間、舞台。要成為受尊敬的主管,則除了提升本身的見解、能力,把部門效能發揮到最好,同時細心輔導同仁使其從工作中獲致成長之外,更要隨時切記,能力強只是正面的加分;但性格上的缺點帶給別人的負面印象,卻會產生很大的減分效應,必須格外提防。
一個稍有理性判斷能力的人,也大多能認知到官僚、掩飾、自誇、愛面子等現象都應該要避免。但因為這些現象的產生,往往是一個人的性格因素使然,因此常常在一舉手、一投足之間,便不知不覺地流露出來。可是,在組織當中那麼多雙眼睛下,加上長時間的相處互動,這些性格必然無所遁形。唯有用健康、開放的心態,持續不斷地提醒自己,從本身內在的性格去調整,假以時日,必能重新贏得他人的尊敬。
需要一塊石頭
不知从哪天起,办公室里的人陆陆续续都备了各种各样的小瓶子,每人桌子上都养了绿萝。绿萝好养,直接泡到水里就可以了,省了找土栽培的麻烦。
Thursday, February 10, 2011
解決3種壞情緒,教你重拾專注力
文/陳立唐
究竟什麼是「專注力」?《投入式思考》作者黃農文解釋,「專注力」會使自身處於精神高度集中的狀態,遺忘或忽略其他事情,全心全力地朝一個目標前進。回想一下自己在孩童時期,是否曾經因為貪玩晚回家而被父母責備呢?或是曾經為了一套有趣的電動遊戲、為了一本精采的小說而廢寢忘食,就只是為了要趕快破關(或讀完)呢?這些主動行為,都可說是專注力的具體展現。
然而,所有關於工作、關於生活的大小事,舉凡如何獲得成功、追逐夢想、充實專業知識,乃至於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維繫良好親子關係等,都需要「專注力」的配合。換言之,如果沒有專注力,不但無法汲取獲致成功所需的知識,也無法將知識轉變成具體實效,即使有天賦才華,到頭來仍然無法將理想付諸實現。
所幸,專注力是可以培養的,甚至可以說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因此現在要做的,就是重新挖掘、找回專注力,並且進一步運用在生活和工作之中。
《一定做得到的「超」專注力》的作者佐佐木豐文指出,由於大多數人都能很主觀地自覺到「我現在滿專注的」或「我的注意力很不集中」等狀況,所以基於這樣的客觀事實,「專注」是自我可以明確控制的行為,透過訓練、反省等方式,加強這項行為的掌握度,就能提升專注力。
佐佐木豐文建議,若要訓練專注力,可試著從增強健康和體力、多使用右腦、加強自我控制,以及適時放鬆等4個大方向開始進行。黃農文也表示,先想好、做好事前的「準備工作」,可以讓自己更快進入專注的狀態,發揮最強的戰力。最後,兩位作者都不約而同都做出了類似的結論,認為學習「專注」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只要是人、願意花時間,都能擁有專注力。
解決3種壞情緒,教你重拾專注力
學習時,難免會受莫名的情緒影響,而導致無法專注。佐佐木豐文在《一定做得到的「超」專注力》整理出以下3個常見的狀況,並提出簡單的解決辦法,幫助大家對症下藥。
1 心情低落時:當進度不如人意或表現不盡理想而心情低落時,可試著快速走路或快速寫字。佐佐木豐文認為,「速度快」會使人無暇思考其他事情,只能專注進行當下的行為,如此便可慢慢找回注意力集中的感覺。
2 雜念不斷浮現時:想要專心,卻不知為何一直受到旁人聲音或走動的干擾,或是腦中突然浮出各式想法,導致心情起伏,難以專注。前者,屬於右腦的雜念,可利用聽音樂的方式化解;而後者,屬於左腦式的雜念,可試著朗讀勵志文章,解決這樣的困擾。
3 讀不進去時:因為壓力或焦慮,導致自己完全無法吸收內容時,不妨先放慢閱讀速度,想像每一字、每一句都慢慢地貼進腦海裡。等到狀況改善,再調回原先的速度。
Wednesday, February 9, 2011
別瞎忙了,Google時代一定要會的整理術!
