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27, 2009

企业社会责任 此其时也


作者不详,事后得知必将补登
3月上旬在台北,我担任一场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主持人。在不景气的外在环境下,我原本预期来的人不会太多,结果现场200个座位全部坐满,还有不少人站在走道上。


这一波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骨子里是一场信心危机,当市场因信用过度扩张而崩盘,最终只能靠政府出面,用政府的信用担保。企业账面上的亏损可以靠借贷,但是信用破产就很难救,景气有高有低,终究会回来,但过度透支的企业信用要怎么补?


反过来看,在这种低迷的情况下,企业如果愿意投资在自己的信用上,相对更容易得到市场和消费者共鸣,等景气回春能得到更好的回报。我猜想这是台下坐得满满的原因。


「企业社会责任」(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在前几年炒得沸沸扬扬,这与进入21世纪的全球化发展有关。当企业在全球化助力下,能进入的市场、能动用的资源,比起先前以个别国家和地区为主的区域市场,又上一层楼,在享有更多权利之下,自然得承担更多责任,做出更多贡献。


但是别弄错,企业社会责任和公益慈善是两回事,它不是捐钱做好事就结束,而是以企业本身的价值观和营运活动为基础,所发展起来的可持续活动。企业存在的目的之一,是服务「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这里头包含员工、客户、股东和上下游往来的供货商,而企业社会责任是在这个基础之上,把企业所在的小区包含进来,等到行有余力,再扩大至整个社会。


举例来说,在全球暖化和绿色能源的时代里,每家企业都能参与其中做出改变。
从办公室里随手关水关灯开始,到工厂的生产系统重新规画,进一步节能减排,到污水先处理再排放,以避免污染河川等。


如果能再把往来的上下游供货商拉进来共襄盛举,让整条供应链一起推动,效果更明显。
这不是一种道德上的荣耀,而是实际需求。产品生产过程是否合乎特定环保法规,已成为新的市场标准,就像15年前的ISO9000和ISO14000,不达标拿不到订单。当然,这些属于低标,只是企业对所在小区尽到公民责任,还算不上对社会做了贡献。


在全球信用危机下,要重建市场和民众信心,除了政府,还有许多力量和资源必须投入。虽然许多企业目前处境艰难,现金流也紧张,但也让内部的运营活动,有了重新检讨和改造的可能。信用也是一种资本,细水长流比一掷千金更重要。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