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6, 2009

發散與收斂,破除思考盲點

文/謝明彧
了解金字塔原理,可以知悉如何架構系統性的邏輯思考,但知道了架構,卻無法活用於解決現實問題,也是許多人的困擾。在金字塔原理3要件中,最關鍵的莫過於對應問題的「結論」,它是問題的答案,也是串起整個思考過程的中心。

在麥肯錫問題解決方法中,要對應問題擬定正確結論,有兩個重要的思考法:打破框架、擴大思維廣度的「零基準思考」,以及快速找出問題核心、凝聚答案精準度的「假設思考」。透過這一放一收,便能有效從廣泛資訊中找出重點,進而抓住核心,找出問題解答。
零基準思考,打開廣度

許多人卻在不知不覺中持續犯這個錯,尤其在「成功企業」中更是常見,因為有成功的範例在前,人們很容易就會落入「模仿過去」的陷阱。然而,身處瞬息萬變的環境,唯有不斷創新才能因應新挑戰,因此打破既定認知來思考,是非常迫切而重要的事。要做到「零基準思考」,齋藤提出了兩大要點,分別是「不要在狹小框架中自我否定」與「思考對顧客而言的價值」。

要點1:勿因想法被指摘,就自我否定
每個人幾乎都碰過這種情形:在提案時,由於設想不夠周延,而被挑出缺點或招致批評,只得無奈地放棄自己的想法。然而,問題通常是由多重因素糾結組成,思考時不太可能一開始便看清全貌,因而難免落入有限的思考框架;若只因為被人在現有框架中挑出錯誤或毛病,就此否決掉整體的可能性,其實非常可惜。因此,如果能以「零基準思考」來跳脫既有的認知,即使面對否定意見,依然嘗試從現有框架之外尋找其他機會,如此便能大幅提升找出解決之道的可能性。齋藤指出,這種想法與「正向思考」某種程度是相通的,永遠不要因為眼前的否定而受阻,嘗試繞過大家認定的規範,往往能有意外的發現。

要點2:跳脫本位主義,以顧客角度看事情
要跳脫既定思考框架,最好能從「思考對顧客而言的價值」這個角度出發。許多獨一無二、劃時代的商品、服務或技術,常常是在充分考量消費者真正的需求,或是體貼消費者在使用上的不滿而誕生的。很多人都自以為有從消費者的角度想問題,但在齋藤看來,企業一旦初具規模,工作者掌管的事務範圍增多,公司架構就會開始劃分功能和層級,使得工作者漸漸遠離第一線的聲音,並且為了便宜行事,開始以組織規章及慣例為由,漸漸放棄了最初所堅持的「顧客價值」,只是重複地遵循陳規陋習。

齋藤提醒,商場上的「零基準思考」絕非「從零開始」,也不是如藝術創作般,由直覺或靈感決定一切,而是擺脫自己部門或公司既有的框架,徹底思索並實踐「顧客真正想要的價值」,如此才能得到不同以往的創新,因應環境變遷做出有效的決策。
假設思考,凝聚精準度

「假設思考」是一種在有限時間與情報下,歸結出可行做法的思考技術。如同字面所示,它要求執行者先對問題擬定假設性的結論,並透過實做進行驗證;若假設與結果相符,即可朝此目標繼續擬定更精確的做法;若發現假設有誤,也可及早修正方向,重新擬定新的假設。

齋藤嘉則指出,在瞬息萬變的現代,今天看似正確的標準,到了明天可能就不再合宜,因此與其耗時費力地進行全面性、更細緻的分析,期待找出問題的「最佳解答」,倒不如快速做結論、動起來,透過「假設—驗證—修正」的過程,以尋求階段性「較佳解答」的微調做法,逐步邁向目標,並保持組織資源運用上的彈性。

尚未掌握事情全貌,即驟下定論,難道不會只得到瞎猜的論點?對此齋藤表示,「下結論」只是假設思考的起頭,重點在於著手開始分析問題;就算真的是瞎猜,也會在後續的驗證中,得到確認或排除。

當然,快速下結論絕對不是天馬行空的隨想,齋藤嘉則針對如何做好「假設思考」,提出了3個重要步驟:結論假設、理由假設和重視速度。
步驟1:透過「So what?」,擬定執行做法

所謂「結論假設」,就是針對問題的可能解決之道,做出「有連帶行動的結論」。換句話說,在擬定結論時,除了要說明現象或感想,還必須針對現象反覆質問「So What?」(結果會如何?),思考相關具體行動的執行方向,進而擬定可行的解決對策以便驗證。

齋藤強調:「1個具體結論,好過100個評論。」提出具體做法,才有下一步改善的可能,光是說句「業績掉了,請努力提升業績」,對於問題解決是沒有任何幫助的。

步驟2:檢視判斷依據,思路有跡可尋
得出了有具體行動方案的結論後,第二步就是針對你用以導出結論的背後理由和架構,再行確
認,思考「此一解答是受到哪些變因所控制?在擬定答案時,我為何選擇這些元素做為依據?」這麼做的用意是,日後一旦發現原訂假設有誤,就能有跡可尋,輕易地找出源頭、進行修正,以免發生不知道錯在何處的窘境。重點在於建立出背後的推導理由與架構,以得出有根據的答案。若日後能得到其他相關資訊,也能迅速修正結論,使答案更趨於精確。

步驟3:寧可錯判,也好過按兵不動
透過有系統的架構和理由得出結論後,便到了實際推行與驗證的時刻。齋藤建議,一旦獲得有依據的結論,「先做先贏」就對了!

商場上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對手反應、環境變遷都可能讓既定假設必須有所修正,如果老是想等做足準備才開始執行,市場或商機很可能就會被較早提出「不夠完美產品」的競爭者給搶走了。

因此只要有「較好的解決方案」,就應立刻實施,如此不僅可以從中發現、修正原先假設的錯誤,也有助於重新確認原先假設的精準度,縮短到達目標的時間,獲致超乎預期的成果。

齋藤提醒,為了加快反應的速度,要求自己在限定的時間與資訊下,透過So What?做出有憑有據的具體結論或假設,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而言,只要收集6成的資料,就足以做出有根據性的判斷。若企圖蒐集全部資訊,只會造成時間浪費與決策延遲,白白錯過無數的機會。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