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28, 2017

培養邏輯性思考,幫你做出好決定



/人神共奮                         

為什麼大公司這麼關注員工的邏輯能力呢?因為部門多,層級多,協作多,溝通成本很高,所以每個人都力爭用最短的時間瞭解情況,或者把工作交流清楚,這就是邏輯能力。

邏輯能力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邏輯性是個大話題,除了邏輯思維需要培養之外,也須注重溝通的邏輯性。很多人思路流暢,溝通起來,卻前言不搭後語,故擁有好的邏輯思考,同時也要讓人買單你的邏輯,才是具有完備的邏輯能力。

1.     為什麼總是想當然?
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很多時候都覺得事情是理所當然,而忽略了去尋找事情發生的根源。得了想當然病的原因,一個是自我定位有問題,覺得與我無關;第二是害怕思考出錯;第三是沒有耐心,沒有這個習慣。對付想當然病,最好的方法就是蘇格拉底式的提問,就是把概念的內涵外延、概念與事實關係等等,蘇格拉底:你指的具體指什麼?危害是指什麼?如何認定兩者的關係?……

蘇格拉底式的提問有四個方向:第一是問本身,這是什麼;第二是往前多問幾次為什麼;第三是往後多問幾次所以呢;第四是往兩邊多問幾次還有別的可能嗎?

2.     好的邏輯不一定是最科學的邏輯
現實生活,我們遇到的都是非形式邏輯,不光靠推理,還要靠經驗歸納,領導見識得多了,才能下意識就判斷有問題。日常工作中,邏輯的結論不要求像科學實驗那麼嚴密,但對於溝通的要求卻非常高,首先要考慮別人能不能理解。好的邏輯通常不一定是最科學的,但一定是最有針對性、最能打動人的。

最有針對性的邏輯和最能打動人的邏輯
電影《天下無賊》在審查時遇到了麻煩,不通過的理由是:怎麼能把賊說得那麼好,還讓他做主角呢?會讓人有模仿的念頭。後來王朔給出了個點子:把結尾改成女賊懷了孩子,在廟裡祈禱,孩子將來不再做賊。最後電影順利過審。

這就是一個針對性強的邏輯,放下自己的想法,想想對方的擔心是什麼?對什麼感興趣?再想想自己有哪些針對性的解決思路。

就像麥肯錫提出日常鍛煉邏輯思維的幾個習慣:把問題的前提考慮得更具體些、警惕大家一致的看法、擅於聯想到其他事情、區分事實和想像、多問蘇格拉底式的問題、小心那些抽象名詞…

還有最重要的是,讓嘴永遠動得比腦子慢一拍
當我們一心想著用最快的辦法來解決問題時,問題的根源還在原地嘲笑我們。

成功並不是什麼事都做,Linkedin執行長的3大管理思維



/ 創新拿鐵                       

LinkedIn 執行長Jeff Weiner以自身經驗告訴大家在管理上的三大重要技巧,並不是放眼利益,一切金錢流就會歸於企業,有時候靠的是軟實力以及專業能力。

創新心法:不論在人生中扮演甚麼角色,用心付出情感、具有同理心,加強人跟人之間的忠誠度,才是獲得他人信任的原則。

1.     企業應該專注在核心價值上
Jeff Weiner說,企業的核心價值,就是企業想帶給客戶的價值。如果想定義企業的核心業務,就試想如果企業只能做一件事,那件事會是什麼。

Weinery剛進LinkedIn的第一步不是寫發展計畫,而是先發掘LinkedIn的核心價值。他去會見團隊裡的每一個人,與最了解LinkedIn的人面談,請每一個人說出對LinkedIn前進的方向和對團隊的看法。然後他定義LinkedIn的價值主張,就是讓會員與顧客,透過LinkedIn彼此交流溝通,以取得效率工作及生涯成長的機會。

2.     同理心管理可以幫助成功
Jeff Weiner因為看到以前的上司對員工嚴厲指責,造成團隊士氣低落,因此引以為戒。同理心管理就是站在員工角度思考,可以看見以前沒注意到的面向,讓與員工的互動和協商能有更好的結果。

同理心可避免衝突,而衝突會阻礙公司的團結及發展,並降低員工對領導者的信任感Weiner認為同理心很難,面對與自己格格不入的人,更難具有同理心。領導者應努力練習對每一個人都具有同理心,讓同理心没有條件。以身作則,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同理心,獲得部屬的忠誠與信任,

至於如何培養同理心?幫對方描述他的情緒(表示理解他情緒激動的原因),就是一種同理心的語言。因為在描述對方情緒的同時,我們同理了對方,很多衝突就可以妥善的解決,不會演變成肢體衝突。

3.     情感分享,就不會失業
我們正處於第4次工業革命機器人化(Robotization),讓大型工廠採用機器人取代大量人工,導致勞工失業問題。為解決這個問題,未來人才應具備找出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創造力、互助合作的精神,以及同理心。也應該重視勞工在職教育,協助他們培養新技能,規劃新生涯。

