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齐立文
不知道算不算得上是职业灾害或工作遗毒,《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女孩」因为大学联考失常,对着暗恋她的男孩啜泣地说「从小到大我只会读书,却还是考不好……」,「你很聪明、也很努力,但是碰到重要场合、关键大事,你经常因为压力太大、过度紧张、身体不适、天气很差、发生意外……而表现失常。」
我的一个高中同学,她在大学联考当天好像是中暑了,我依稀还记得她妈妈为她刮痧的画面。发榜后,这个同学的联考成绩是全校第一,比平常段考或模拟考好太多、太多了。
藉由这两个例子想说明的是,在人生或工作的任何一个场景,我们并不奢求得到有如神助般的「异常」好表现,把希望寄托在不可知的「运气」上;我们只希望能够不要「失常」,至少能够发挥出「平常」在台下的实力。毕竟,相较于「他很聪明,只是不用功」的人,同样是表现不好,「他平常超强、超认真的,只是失常而已」这种人,总会给人惋惜之感,彷佛没被点燃的烟火,空有璀璨的潜能,却从来没有发光发热过。
偏偏,愈是关键的场合,人们紧张失常的机率愈高;也因此,能够在紧要关头「失常最少」的人,往往是最后的赢家。我们或许无法「彻底歼灭」紧张,但至少可以「试着提升」对于压力的免疫力,以降低失常的机率。就像高尔夫球后曾雅妮说过的,「每一场比赛都很不容易……都要维持好状况更加困难,但是经过这些年的经验累积,我更懂得如何在不好的状况下,维持好的成绩。」
每个人难免都有高低起伏的时刻,也都无法掌控好的机会何时会降临,但是我们都想学会、也一定要学会的是,就算是在最紧迫、最低潮的时刻,当机会的球迎面飞来时,我们还是可以稳稳地、牢牢地接住它,而不是一再漏接,惨遭淘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