文/梅瑞爾、馬丁
為什麼我們總是忘東又忘西?又為什麼老是臨危就亂?還感嘆體力與腦力不濟? Google 前任資訊長梅瑞爾說: 「錯不在我們。」現今世界瞬息萬變、資訊氾濫、充滿超連結,我們的腦很難適應這樣的世界,更無法在有限的時間與注意力下,順利處理源源不絕的大量資訊與事情。捨棄一般傳統整理法,梅瑞爾提供了結合現代科技、符合人腦、人性的整理原則,教大家終結忙亂的生活,做事更有效率。
這樣整理不煩「腦」
1:管理你的生活,以減輕腦部負擔。
大量資訊爭相吸引我們注意,使得我們的腦部負荷過重。設法將負荷減至最低前,弄清楚注意力如何運作。一旦我們注意到某個事物,它就進到短期記憶。在那裡會判斷它對我們是否有任何意義,接著決定要不要處理。我們的短期記憶一次最多只能容納五到九件事。若你非要放進十件事,一定會有事情被擠出短期記憶。
2:趕快把資料從你腦袋中移出,愈快愈好!
你的短期記憶很快就超載,你也會忘記你原本要記住的。當你同時處理好幾件事,你等於妨礙你的腦做事,它正努力讓資訊進到短期記憶,只要一不小心,就會前功盡棄。一旦資訊不能成功進到短期記憶,你永遠不會再記起來。
3:同時處理多項任務,通常只會讓你更沒效率。
同一時間處理多項任務,無法全心注意周遭實際發生的動態。沒聽見或沒聽進去,當然不可能把資訊轉進短期記憶,而遺漏了許多重要資訊。把資訊從短期記憶移進長期記憶,認知科學家稱這個動作為「編碼」(encoding)。編碼的重點在於過程中不能分心,不然資訊就編不成碼。
4:用故事來記事情。
做好整理前,得先將零碎資料做有效排序,做好編碼與回想。你的腦希望想到的是故事,而不是零散或一大堆資訊。做到有效的統整,必先學會將事實嵌進故事裡。我們習慣用故事來記住事實,而不是事實本身,事實既枯燥又乏味,我們無法跟事實產生連結,也很難消化吸收。
5:就算某件事有其一貫作法,也不表示是最適當的。
自我審視看看現有模式是否適合你,若答案是否定的,希望你採取行動試著改變。你一天到晚都在用錯誤的方式做事,你或許從不自知。更明智的做法應該是做些突破,才能使交通更順暢、小孩照護更簡單,也讓我們更有生產力。
6:知識不是力量,分享知識才是力量。
在職場上想要順利完成工作,或是想要生活更井然有序,若能懂得跟人分享所知而不藏私,你將會做得更好,壓力也會更小。現今知識唾手可得、流動速度快,不用花大錢就能取得,就算擁有了,也不再帶給你力量。既然如此,你何必把一堆資訊硬塞進腦中?更明智的做法是建立一套存取知識的系統,方便日後需要時取用。
做銷售要有霸氣
前两天给新学员培训,培训结束了,一个新同事问我说,张经理,公司崇尚强势销售,问我是如何理解强势销售的。我说,所谓的强势,那是源于你对自己的无可救药的自信,对产品,对公司的绝对的信任,并不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莽撞,其实,在销售这个行业,优秀的sales都是非常强势的,他可以引导客户思维,提出要求,敢于问问题,问一些让人难于回答但是却有利于成交的问题。问一些具有“穿透力”的问题。你的强势来源你的双赢的思维,不是去求客户,而是帮助客户。这种双赢的思维是长时间的积累训练和自我的暗示才有的。
Tuesday, February 8, 2011
從下屬績效看主管領導能力
文/潘俊琳
由於個性、價值觀和早期生活經驗的不同,管理者會發展出不同的管理風格和行為。標竿學院常駐資深顧問邢憲生指出,身為領導者做得如何,「看看帶的人做得如何」,答案就揭曉了。
管理者最重要的職務,包括設定工作目標和方向,但經常可以聽到管理者說,「不要想這麼多,做就對了」,而為了保險起見,同時要求部屬做很多的專案,但在專案還沒有貫徹之前,很快地又改變了方向,或是提供一個模糊的大方向,很少清楚界定雙方同意的績效目標,並且還逃避做重大決定。
邢憲生表示,不給清楚方向的主管,通常自己也搞不清楚方向,或是自己心理有想法,但不說出來,而是要部屬去迎合他的想法,這樣的主管不願意承擔風險,因此部屬的表現,就是搞不清楚狀況。
