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26, 2012

有逻辑,才有脑袋切分问题、厘清因果,用证据推导出结论




/谢明彧


逻辑就是协助人们「找面向、看问题,并得出有依据的解答」的方法。学会逻辑思考,除了可让你的论述更有说服力外,也可让你一眼看穿似是而非的言论。



逻辑是通往解答的快捷方式


要破除这种思考的瑕疵,让论述有说服力,依靠的就是「逻辑」(logic)。



所谓「逻辑」,是指有系统地切分问题,然后按理引导出结论,并视需求而定,提出使结论正当化的论证;而「逻辑思考」(logical thinking),则是掌握、整合事物的整体及其部分之间的关系,再依循道理思考。简单来说,逻辑就是协助人们「找面向、看问题,并得出有依据的解答」的方法。



举例来说,当你接获「产品卖不好,怎么办?」这样一个问题时,你是千头万绪不知从何下手解决?还是凭直觉就提出「找厂商压低成本」「努力打开新通路」等解决方案?但问题的根源会不会是出在产品力不够,与成本和通路无关?无论你的困难点是什么,只要你提出的说法或做法,让周遭人觉得没有根据,根本是胡来蛮干,你所传达的讯息,就缺乏说服力和一致性。



碰到问题,却想不出对策,更显出逻辑思考的重要性。因为只要先自问「为什么」「做什么」「如何执行」等问题,就能初步厘清问题发生的源由,再将浑沌庞大的问题,拆成多个有明确方向的小问题;最后再将各种可行的解决方案,画成树形图或选择枝,以检视自己思考是否完整、重复或遗漏,如此就能提出具说服力又可行的解决之道。



逻辑不是诡辩,是用证据说服他人


近年来,包括《思考的技术》《金字塔原理》等逻辑思考相关书籍十分畅销,显示自觉逻辑不好、想让自己更有逻辑的人很多。



然而,一听到「逻辑」两字,人们心中往往立即浮现「白马非马」这类深奥的哲学思辩,或复杂的数理推导算式,因而心生「好难啊!」的恐惧。其实,不管是「金字塔原理」或一般人熟悉的「归纳法」「演绎法」,都只是帮助人们更灵活运用逻辑的工具之一,不要划地自限地认定,非得先学会一套复杂的理论或方法才能懂逻辑。



逻辑最主要的作用,是提出「理由的有效性」,让听者了解提案是「为了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可以带来什么样的利益?」「又有什么证据能支持?」当这三者你都能明确地说出所以然,就是具有说服力的答案,也就是「有逻辑」。

比爾蓋茲教我的兩件事




/EMBA雜誌編輯部


柯漢(Sal Khan)擁有麻省理工學院三個學位以及哈佛大學企管碩士學位,他創立的非營利組織柯漢學院(Khan Academy),提供三千多支數學和科學等主題式教學影片,在網路上供任何人免費觀賞學習,其中很大一部份影片都是柯漢本人親自教學。



到去年十一月為止,柯漢學院已經有三百七十萬人使用過,總共瀏覽了四千兩百萬次。比爾蓋茲不只利用柯漢學院的影片教育三個小孩,還透過蓋茲基金會捐款,希望推廣柯漢學院,前年Google也捐了兩百萬美元。



柯漢於財星雜誌上表示,他從跟蓋茲的互動中學會兩件事:第一,蓋茲告訴過他一件很重要的事是:「學會說不。」提醒了他,做事不需要討好每一個人;第二,他觀察到,只要蓋茲在乎一件事,就會全心投入。



除此之外,柯漢聽過最令他充滿動力的一個建議是,麻省理工學院校長韋斯特(Charles Vest)在某次畢業典禮的演講中談到:「繼續往前走(keep on moving。」聽起來雖然老掉牙,但卻是真理。



不要只是說,要放手去做。當一個組織停滯,勇於嘗試的精神消失,便是值得憂慮的時候。當年柯漢錄製第一支影片時,沒有想到要問誰的看法,也沒做焦點團體座談。因為更重要的是,公司的產品能不能用,以及顧客喜不喜歡。

Monday, March 19, 2012

能大能小


/王文静


有一位从美国刚回来的朋友,想创业、想当老板。我给他的建议是:能大能小。这意思是,既有远见,又要有执行力。能看到未来,并且能让事情发生。相对于「能大能小」的理想境界,有两种对应的管理模式,其一「能大,不能小」,其二「能小,不能大」。



管理模式之一「能大,不能小」,通常发生在男性领导人身上。因为,不耐烦细节。于是,虽看到远大与美好的商机,但,事情始终没发生。经营事业,沿路走,沿路丢三落四,最后事业还是不怎么样。没有完美的领导人,因此这样性格的领导人要懂得搭配「耐烦绣花」的副手,一针一线扎扎实实缝制,也就是能让事情发生的人。



管理模式之二「能小,不能大」。这种管理者,通常被部属私下认为是「科长型」领导者。事事插手,授权不足。这种管理,如果没有大方向的引导,会沦为小鼻子小眼睛,团队的士气不振。这种性格的领导人通常比较难带得动有才气且有脾气的部属。不过,在高风险,或高细腻度产业的领导人,必须具备「能小」的特质。



