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30, 2009
不確定年代的新領導法則
面對經濟不確定年代,企業面臨巨大的危機,領導人該如何從困境中逆轉情勢,帶領企業突圍而出?低迷的景氣下,《執行力》(Execution)作者瑞姆‧夏藍(Ram Charan)提出「五大新領導法則」,如醍醐灌頂,加持您的領導力。
法則1:拿出掌控一場籃球賽局的魄力與能耐
夏藍將經理人和所面臨的境況比喻成一場籃球賽,隊員不斷地根據競賽本身的變化情形做出即時決定,直覺地傳球給隊友以反制防守,從不擔心誰居功勞。在當前的環境下,任何欠缺專注、速度、急迫感、或靈活度的情形都會傷害到企業,尤其是資金流動性的短缺會將企業更快速地推向懸崖。他建議,掌控籃球賽局,領導人應該重視「管理密度」(management intensity)、「定期檢視」、「即時控管」,帶領一個同步化的團隊,才能更快速地做出決策。
法則2:拋棄舊思維,勇於面對新局
夏藍說,「固守舊思維,往往會對新的社會現象視而不見。」1996年前後,非法下載音樂如野火般快速在全球竄燒,世界最大的環球音樂唱片公司(Universal Music Group)的營業額也逐漸滑落,董事會絕大多數的董事認為,下載音樂本來就是非法的事情,而且一次下載一首歌,和一次賣14首歌的CD片相較,當然後者比較划算,雖然當時也有董事提出下載歌曲已成社會趨勢,顯示消費者的行為改變了,應該加以因應,但卻因此引發雙方激烈的爭執。當時夏藍目擊會議火爆爭辯的場面,絕大多數的人根本聽不進去異議的聲音,CEO最後還提議要投入更多資源抓非法業者,決策一經定調,也注定了環球的命運,此後連續兩任CEO都因為經營績效不彰而下臺。
法則3:看到機會和危機是一體兩面
機會和危機是一體兩面,不景氣對營收獲利有威脅,相對可能是上下游整合的好機會。奧運結束後不久,全球經濟成長突然開始減緩,全美最大的廢物管理公司(Waste Management, Inc.)每噸紙張售價從200美元劇降至20美元。該公司執行長大衛‧史丹納(David Steiner)卻看出中國的紙張加工產能嚴重過剩,是美國廢物管理公司在中國的營運進行垂直整合的大好機會,開始收購產業的上下游公司。夏藍表示,美國廢物管理公司懂得如何掌握機會,比它們的競爭者更快速行動,整合外部資源,以不同的方式服務顧客,這些公司將是下一回合擴張時期的賽局改變者(game changers)。
法則4:洞見未來,掌握創新方向
機會,也來自於能洞見未來,有新想法,找到創新事業的方向。網際網路興起,帶動了龐大的創新事業,期間歷經網路泡沫、金融海嘯,Amazon、Google卻能夠屹立不搖,而且改變世界的遊戲規則,他們的創新都是最基本的事,但也是最難的部份。例如Amazon的電子書Kindle,是從網路書店延伸出來的新產品,顧客可以隨身攜帶、隨時下載書籍,簡單使用的背後,必須先解決許多複雜的問題。
法則5:培養T型領導人才
夏藍認為,處於惡劣的戰局中,更要縮短培養領導人才的時間。過去培養一位高階主管至少要十年,從業務人員到區域行銷總裁,一路上都在業務部門歷練,現在需要打破直線晉升的路徑,採取跨專業領域的輪調,以培養T型CEO,例如從業務主管調派為品牌經理,以培養跨領域的才能,才能綜觀組織全局。
Tuesday, September 29, 2009
学会合作
有人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上帝对他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 他们走进一个房间。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但每个人看上去一脸饿相,瘦骨伶仃。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只可以够到锅里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有肉汤喝不到肚子。只能望“汤”兴叹,无可奈何。
“来吧!我再让你看看天堂。”上帝把这个人领到另一个房间。这里的一切和刚才那个房间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都身宽体胖,正在快乐地歌唱着幸福。 [www.ydao.net]
“为什么?”这个人不解地问,“为什么地狱的人喝不到肉汤,而天堂的人却能喝到?”