有些管理者則在賦能授權方面有待加強,像是不信任或不尊重部屬的專業能力,或是不滿意部屬的技能和表現,經常直接就自己跳下去,把工作完成。
而這種類型的管理者,通常會管理很多的細節,以確保成功,或是要求部屬做瑣碎的支援性工作,而非一個完整的案子。
邢憲生指出,這樣的管理者通常是某種技術出身,本身因為技能好而被拔擢,但在升任管理職後,依然慣性地去做以前熟悉的工作,覺得底下的人都沒有自己強,到後來就是自己累得半死,但部屬卻沒有機會成長。
有的管理者,在溝通管理上出了問題。像是忙著和高階主管開會,卻未定期召開自己部門會議;或未徵詢部屬意見,就做出重要決定;或是用負面糾正的方式,強調什麼事做錯了,那個部分又必須改正,甚或越級下達指令,沒有顧慮中間主管的感受。
邢憲生表示,溝通必須適時,而且要注意有沒有越級。很多管理者的溝通,只講了前半段,後面就說「你自己回去想一想」,但如果部屬能夠想到,通常也不會做錯了。
對於資淺的部屬,直接講清楚讓他知道方向,是必須的。但對於資深且資優的部屬,點出問題大家一起討論,或許更能清楚釐清問題,和知道彼此的想法。
挑戰高手之後成為銷售高手(下)
二.分析假想敌并且做出比较
Monday, February 7, 2011
挑戰高手之後成為銷售高手(上)
在销售的环境当中如果你拥有很好的销售业绩,或是拥有很好的销售能力,或是拥有很好的销售收入,你就会是大多数销售人羡慕或是赞叹的对象;反之你常常就会是那个羡慕别人以及赞叹别人的那个销售人。如何在挑战高手之后成为高手,这里也提供几个方法让大家做为参考:
多餘的一句話
文/何飛鵬
兒子告訴父親:這個月的段考,我進步到全班第二名耶!父親:很棒,很棒!那為什麼不是第一名呢?
女兒告訴媽媽:學校的作文比賽,我得到優勝。媽媽:雖然很好,不過學校內的小比賽,不值得高興。
辦公室中,幾個同事聊天,一位女同事興奮的邀請大家參加婚禮,她的未婚夫是影劇名人,大家都恭喜她。其中一個人說話了:妳實在太幸福了,未婚夫多才多藝又多金,不過他不是常有緋聞嗎?妳要小心了!
這三個場景的共通之處,就是都有一句殺風景的、多餘的一句話,讓美好、和諧的氣氛急轉直下,讓在場的人覺得不舒服。因為這種「多餘的一句話」,讓我在陌生場合惜話如金,深怕自己說出了「多餘的一句話」。我深知「多餘的一句話」的殺傷力,但仍不免深陷其中。
在年終檢討會中,這個單位明明今年表現傑出,我當然也給予肯定,不過,在說完勉勵的話後,我忍不住又說了這個單位的一些小缺失,希望他們改進。事後,我得到同事們的回應:不管做得多好,都得到認同的評價。
我也常承受「多餘的一句話」,許多人來請教我的意見,我一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可是事後,請益者通常會謝謝我的建議,但也偶有人在最後會補一句話:「您的這些建議,事實上我們已經在做了!」似乎我的意見,完全沒能超出他們的理解。
還有的人更白目:「
「多餘的一句話」有幾種錯誤的原型,最常見的原型是「語境」逆轉。哪一個場合都有「語境」:歡樂的場合說溫馨的話;檢討的場合說嚴肅的話;肯定的場合說認同的話。兒子、女兒有好表現,期待被肯定,但若被潑了冷水,當然會不舒服。要結婚的人,期待被祝福,但卻有人哪壼不開提哪壼,當然感受很不好。
第二種錯誤的原型是愛面子,別人給意見當然是好意,除了謝謝之外,不必多說,不需要證明自己並不笨。這種場合否定對方的意見,等於拒絕對方的好意,除了證明自己不能虛心受教外,更會阻斷別人的建議與提醒。
第三種原型是要證明自己的聰明,去糾正別人無關緊要的錯誤,在別人夸夸其談時,聽聽就好,不必忍不住插嘴。
禍從口出,多餘的一句話,雖未必立即有禍,但得罪別人難免,許多話就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