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凱琳
「成功與失敗的分界點不在於教育、訓練、與經驗,而是挫折復原力,」賓州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凱倫瑞維琪與安德魯夏提說道,挫折復原力涵蓋兩個層面,一是從困境中復原的能力,包括度過日常工作的困難與壓力(例如工作績效的壓力、與同事間的衝突等),或是從重大的挫敗中(例如被降職或失去工作)重新站起來的毅力。然而,另一方面它也隱含了更為積極的意義,也就是有追尋新的意義或是新挑戰的勇氣。
瑞維琪與夏提依據多年的研究經驗指出,具有挫折復原力的人通常會表現出以下幾種特性:
1. 做情緒的主人:處在壓力之下仍然能夠保持冷靜。這並非說你不應該壓抑自己的情緒,而是你必須做情緒的主人,而非情緒的奴隸。當你生氣時,你能夠瞭解自己為什麼生氣,又該如何化解憤怒的情緒。
2. 抱持務實樂觀的態度:你相信事情一定可以解決,未來一定會更好。但是另一方面,你也不會對明顯的風險或是阻礙視若無睹。你對未來有著正面的期望,同時又抱持務實的態度面對困難。
3. 彈性的思考:正確的解讀問題發生的原因,不會一味的怪罪他人或是自責,而是全面的考量各種可能的因素;保持彈性,不固守單一的想法。
4. 體貼他人的心情:善於觀察非語言的動作,試著瞭解對方在想些什麼、當下的感受是什麼。這是維持人際關係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
5. 相信自己有掌控的能力:相信自己有能力可以解決問題,可以把事情做到最好。他願意面對環境、改變環境,而非受制於環境。
6. 勇敢挑戰自我:願意跳脫自己的能力限制以及現有的成就,接受新的挑戰或是追尋新的成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