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1, 2013

如何擺脫拖延的壞習慣?

 /許書揚
「明天再做吧!」想必你常常對自己說這句話。儘管最後期限就迫在眉睫,還是提不起勁來,遲遲無法行動,每次都是等到最後一刻,才急急忙忙趕在期限之前完成。「人們的行為模式多半較重視短期或即將發生的事物,」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University of Calgary)商學院教授皮爾斯史提爾(Piers Steel)說。我們對於長期的事件,比較沒有感覺,因此非得等到接近最後期限了,才感覺有工作動力。
但另一方面,我們也很難拒絕短期的快樂或干擾,例如工作到一半去上網看新聞或是回覆剛收到的電子郵件,真正該做的事情卻一直沒做。然而,愈是拖延,焦慮只會有增無減。英國《心理學》(Psychologies)雜誌表示,雖然人們行為上採取拖延策略,沒有實際行動,但心裡仍不斷想著沒有完成的工作,反而增加焦慮感,永遠無法放鬆,這是許多人壓力的主要來源。
除了以上的心理因素之外,習慣拖延的原因還包括:
1. 完美主義:每個人都希望把事情做好,但是對於某些人來說,關於「做好」的定義卻有不切實際的期待。他們要的是完美無缺,容不得絲毫瑕疵,因此往往陷入微不足道的細節之中。「你必須學會區分把事情做對以及做對的事情,」其實沒有必要為了那些細微的不完美而讓自己一事無成。
2. 害怕失敗:因為擔心受到批評或責罵、或是被拒絕,所以不願意去做自己不擅長的或是不熟悉的事情。但問題是,愈晚開始,就愈沒有時間好好做事,失敗的機率更高。我們總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即使真正發生了問題,再想辦法解決,而不是先預設一堆問題,限制自己的行動。
3. 被迫去做: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拖延,是因為這件事是「被迫去做」,心裡自然而然產生反抗的心理。
那麼知道拖延原因之後,又該如何克服這個壞習慣?《心理學》雜誌提供了簡單的解決方法。
1. 只要5分鐘就好。先不求多,強迫自己花5分鐘的時間做這份工作,通常等到實際去做了之後,才發覺沒有想像中的困難或令人討厭。
2. 直接找人幫忙。你是不是因為不知道該怎麼做,所以一拖再拖?別再浪費時間自己去想,直接說出你的困難,找人幫忙。不要想著自己解決所有的問題,準時完成工作比較重要。
3. 設定短期目標。正如同前面所說,我們習慣拖到快接近最後期限時,才有工作動力。
4. 強迫自己:給自己壓力,強迫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情,並堅持下去。
5. 給自己獎勵。一方面給自己壓力,但另一方面也要犒賞自己,重新累積能量,再繼續工作。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