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5, 2009

25個行動,焦慮再見!

文/祝康偉
時間管理:永遠跑在Deadline之前!

第1招 養成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習慣:「第一次就做對」是一種「預防」的心態,只要事前多花時間溝通,想清楚再動手,確立對的方向,若事後需要調整,就不會太過離譜。

第2招 掌握工作的輕重緩急:工作時間的運用要非常有效率,關鍵在於是否掌握了一天工作的「輕重緩急」,而非「先來的先做,後來的後做」。所謂「輕重緩急」,可依「緊急」、「重要」的程度,分為4個象限。

第3招 「前半主義」法:「在時限的前半段就提前完成大半的工作。」一旦你逼著自己在前半期提前完成大半的工作目標,後續不僅有充分調整的空間,心情也會比較輕鬆,更容易獲得主管正面評價。

第4招 一日之計在於「昨夜」:為增進工作效率,縮短進辦公室的「熱機」時間,前一晚就該訂定隔天計劃。每晚睡前,不妨將明天要達成的目標記下來,按重要程度編順序。

第5招 每天提早2小時上班:日本時間管理專家高井伸夫建議,早上1小時工作效率可抵下午的2、3個小時。

第6招 活用零碎時間:無論是會議或業務拜訪,難免有等待的零碎時間,不妨趁空檔打個電話,擴展人際關係。

第7招 阻擋不必要的干擾:「專注」是忘卻壓力、發揮高效率最好的辦法。另外,對於電話與電子郵件,不妨依公私或對象的重要性,在繁忙之際做一區隔,以減少不必要的干擾。

第8招 用「異類組合法」增加幹勁:在訂立工作計劃時,松本幸夫認為,要提高工作效率,可藉不同類型的項目交替組合,避免同一工作聚焦太久,產生慣性疲乏。

第9招 重要的「準備時間」不可省:矯枉過正地把有助於工作效率,不僅能讓會議更為順暢,因磋商有了初步共識,還能避免會議過度冗長,或再三召開,浪費大家時間。
目標管理:以專案管理管好你的工作!

第10招 明確取得老闆的書面指示:如果老闆交派給你任務,只有口頭說明,卻沒有太多指示,此時不妨以一個「專案負責人」的角色,試著明確取得老闆給你的承諾。

第11招 把工作當牛排,由大變小:當了解需求後,松本幸夫指出,不妨將任務當作牛排,「切成可以直接入口的大小」,意思是把工作分割成可以快速完成的小型任務。

第12招 定期報告工作進度:訂出計劃進度後,切記一定要設里程碑,每星期或每天檢查進度,查看是否按照原先設定的方向和目標走,如果沒有,要修正或趕快補足,且得定時向老闆報告,協助他掌握案子的進程,降低突發狀況機率。

第13招 記取成功或失敗的經驗:每次的任務內容或許不盡相同,但卻很容易從中找到相同的錯誤,或是可套用的成功通則。
情緒管理:讓自己變得更有彈性!

第14招 善用「杯子理論」:因工作型態趨於複雜,一人分飾多角成為常態下,可以運用「杯子理論」,把每個角色看作一個杯子,掌握「單純化」的原則,不讓角色重疊,就能避免壓力像水一樣滿載。

第15招 儲備傾聽的對象:平常就儲備一些可以「倒垃圾」的對象,也是防止失控的好方法。
第16招 準備心情急救箱:壞情緒常會讓人失去理智,為了喚醒自己的正向經驗,不妨在辦公室的角落,準備一個「心情急救箱」。

第17招 立即離開高壓場合:當焦慮與憤怒即將引爆時,立即先離開刺激源,出去走走,壓力指數自然會下降。

第18招 意見不合時要先站在對方立場想:當你和別人意見相左時,尤其是上司,不要直接把想法脫口而出,第1步應該要先表達你的「同理心」;第2步,和對方站在一起;最後第3步,再把自己的想法講出來,不會引起不悅。

第19招 找到專屬的平靜方法:關於不明所以的「悶」或「煩」,平日處於高壓的上班族,非常需要在急速中,找到放慢自己的方法,才能從平靜中找出失控的癥結。

第20招 自我暗示法:此方法是將注意力,由紛亂的思緒導引到自己的心跳、呼吸,感受手掌心的溫度,是自由的來回在內在不同的聲音間,焦慮的感覺就會慢慢消失。

第21招 運用「認知治療法」恢復理智:人性中難免存有習慣誇大、擴大事情失敗程度的習性。當你誠實面對,發現並非死路一條,就會很快排解高壓帶來的慌亂,開始理性地思考下一步。

第22招 在情緒低潮恢復生產力:許多人常會因為感情或突發的衝突,讓一天或一週的工作停擺,此舉不僅讓辦公室氣氛緊張,更會讓自己的能力受到質疑。若實在難以控制,可採取「刪除法」,暫時排除所有事情,讓自己「放空」。

第23招 維持良好人際關係:即使當下無法幫忙,也能替他想出變通方案,下次當你有多樣緊急又重要的事得完成,他就可能在第一時間出手相助。另外,與人共事要尊重對方的時間,凡事守時、有效率,有了良好印象,若有合作機會,他便會優先排給你。

第24招 抱持好奇心看待差異:有時候人際之間出現衝突,是因為彼此個性相差大,看對方不順眼,如果試著用另一種角度和眼光看待,也許就沒那麼氣了。

第25招 改變別人,不如先改變自己:工作的完成需要有很多人的共同參與,但是每個人習慣的工作方式都不一樣,為使溝通更為順暢,有時要改變別人,不如先改變自己。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