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2, 2009

解决客户的困难:交易成本理论(一)

作者不详,事后得知必将补登
经济不景气时,企业常喊着要「cost down」(降低成本),关心的就是如何降低企业的生产营运成本。在管理系所里,「生产与作业管理」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教导如何利用管理模式来控制生产成本。而学者专家长年来的努力,也已使得成本控制的技术臻于成熟,甚至「熟到」大家必须力拚谁的成本更低,才能在微利时代下生存。

然而,企业不也常高喊着「value up」(提高价值)与客户至上吗?为什么却不见校园里开设相关课程,教导如何降低客户与我们交易所花的成本呢?在新的世代里,「客户与我们的交易成本」的重要性,将不亚于企业的生产营运成本。

交易成本多寡,决定企业规模
我曾在多次演讲中,引用「交易成本理论」来解释客户关系管理(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此理论在1937年由罗讷德‧科斯提出时,并未谈及CRM概念,主要在研究企业为什么存在,考虑的重点是生产。

不过,理论的形成固然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但理论也有生命,可以随着时间的演进,延伸应用于解释新的现象。科斯发现,农业时代多半是个体户,进入工业时代后却成立许多大大小小的公司(或企业),其原因在于,当订单多到单一个体户无法承接时,就必须考虑外包,进而产生市场交易成本。如果交易成本过高,企业就会考虑聘任相关人员,乃至成立公司。

举例来说,某个原本每日可制作100罐辣椒酱的农家,有一天突然收到1000罐辣椒酱的订单。如果他要接这桩生意,就必须在市场上寻找是否有9位农家愿意帮他各做100罐辣椒酱(搜寻成本);一旦找到了,还要与这9位农夫协商价格(谈判成本)、订定契约(契约成本),并且承担为了控制质量与进度,而发生的监督成本与契约执行成本。

一般而言,交易成本可以划分为交易前、中、后的成本,如果交易成本过高,与其费时与农家沟通,不如自己聘任几个农夫,成立公司组织,从此交易成本就变成营运成本了。
也所以,当市场交易成本大过企业的营运成本,企业就会倾向成立公司。反之,当交易成本小过企业自己执行的营运成本,企业就会开始将内部业务委外,公司规模也会随之缩小。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