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17, 2009

絕對做得到的持續術


文/石田淳
「我是個意志力薄弱的人,不管做什麼事都做不久……」有時候,你會不會閃過這樣的念頭?
但是我要明確的告訴你,這個想法是錯的。無論是長時間持續做一件事,或是立刻遭受挫折而中途作罷,都和你的「意志」沒有任何關係。反過來說,有時候就算你意志相當堅定,但怎麼樣就是無法持續做一件事。也就是說,「有志者,事不成」的情形不是沒有的。


釐清事情無法持續的主因
做一件事無法持之以恆,原因只有兩個:一、不知道具體的做法;二、雖然知道做法,但是卻不知道要怎麼樣才能夠「持續下去」。


先談談「不知道具體的做法」。進行某件事的時候,一般人大多會對做法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對於不知道要怎麼做才能達成目標的人,只消知道「要採取什麼具體的做法」,就可以了。
知道做法了,對你來說,眼前最大的問題是:怎麼樣才能夠持續做下去,也就是——自己一個人無法持之以恆。那麼,做一件事情要堅持到底,必要條件是什麼呢?堅強的意志力?與生俱來的才能?「行為科學」完全否定上述論調。


人們無法持之以恆的進行一件事,原因不是出在他個人「意志薄弱」,也不是這個人本身的「才能」或「性格」出了問題。人們無法持續進行一件事,實際的原因乃是:因為行動沒有焦點。
一般人想要持續進行的行為,可以分成兩種模式。第一種行為模式是:增加不足的行為。第二種行為模式是:減少過度的行為。無論是什麼行為,持續下去的模式都是兩者之一。


為了持續某件事情,而想要增加的行為、或是想要減少的行為,這些成為努力目標的行為我們稱之為「目標行為」。在你「胡亂的」持續努力一通之前,首先要搞清楚:你的目標行為是什麼?是有必要增加不足的行為呢?抑或者是因為過多而想要減少過度的行為?


持續的時間與進行的次數沒有達到目標的行為,都算是不足的行為。當你想要開始從事某項新事物時,都是在增加不足的行為。進行不足的行為有一個很大的關卡,那就是「無法立刻確知成效如何」。


除了無法立即收效導致缺乏動力,當你要增加不足的行為時,還會有一些誘惑阻礙你的努力,我將這些誘惑稱為「敵對行為」。那麼,為什麼人無法抗拒敵對行為的誘惑呢?那是因為:敵對行為在你做的瞬間,馬上就可以得到你所期望的結果。


「過度的行為」是指想要戒除卻又戒不掉的行為。一般人「明明知道對自己有害無益,可是就是戒不掉」的這些行為,就是過度的行為。


那麼,為什麼過度的行為會這麼容易令人沉迷其中?過度的行為同樣屬於享樂性質,做這些事可以立即且確實的達到自己期望,也就是「快感」。


習慣抽菸的人,一抽菸就會覺得通體舒暢。可惜的是,「過度的行為」很難產生「敵對行為」,就算有,後者也很難有效的發揮取代功能。比方說,你決定用烏龍茶來取代酒,以求戒除酒癮,但是無論如何就是忘不了黃湯下肚的滋味。


控制條件就能增加持續力
隨著目標不同,事情要持續下去有兩個基本條件:一、控制目標行為的產生;二、控制阻礙目標行為的敵對行為之產生。


要增加目標行為,要點有三個:
營造「行為的助力」:比如隨時將教材放在書包裡,想讀的時候就可以拿出來讀。諸如此類藉由上述做法提高「目標行為」的發生率,給予支援性的刺激。


營造條件以賦予動機:所謂賦予動機,一言以蔽之便是:「想想看從事該項行為後會得到什麼好處?」


降低行為的難度:是指讓你的目標行為容易做到。比如若是想要讓孩子養成按時讀書的習慣,就不要將電視放在他們的房間裡。


想要減少目標行為的時候,同樣有三個要點:
去除「行為的助力」:決定戒菸的時候,「壯士斷腕」的把香菸和菸灰缸給丟掉,去除行為的助力講的就是這類事情。


去除提供動機的條件:出門慢跑的時候,可以試著避開想看的電視節目的播放時段;若是不行,則可以用錄影機預先設好時間將節目給錄下來。上述做法,也是想辦法去除自己「不運動」的動機。


提高行為的難度:想要戒菸的時候,把抽菸這事的難度提高,便可以達到不錯的效果。比方說:將抽菸用具交給身邊的人保管。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