最后回到「能大能小」。这不容易,很大的歧异出在不同领导人对「能小」的定义,而展现殊异的管理成效。你认为,一家公司领导者要亲自参与广告文案的讨论,甚至定夺照片的挑选吗?大多数人觉得,不该。这叫作,授权不够。跟各位报告,十几年前,苹果计算机推出的经典广告「Think Different」,深刻烙印在美国人心中。因为创意、文案、照片的强度,产生了跨世代的震撼。当时,贾伯斯在这过程的角色,叫作执行长,更是照片调度的执行者、文案的修改者。如果没有贾伯斯,这系列的广告不会如此经典。他在关键的小事,吹毛求疵,把关到极致,这是为什么苹果计算机现在能成为全世界最有价值的公司的原因。



执笔贾伯斯传记的华特.爱萨克森(Walter Isaacson)说:「有些企业领导人高瞻远瞩,因而能推动创新;有些则是掌控细节的大师。贾伯斯两者皆是,他对于创新与细节永不松懈。」这是一段很经典的评论。

訂好計畫、挽救假日的3種方法


/張鴻


事先訂定計畫是享受休閒生活最重要的事情,然而,很多人不是無法訂定計畫,就是雖然訂了計畫,卻無法實現;其中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工作侵蝕了休閒的時間」,以下提供3個挽救休閒時間的實例及解決方法:



1. 設法不見面也能完成工作



如果無法在下班前完成重要的聯絡事項,將會影響到假日休閒的時間與心情A先生下班後去看電影,心裡卻一直掛念著未完成的工作而無法專心。原來下班前,他一直聯絡不到客戶。雖然A先生在客戶手機裡,留下「關於請您考慮的事情,我會再打電話給您。那麼,再聯絡。」的訊息,但是,客戶卻尚未回覆……。



這是非常典型的失敗留言,也破壞了休閒生活。如果在留言中,無法明確地傳達事情的內容與希望的結論,當然就必須一再地聯絡對方。相反地,如果在留言中,能夠清楚地傳達事情與結論,心情就會變得比較輕鬆。因為只要能夠收到對方「那樣就可以」的確認留言,工作就可以順利進行了。



此外,好不容易聯絡到對方,卻只跟對方說:「下次見面時再詳談。」這樣的處理方式也是失敗的例子。因為這樣不僅沒有即時解決問題,也可能會影響到其他工作;如果必要,可先將資料以電子郵件、傳真等方式傳送給對方,再用電話聯絡。如此,就可以達到不必見面,又可以完成工作的目的。



2. 1個議案,準備3種提案



不管是公司內部的提案,或是給客戶的企畫案,提出最好的計畫方案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如果只是預備一份提案而已,不僅是準備不足,也會造成精神上的壓力。面對這樣的情況,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預備3個提案,如此一來,就算第一個提案被否決,心裡也不會太慌亂。



3. 上班前完成雜務,提升工作效率



如果能在上班前就完成部分個人的工作,上班時間就可以完全投入無法獨力完成的工作,如聯絡、拜訪客戶、開會等。或者,也可以早一點到公司,在上司及部屬上班之前開始工作,養成上午完成工作的習慣。與其雜亂地進行,不如集中精神地完成,如此,效率將會明顯提高。



很多不好的工作方式都是破壞休閒生活的原因,明確地區分休閒與工作的時間,是輕鬆享受假日的第一步。

Thursday, March 1, 2012

說一個好故事,觸動聽眾去改變世界

文 / 陳清稱



每個人都有機會進行簡報,而在過程中,簡報者頭上有聚光燈,身上別著麥可風,手上握著投影機遙控器,因為他一個人要面對台下許多觀眾,可能會認為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人。但其實不是。簡報者的目的是帶著訊息來傳達給觀眾,希望讓觀眾知道些什麼,鼓勵他們採取行動(購買產品、捐款),讓他們改變感覺、產生想法(傳教、體會某議題的重要性)。換句話說,只要觀眾不買帳,不管簡報者多麼賣力表演,仍是失敗的簡報。







套用杜爾特的說法,觀眾才是能改變世界的英雄,簡報者只是說故事的啟蒙導師。所以,簡報者應改變想法,從關注自己,變成注重觀眾,抱持「沒有你(觀眾)我會失敗,你是我的英雄,你才能夠使我的故事完整」的態度。







找出觀眾在乎的事,講阿嬤聽得懂的話



杜爾特在《視覺溝通法則》書中指出,從「他們(觀眾)從事什麼職業?」簡單的問題開始,可進一步了解觀眾的生活方式、價值觀與個性,最終目標是「找出你的觀眾在乎什麼,並且把它和你的想法做連結。」杜爾特也常提到「祖母法則」(Grandmother Rule),意思是簡報的內容應該簡單到連祖母都聽得懂。她笑著說:「祖母是有點誇張,但重點是要實際在人前練習,請那些會給你真實回饋的人當觀眾。」







數據與故事交錯,理性又不失感性



杜爾特認為,塞滿圖表、數據和文字的投影片,與其說是簡報,其實更接近「報告」 (document)。而光譜的另一端還有一種形式叫做「故事」。好的簡報應當包含故事的元素,因為「人天生就喜歡聽故事,聽故事就不覺得無聊。」不過,分析性的數據和創造性的故事一樣重要,這兩者的交錯安排才能同時吸引觀眾的理性與感性,就像簡報中也應該同時有文字和圖像,分別針對視覺性觀眾和聽覺性觀眾的需求。不同元素的比例應視觀眾背景不同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