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儿,他们都会喂别人。”
故事并不复杂,但却蕴涵着深刻的社会哲理和强烈的警示意义。同样的条件,同样的设备,为什么一些人把它变成了天堂而另一些人却经营成了地狱?关键就在于,你是选择共同幸福还是独霸利益。
解危三原則,避免擴大危機
一場水災竟導致政府陷入執政危機,而且危機處理卻反而擴大危機,這個問題實在值得企業深思與警惕。研究企業危機管理的部分學者認為,當組織發生危機時,領導者有幾個重要的原則必須遵守,其中有3項我認為至為重要:
原則1:降低不確定感
危機一旦發生,領導者首要任務是要讓當事者(或受害者)產生信任感,感覺損害不會被忽視、權益不會被犧牲,而當不確定感降低,危機便已解除大半。
漢高祖劉邦得天下後,開始論功行賞,但分封到蕭何、曹參、張良等主要功臣之後,由於「群臣日夜爭功不絕」,因此減緩了分封的速度。某日,劉邦見到宮外許多將領交頭接耳,感到好奇,就問身邊的張良。張良直言,他們在密謀造反。
劉邦驚訝地問道,天下已經太平,為何還要謀反?張良回說,陛下與這批將領一同逐鹿天下,但如今所封賞的,都是與陛下親密的故舊;所誅殺的,都是陛下厭惡或有仇怨的人。因此將領們既怕自己有功無賞,又怕陛下心存猜疑、藉過殺人,所以聚集謀反。
劉邦問張良該怎麼辦?張良反問,群臣都知道陛下平日最厭惡誰嗎?劉邦說,我最厭恨曾經背叛我歸降魏王的雍齒,我想殺他,但考量到他歸順後擊潰項羽,功勞不小,不忍下手。
於是張良勸劉邦先封雍齒為什方侯,以安撫群臣。功臣們見狀,果然都高興地說:「雍齒且侯,我屬無患矣。」朝廷分封所引發的危機也因而解除。劉邦與張良的做法,就是降低當事人的不確定感,提高其信任度的領導策略,終於化解了山雨欲來的謀反危機。
原則2:開導與安撫
其次,領導者必須以人溺己溺的同理心,盡可能使用人性化的語氣與措辭,和當事者(或受害者)溝通,並開導、鼓舞他們受創與恐懼的心靈。
三國時代,曹魏大司馬曹仁率兵數萬人攻打東吳,聲稱將攻打羨溪,於是東吳守將朱桓分兵救援該地,不料曹仁竟是聲東擊西,旨在進軍濡須城。朱桓趕緊派人追回增援羨溪的軍隊,但軍隊尚未返回,曹仁已兵臨城下。
朱桓在濡須城僅有5000兵馬,將士十分恐懼。朱桓設法以兵法分析來鼓舞士氣:「兩軍交戰,勝負關鍵在於將領,而不在人數多寡。此外,諸位認為曹仁指揮作戰的能力,與我比,誰高明?」結果曹仁大敗,被斬與溺水士兵千餘人。在敵我懸殊,大軍兵臨城下的危機中,朱桓感性地包容部眾的怯弱,理性地用兵法分析戰局,透過溝通與安撫鼓舞士氣,使危機迎刃而解,確實是不折不扣的危機處理高手。
原則3:機智與果敢
危機發生時,容易使人陷於恐慌與無助,唯有抱著「置之死地而後生」的信念,領導者才容易看到機會、找出脫困之道。
東晉孝武帝時,大司馬桓溫打算篡位,率軍到首都建康城外,埋伏士兵後,下令謝安(任吏部尚書)和王坦之(任侍中)來晉見。當時謠言四起,猜疑桓溫無故入朝,不是來廢幼主,就是來誅殺謝安與王坦之。
王坦之接到桓溫的書令後,料想此行凶多吉少,非常恐懼,問謝安該怎麼辦。謝安若無其事地說:「晉祚存亡,在此一行。」語畢便與王坦之來到桓溫營帳。據說王坦之緊張得連手中的朝板都拿反了,謝安卻神色從容,桓溫自然對他格外敬重與小心。
謝安坐定後,悠悠地對桓溫說:「有德的諸侯,都將守衛設防在國家邊疆,你怎麼卻暗中埋伏士兵呢?」桓溫一聽,只得尷尬地撤除埋伏。謝安的機智與沉著應對,竟使殺身危機得以化解。
另外,楚漢相爭時,劉邦在滎陽敗給項羽後,軍隊瓦解,幾無立身之地。但他不打算返回關中根據地,而決定進入韓信和張耳遠在趙國的軍營,奪取兩人的軍隊指揮權,逆轉頹勢。
