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嵩浩
企業善盡社會責任,必須長期不斷投入,同時要以與社會感同身受為出發點,才能更有效果,也更具意義…投入公益並善盡社會責任,已成為企業經營與建立形象的重要工作,但要讓企業長期實踐社會責任,首要工作是投入與社會有共同需求及期待的公益活動,唯有企業內部與社會環境都具共鳴的公益活動,才能永續發展,讓企業公益確實發酵。
貢獻企業所長
「Social License,也就是由社會發出的執照,是企業進行公益最重要的方向,如果沒有拿到這張執照,表示公益內容與社會環境沒有共鳴,就無法走得長久。」太古可口可樂公共事務總監許雅慧表示,企業投入社會公益該朝哪裡努力,是許多企業依舊模糊之處,唯有找到能與社會環境達成共識的公益方向,才能讓企業投入公益更有意義與長遠。
許雅慧表示,企業從事公益的性質在十年前有了變化,「不一定要捐錢,只要能提供資源回饋給社會,就可以做」,逐漸成為國內企業投入公益的方向,於是「貢獻所長」開始成為企業公益的方向。最近五年的企業公益方向又有轉變,企業不只捐款或貢獻專業服務,「如何讓公益活動與社會有共鳴」,成為企業公益的主要方向。
但近年來可口可樂研發更輕、更節省資源的環保寶特瓶,目的不只為了節省資源或降低成本,而是更符合社會對環保、資源上的期待與共識。她說:「我們不否認採用新瓶裝能夠帶來降低成本的效果,但真正的目的其實在於創造環保議題及社會公益回饋,因為唯有以社會大眾在意以及會產生共鳴的主題,來做為企業永續經營及公益回饋的出發點,才能走得更長、更被大眾接受。」
「或許下一代寶特瓶技術,無法為降低成本做更大貢獻,但只要能取得社會共識來達到盡社會責任與義務,企業更應該投入發展,這才是回饋社會的正確心態與有效模式。」許雅慧強調,取得Social License可能無法達到降低成本或活化經營的效果,但這絕對不是企業的負擔,而是另一種創新經營的方式。企業投入社會公益多數都與經營或產品相關,才能落實公益的效果,無論在經營或生產過程中落實公益理念,或在行銷宣傳的工作上。
公益方向指標
可口可樂近年在台灣的公益目標有三,一是水資源保護,二是可持續包裝,三是落實企業節能減碳,這些都與「可樂」或「飲料」類的產品特質有關。在水資源保護部分,飲料的主要原料就是「水」,因此「水資源保護」當然與可口可樂產品或品牌息息相關,因此可口可樂不斷研究降低洗瓶或製造飲料時的水資源運用;可持續包裝指的是寶特瓶或鋁罐回收,於是可口可樂研究較環保的瓶裝材質;至於節能減碳上,飲料業在冷藏飲料所消耗的電力以及冷媒對環境的影響都也相當大,改用環保冷媒則是可口可樂採取的新政策。
這三個方向都是飲料業者最有關鏈的部分,同時也是近年來全球社會最關心的環保議題,因此成為該公司全球公益方向指標。許雅慧指出,只要是企業與社會的共同需求,就會產生共鳴、就能成為公益題材。
社會公益為企業經營所帶來的績效,近年來已有部分評量標準與檢視項目,但績效展現上仍有許多屬較主觀的認定,企業如何做好公益,取決於管理者或經理人對社會責任回饋操作的深度與速度。企業要盡社會責任與投入社會公益,必須長期不斷投入,同時要以「與社會感同身受」為出發點,才能讓企業公益更有效果,也更具意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