LinkedIn正建構全球第一個經濟分佈圖(Economic Graph)系統。分析各地經濟發展,瞭解有哪些工作成長最快,工作的內容需要什麼技能,以及現有人力供給差距有多大,然後將評估結果提供給當地學校及職訓機構,以協助他們適時開發新課程,訓練勞工補足缺口。

想在職場發光發熱,別與這3個「豬隊友錯誤」作伴



/彭紹宇                             

無論職業為何,人人展現自己「我與眾不同」或「我的水準高於眾人」,除了盡力於完成任何工作,很多人卻因忽略了三個基本的工作素養而功虧一簣,與其埋頭於每日的待辦事項中,不如看看自己是否犯了這些錯誤,導致自己的努力一直沒被看見,反倒事倍功半為自己添上許多麻煩。

錯誤1. 發現錯誤,卻向錯的人說

發現自己的筆電當機或手機故障,下一步該怎麼辦?立即處理、打通電話給維修公司或電腦商?還是將不滿或不耐情緒發洩在同事身上?

真正工作能力出眾的人,不會將挫折或不滿發洩在不相關的人身上;反之,他們懂得找到誰是應該或能夠為錯誤負責的人,並且有禮貌地傳達訊息給對方。

若是單憑一己之力所無法解決的事,應該要精確地處理挫折和阻礙,處理好情緒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錯誤2. 因為沒做筆記而發生誤解

一到了任務繁忙的工作時刻,在密集的會議資訊轟炸下,若只單憑記憶力和印象,很容易讓人因而疏忽掉某個環節。

研究指出,出於自己手寫的內容有效加深記憶力與腦中的資訊處理能力,而這些因沒有及時記錄會議的內容,或忘記別人曾說的話,都是能仰賴手寫避免的問題。

然而一旦不小心忽略或不注意的話,輕則與別人發生誤解與衝突,嚴重的話甚至可能影響整個計畫的執行!魔鬼藏在細節裡,永遠不要小看每個細微的零碎資訊,也記得在忙碌時別高估了記憶力。

錯誤3. 等待機會而非創造機會

是否遇過只是原地待著等著別人給他指令的同事,希望別人說一步才做一步,卻渴望自己盡忠職守能夠受到肯定?

在職場中,我們都很可能不自覺變成那樣的人,只「做完」工作就想被注意可能是遠遠不夠的,高明的工作者不會允許自己處於被動的角色,他們懂得視自身能力與時間,一有機會便向上司詢問是否有所能貢獻,除盡好本分之外,在固有的責任下創造更多機會!

找回創造力的 6 個小技巧



/Annie Bi                          

你是不是總是覺得自己「缺乏創造力」?

我們總是會認為「創造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縮減,但誰說我們沒有能力回復我們原本應有的創造力?科學實驗就曾經證實,人類是可以經由實驗、提問、以及改變環境來增加創意力。所以囉,分享以下6招輕鬆又不費力的撇步,別怕從此與「創意」沾不上邊!

1.想到什麼點子就馬上記下來
這聽起來很無聊又很平常,但這很有用。無論在何時何地,只要想到什麼特別的點子或想法,就馬上記錄下來,不管是iPad還是筆記本都可以,只要能將大腦中的想法記下來就可以。這樣能夠讓我們學會觀察身邊的人事物,並且對環境更加敏感。

2. 面對一個問題,試圖問自己多遍同樣的問題,但是從不同的角度
科學研究顯示,富有創造力的人習慣以不同的角度以及解決方法切入同一件事情。面對一個問題時,試著反覆問自己問題,但是每一次都要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將會發現自己能夠逐漸地想出更多不同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3. 接受自己所有被認為「奇怪」的想法
對於一個創造家來說,沒有什麼點子是「奇怪的」、「爛的」。很多偉大的想法都是從最不起眼或是最怪異的點子演變而來的。像是我們都很熟悉的「3M 便利貼 Post-It」,其實最初是從一個「黏性不夠強」的黏著劑來的。點子就是點子,不要認為你的想法太過奇異,也許那會是個很棒的 idea

4. 放鬆,放鬆,放鬆
當我們身心靈較放鬆時,也較容易將大大小小的想法都吸收進腦中,並且進而將這些事情與潛意識連結起來。「多巴胺」的釋放與「創造力」是有正相關的。甚至國外有一項實驗證實,高達 72%的受測者都表示,新的想法都是在他們洗澡放鬆的時候出現在腦海中。

5. 養成觀察的習慣
觀察周遭事物就是一種在搜集資料庫的過程,當需要它的時候,就能快速的找到我們需要的材料!看到各地的可能性,並不斷收集成為我們的資料庫,正如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被廣泛引用的句子「作家是“沒有任何東西丟失”的人。」

6. 持續嘗試
需要創造力的工作其實就是一個反覆失敗的過程,直到找到一些堅持的東西,並且學會不要把失敗看得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