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3, 2009

解决客户的困难:交易成本理论(二)

作者不详,事后得知必将补登
Internet与CRM,降低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的产生,主要与「代理理论」(Agency Theory)有关。人是自私的,凡是超过(包括)两人以上的交易,就会存在投机主义与有限理性的问题。投机主义指的是人与人之间会说谎、偷懒、隐藏事实;有限理性则是指,人总是无法得到完整的信息来做决策。不过,随着因特网与CRM兴起,这种状况也随之改变。

网络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网络的出现,除了促使企业内部的生产营运成本下降之外,也降低了信息交换的成本。产业间亦因流程标准化与国际认证的盛行,得以降低搜寻与沟通成本,甚至成立长期合作的供应链(supply chain)体系。至于市场公开评价机制,则更进一步减缓了投机主义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一旦企业之间的市场交易成本降低,传统多角化经营的大型企业可能就会开始解构,进而使得汤马斯‧佛里曼(Thomas Friedman)在《世界是平的》书中所言,「将工作外包给全世界的企业、甚至个人」,变得更为可行。

CRM降低买方交易成本:科斯的理论主要是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交易成本,但如果是站在客户、员工或供货商的角度,就会有另一番体会。

由企业的观点,CRM必需顾及成本效益,强调企业要能辨识和区分谁是有价值的客户,并设法与客户互动、搜集资料及提供客制化服务(Interact and Customize)——即唐.派柏斯(Don Peppers)在《1:1营销》书中提及的IDIC模式(Identify、Differentiate、Interact、Customize)。不过,企业观点的CRM却有「扰民」之虞。试想,如果100家与你交易过的企业都想与你建立关系,你会有多困扰。

据说王永庆小时候卖米时,都会仔细记下每家客户的个人资料及米的消耗量,届时只需透过简单的预测模式,就能在主要客户米快用完时,主动前去送米,因而能与大户长期维系关系。
许多人引用这故事时,大多站在「企业」的角度,我则是喜欢从「顾客」的角度来看。对买方而言,无论是自行前去买米,或是与米商建立互信关系,都需要花时间与成本,所以持续向王永庆买米,不但比较轻松,风险也比较小。

由此可见,顾客可不在乎你的「营运成本」,他们在乎的是自己的「交易成本」。而这也正是CRM的价值所在:让客户容易与我做生意,并且降低客户与我做生意的风险,如此客户自然愿意将生意委外给我做啰。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