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菱娟
我年輕時個性衝動直爽,常因逞一時之快,話到嘴邊就一定得脫口而出,不說不快,明明知道那說出來的話一定傷人,但還是擋不住自己的衝動。最後除了剎那之間那一個「爽」字,大概什麼也沒有獲得,得罪了人不說,事後空留遺憾。
當然年紀漸長,個性修煉不少,尤其做了主管,漸漸發現我那有話直說的個性,講好聽是直爽,其實背後是自私與沒有同理心。這樣的個性讓我早期在領導與經營事業時,踢到不少鐵板。
記得10多年前一次經管會議中,由於不能體諒其中一位主管因家裡的家務耽擱,而沒有準時交付專案導致客戶抱怨,我在經管會議責怪她之時,又見她一味解釋推拖,因此不耐煩地脫口而出說:「你領比別人多的薪水,就應該負多一點的責任。」
沒想到這句話刺傷她的自尊,會議後一張辭呈就在桌上等著我,而我的魯莽以及沒有同理心的言論,即使事後跟她道歉解釋自己並非惡意,但最終還是讓我無法挽回一位優秀的主管。
一張快嘴,無事惹塵埃!
另外有一次,一位客戶在談判桌過程中說了一些質疑公司的話,我一氣之下,就請她另請高明,之後果然與這個客戶就再也沒有合作的機會。縱使後來她跳槽到另一家公司負責行銷,幾年後的成長也變得合情合理,但是因為之前的心結卻無緣再合作,實在扼腕。
話說出口就像滿出去的水,覆水難收。尤其當雙方都把話說死了,就連下台階都沒有了。
真要化解嫌隙還得靠時間和機緣才有機會,真的得不償失。
做人的道理應該從說話開始,如何把話說得圓融又到位,才是一門藝術。
如果我當時多體諒那位主管的處境,不在會議中責怪她,並且詢問她需要什麼樣的支援來達到客戶的需求,或許我不會失去一位人才。
或是當時知道上述那位客戶的質疑其實是想與我合作,希望釐清她的疑慮而已,我會耐性向她解說。
智慧就在於,當下有沒有洞察最初的動機與預設最後的結果,聰明的人絕不會因逞一時口舌之快而壞了大事。因此說話就要把話說到對方心坎裡去,事情才能有轉圜的餘地,同理心是最大的關鍵。否則話不投機半句多,也只能後會有期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