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29, 2015

先有識才有膽,3種非有不可的能力


/楊倩蓉
1.觀察力,培養有識的第一步
網路家庭出版集團和城邦文化創辦人詹宏志經常被稱為「趨勢大師」,儘管電子商務風起雲湧,但他始終是其中一個不墜的名字。為什麼在變化中,詹宏志總能比別人更早抓到脈絡和線索?這和他敏感細緻的觀察力有關。對於觀察力的重要性,詹宏志這麼說:「未來,沒有人知道,因為世界可能在某個地方就轉彎了,與你原先估計的直線下一步不一樣。不過,至少我們可以通過知識的追求,盡其所能去觀察一件事情如果繼續往前進,還會發生哪些可能。」
《觀察的力量》作者,青蛙設計執行創意總監詹恩.奇普切斯(Jan Chipchase)也指出:「真正的觀察力是從平凡情境看到市場火花。」不過,光是有觀察力還不夠,從「看到」到「看出所以然」,背後需要有一個知識的架構。這個知識的架構要夠深、夠廣,透過眼睛看到的「枝微末節」才能在輸入後,跟知識兩相碰撞,發出精彩的火花

2.閱讀力,建立視野的高度
資訊時代,各種即時訊息和情報漫天蓋地而來,幾乎讓每個人都處於爆炸狀態。然而這種「量」的極大化,就等同知識架構的完整與厚實嗎?那可不見得。當吸收資訊的方式愈來愈傾向輕薄短小,囫圇吞棗反而取代咀嚼,因此讓人喪失深思考的能力。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則是另一種透過閱讀建立深思考的典型。「什麼是終身學習?終身學習必須:有目標、有系統、有紀律,而這些是有步驟可循的,」他曾如此指出。以他來說,當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他就開始把「了解金融危機」當作學習指標的。這叫做「有目標」。至於有系統,指的是接下來,只要能幫助他了解金融危機的所有訊息,他都廣泛涉獵。像華爾街日報》、《國際先鋒論壇報》、《經濟學人》……,各種有關介面,他都儘可能接觸,了解它為何發生、它如何引爆經濟效應。再來是紀律,就是每天看。

讀的愈多、讀得愈深、讀的不只是「其然」更包括「其所以然」、讀得長期有累積而非碎片化,以這些為基礎,才能醞釀出銳利精準的思考

3.判斷力,揮別有勇無謀的酸民思考
社群媒體崛起,每個人都能在網路上暢所欲言,但眾聲喧嘩下,你是更清明,還是跟著人云亦云,盲目從眾而更迷惘?批判性思考是涵養判斷力的水源,能在不疑處有疑,透過假設、求證的歷程釐清對現象的認知,才不會一窩蜂跟著「假主流」走,甚至連為什麼走錯,都不知道理由。
有了見識之後,再配合膽量和企圖心,這就是迎戰劇變和霾霧最好的裝備。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