劉邦隱瞞自己將入軍營,只告訴韓信將有漢王特使蒞臨視察,並與夏侯嬰在軍營附近躲了一晚。次日清晨,他們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進入韓信帳營,奪取元帥印信。掌握兵權後,劉邦重新調整將領職務(仍令張耳統御趙軍,且擢升韓信為相),進一步鞏固原本岌岌可危的領袖地位。
謝安面對殺身危機的豁達與機智,劉邦面對存亡危機的勇氣與果斷,正是領導者必備的領導素質。如果沒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信念,亂了腳步,危機處理可能使自己陷入更大的危機。
一場水災所引發的危機管理問題,無論政府與企業都需要學習如何面對與處理。在處理的技能上,需要培養同理心、溝通力及果斷力;而在危機處理的態度上,則必須做到三不政策:對危機事件不迴避、對造成的後果不避重就輕、對自己應承擔的責任不推卸。
如果領導者缺乏危機管理的技能與態度,危機處理反而會擴大危機,對照劉邦、張良、朱桓與謝安的危機處理能力,我們官員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政府在八八水災中的救災表現,為企業與全民上了一課。
Monday, September 28, 2009
別做半桶水
出社會一段時間後,悟出一個道理,就是「話說半分滿,事做一分滿」的做人處事哲學。話說半分滿是給自己留後路,有轉圜空間,事做一分滿是給自己一個專業表現的機會,不打折扣。
俗話說,半桶水響叮噹。意思就是說學問會一半的人總是講話最大聲。在職場上這種人常會膨脹自己有限的所知,因為要掩蓋心虛,快速建立自信,總是把話說的很滿、很絕對。
當你提出質疑,會引起他更大的防衛,把話講的更沒有彈性,活像一隻紙老虎,深怕被人看穿。等到事情的發展不像所說的情況,往往讓決策者判斷錯誤而錯失良機。
我曾遇過一位客戶做比稿前的說明時,我們問了一些他不是很確定的問題,看出他不高興,要我們自己回去做功課。
也為了掩飾他資訊的不完整,他用想像的資訊告訴我們,最後讓我們白忙一場,因為他猜測的方向錯誤,因此提出的建議不符合公司需求,雙方浪費時間。
又曾經碰過這樣的員工,因為應徵時把自己講的很有經驗,當主管分派一些他自稱熟悉的任務,卻因為心虛不敢承認只懂一半,也不敢請教他人而硬接下來,最後把專案搞砸了才被發現。
漸漸發現,完全不懂的人因為沒什麼好隱瞞,所以誠實。完全都了解的人不怕別人挑戰,所以謙虛。承認自己不懂,反而容易得到別人的助力,願意傾囊而授。真正的專家虛懷若谷,認為天外有天,不敢居功且繼續學習。看來唯有懂一半的半桶水響叮噹,用大聲說話來掩飾自己的不足。
其實話說得太滿,壓力總是隨之而來。由於能力做不到自己承諾的,為了好強就硬ㄍ一ㄥ,逼自己去面對或接受高於能力的難題,這些人其實活得很辛苦。真正的自信是有多少實力說多少話,不怕被人看穿,勇於承認自己的不足,這樣反而會得到幫助及尊重。
至於事做一分滿是相對於自己所說的承諾,說到做到,不僅負責任,也是自我承擔的練習。對於話已說了十分滿的人,唯一可以挽回信用的就是讓做的事與說的話一致。所以,話說半分滿,事做一分滿,反而讓人驚豔,也是維持信用與建立聲譽的不二法門。
Sunday, September 27, 2009
有一则故事是这么说的:有一个人从小到大,一生气就往外面跑,别人看了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为什么。他说:“年轻时我一边跑一边想,我又没钱又没势力,哪有力气跟别人斗气。”后来这个人老了,变得又有钱又有势力,一遇到不如意的事还是往外面跑,边跑的时候还是边想:“那些跟我斗气的人,又没钱又没势力,我干嘛跟他们一般见识?”
