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佳珍
針對「後菜鳥」時期最常出現的各種困惑,企業人資顧問郭希文指出:「我覺得讓很多年輕人辛苦的是,他可以回答負面的『我不要做什麼』,但答不出他真正『要什麼』。」就會不斷出現「這山望著那山高」心態,難以踏實面對手上工作。打破當中盲點,可從3個切入點著手。
1. 若想異動,釐清是被拉出去、還是被推出去?人會想變動,多半來自拉力及推力的影響。若以3個環圈來看,最外圈是充滿機會的「大環境」,代表拉力;往內依序是「組織」及「團隊」,這兩者即代表推力,特別是團隊。職場上,事不見得難做,通常是人難搞,工作者與團隊間的關係,會影響他願意在這個工作待多久、菜鳥當多久。其中最具直接影響力的是老闆,再來是同事。因此,當你出現換跑道的念頭,甚至受到其他機會吸引時,應該更進一步問自己:眼前出現的,真的是更好的選項嗎?自己是真的被它吸引,還是只因對現實不滿意,希望找個逃避的管道?若是後者,往往會發現就算換了工作,還是和想像有落差,結果掉進工作一換再換、永不滿意的負面循環。
2. 從「不會」到「會」,下一步是? 若想徹底揮別菜鳥,應朝向成為「老闆愛將」邁進——不是要叫老闆愛你愛得要死,而是「你辦事、他放心」。能否撐過從「會」到「熟」的過渡階段,繼續深耕,然後晉級到教練級的「精」與「通」,決定了菜鳥能否脫胎換骨為「大將」,抑或是始終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後菜鳥狀態。與其想「這樣下去不行」,不如想:我對這件事已有一定的理解,怎樣把它做得更出色?更重要的是,以後遇到相關情境,我能不能信手拈來、恰如其用?只有把一件事做到精,才會觸類旁通,交出超出預期的成績。而這些都是體現在從「會」到「熟」之後的階段。換言之,在這一點上,應該給自己更多的時間與耐心。
3. 我喜歡什麼?做什麼最順手?不過,在回答前述問題之前,還有一個最根本的癥結必須想得透徹,那就是:我喜歡什麼?也就是要先找出強項,那些你連想都不想就會做,甚至做到半夜還很開心的事,就是你喜歡的事;相反地,每天如坐針氈、天人交戰的事,可能代表價值觀或個性不適合。做自己順手的事,不僅容易獲得成就感、壓力也在可承受範圍內,而且通常會做得比較好。於是,當「你喜歡的事情」跟「你做的工作」交集愈大,而且成果是別人需要、認同的,過程中又能與他人互助合作,菜鳥自然很快就能展翅高飛!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