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15, 2017

別管成功人士做了什麼,跟著自己的成功步調大步走吧



/周宜芳                           

「教導人如何成功」的清單,讀來有趣,分享出去也容易,儘管討喜,卻也可能會有害。以下有幾個原因,說明為什麼對決策者、企業主管和創業者來說,這些清單不但可能沒有用,或許還可能有害。

1.     那些證據只是傳聞
這些建議,多半是用主觀方式來解讀個人的說法,而不是系統化的科學分析,且把傳聞當證據的草率分析,通常會模糊掉因果關係。據說成功人士都有的許多行為,例如,不在意別人的看法、重要的事優先、對幾乎所有事情說「不」等等,這些可能都是極為成功人士才能享有的特權,而且只有在別人認為他們真的成功之後,才能享有。因此,有些行為是成功帶來的結果,而不是成功的原因。

2.     倖存者偏誤成功不是一套按部就班的公式
《黑天鵝》書中提到,有人說禱告能保佑水手免於溺斃,卻不理解為何禱告了還是溺死。大家會認為禱告有保佑的效果,是因為倖存者都禱告過。但事實上是可能人人都禱告,只有少數幾人倖存,讓表面看起來禱告對倖存者和目擊者是有效的。

「倖存者偏誤」:沒那些失敗者沒說話,導致「某種行為有效」的錯覺。人類擅長從觀察和經驗當中學習,像是普遍的成功故事,卻也不擅長注意到我們沒看到的事物,像是眾多隱而不顯的失敗案例。因此,人類很容易產生偏差的直覺,誤以為成功有一套按部就班的固定公式,即使實際狀況並非如此。

3.     成功是個人因素,成功要素不盡然適用各種情境
儘管任何成功案例都是針對某一個人和特定的背景情境,但是,有關成功的建議卻把這些都視為共通的常態,可以輕易擴大適用於任何時間和地點。

建議若要切合情境,被分析的對象與接受建議的人,雙方在出身背景、目標和條件等各個層面都應該相同,至少要類似。然而,我們的職涯、家庭、社交生活、優先事項和願景,可能與某位專家讚賞的成功人士大不相同。如果知道他們為了成功必須做到和放棄哪些事物,我們可能不想跟著這麼做。

4.      是遵循看似無害的建議,都隱藏著機會成本。
若是過分認真看待那些建議,可能會讓我們做出不該做的取捨。若是因為有一群精英每天清晨5點起床,就決定照做,不管自己其實在深夜時段工作表現最好,那麼反而會毀了針對自己的成功機會。

最後的提醒:不只是個人的「成功祕訣」清單,企業的「致勝」指南也有同樣問題。我們身處的時代會變動,世界會變遷,成功的祕密也不斷更迭。因此,多數的成功祕訣,過時的速度超乎想像。事情發生之後,要判斷它的成敗很容易,但大多數人必須在未知而變動的未來面對種種事件,所以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當時代、環境、背景改變,都能與之變動,保持自己的節奏,穩定向前。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