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神共奮
為什麼大公司這麼關注員工的邏輯能力呢?因為部門多,層級多,協作多,溝通成本很高,所以每個人都力爭用最短的時間瞭解情況,或者把工作交流清楚,這就是邏輯能力。
邏輯能力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邏輯性是個大話題,除了邏輯思維需要培養之外,也須注重溝通的邏輯性。很多人思路流暢,溝通起來,卻前言不搭後語,故擁有好的邏輯思考,同時也要讓人買單你的邏輯,才是具有完備的邏輯能力。
1.
為什麼總是想當然?
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很多時候都覺得事情是理所當然,而忽略了去尋找事情發生的根源。得了想當然病的原因,一個是自我定位有問題,覺得與我無關;第二是害怕思考出錯;第三是沒有耐心,沒有這個習慣。對付想當然病,最好的方法就是蘇格拉底式的提問,就是把概念的內涵外延、概念與事實關係等等,蘇格拉底:你指的具體指什麼?危害是指什麼?如何認定兩者的關係?……
蘇格拉底式的提問有四個方向:第一是問本身,這是什麼;第二是往前多問幾次為什麼;第三是往後多問幾次所以呢;第四是往兩邊多問幾次還有別的可能嗎?
2.
好的邏輯不一定是最科學的邏輯
現實生活,我們遇到的都是非形式邏輯,不光靠推理,還要靠經驗歸納,領導見識得多了,才能下意識就判斷有問題。日常工作中,邏輯的結論不要求像科學實驗那麼嚴密,但對於溝通的要求卻非常高,首先要考慮別人能不能理解。好的邏輯通常不一定是最科學的,但一定是最有針對性、最能打動人的。
最有針對性的邏輯和最能打動人的邏輯
電影《天下無賊》在審查時遇到了麻煩,不通過的理由是:怎麼能把賊說得那麼好,還讓他做主角呢?會讓人有模仿的念頭。後來王朔給出了個點子:把結尾改成女賊懷了孩子,在廟裡祈禱,孩子將來不再做賊。最後電影順利過審。
這就是一個針對性強的邏輯,放下自己的想法,想想對方的擔心是什麼?對什麼感興趣?再想想自己有哪些針對性的解決思路。
就像麥肯錫提出日常鍛煉邏輯思維的幾個習慣:把問題的前提考慮得更具體些、警惕大家一致的看法、擅於聯想到其他事情、區分事實和想像、多問蘇格拉底式的問題、小心那些抽象名詞…
還有最重要的是,讓嘴永遠動得比腦子慢一拍
當我們一心想著用最快的辦法來解決問題時,問題的根源還在原地嘲笑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