这听起来好像是一个笑话,但当一个人用乐观的态度面对问题,其实也就没有什么好计较了。我自己也有一个亲身经历,大约二十七年前,我和几个朋友合伙创业,结果被欺诈集团设计倒帐三百万元,当时那可是一笔很大的钱,我和朋友都非常难过,回家后我跟太太讲这件事,然后倒头就睡着了。没想到隔天早上起来,我太太跟我说她一夜失眠,还奇怪地问我:“你被倒帐了,怎么还睡得着?”我就说:“被骗已经够倒霉了,干嘛还不睡觉?”后来我在工研院电子所工作搭中兴号去新竹时,在车上又遇到这个倒我帐的人,我还问他:“上次那些钱你花完了吗?”
情绪管理永远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不论是在职场上工作,或只是个人面对情绪的起伏,都要用成熟的态度来处理。能够面对及处理自己的情绪,才能在变动快速的工作场合中应付自如。
我还听过一个故事是这么说的,由于天候不佳,班机时间改变,有许多人在机场挤在柜台前乱成一团。有一个很胖的男人拿着行李过来;大声地跟柜台人员说,他是头等舱的客人,一定要马上处理他的case,结果柜台小姐请他去排队。这个人很不客气地冒出一句:“你知道我是谁吗?” 结果,这位柜台小姐利用广播向所有正在排队的人说:“这里有人不知道他是谁,有没有谁可以告诉他呢?”没想到这个粗鲁的人嘴上迸出一句脏话:“XXX!”这位勇敢的小姐冷静地回说:“如果真的要那样的话,那你还是得排队!”
一般人被骂三字经,往往会相当气愤,但这位小姐能够管理自己的情绪,处理一件可能引发冲突的事件,也同时达成了她的工作使命。
在职场上,不论是面对客户、长官或下属,很多人往往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这里我有两个小小的建议,当发现自己的情绪激动时,干脆就直接站起来说:“对不起,我要出去一下。”等到自己情绪平静后再回来。
洞察4種行為風格,了解顧客為什麼不喜歡你?
相信絕大多數業務員都碰過與自己「一拍即合」或「不對盤」的顧客,碰到前者往往能順利成交,讓人信心滿滿;碰到後者則通常令人心生挫折。然而,每個人原本就各有不同的行為風格,因此業務員若能試著了解自己與顧客的行事風格,不但可以更精確地了解顧客的喜好、避免自己因為與某些顧客「總是談不攏」而自信受損,甚至還可以藉由調整自己態度與做法,嘗試去說服先前不太可能成交的顧客。
業務員如果要了解自己,可以先回答以下兩個問題:
問題1:你的個性是外向或內向?如果你不確定,問問別人如何看待你。
問題2:你比較注重工作與細節,或是比較注重人?同樣地,如果你不確定,問問別人如何看待你。
接著再根據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指出自己的主要行為風格,以及伴隨著該風格而來的決策制訂方式。
v D主導者∕驅動型(Dominant / Driver):果決、缺乏耐心、負責、會計算風險、具競爭性。
v I影響者∕表達型(Influencer / Expressive):衝動、追求流行、情緒化、信任他人、熱情。
v S安定者∕穩定型(Steady / Steadiness):(與過去的決定)一致、有耐心、喜怒不形於色、慎重、注重安全。
v C順從者∕分析型(Compliant / Analytical):小心謹慎、要求嚴格、注重細節、有系統。
確認自己的行為風格之後,業務員還必須針對以下兩個問題進行觀察,以確認「顧客」(包括既有與潛在顧客)的行為風格。
第一項觀察是,對方的個性是外向或內向。這通常是比較容易進行的觀察:外向者個性外放、合群、熱情、多話、果斷、容易相處、主動;內向者低調、慎重、喜怒較不形於色、安靜、害羞、矜持、深思熟慮。
第二項觀察是,對方比較注重工作與細節,或是比較以人為導向。這則是較難進行的觀察:以工作與細節為導向者忙碌、重分析、會提出問題、做事仔細、思慮周到、井然有序;以人為導向者為人友善、喜歡合作、溫暖、和藹可親、容易相處。
根據以上兩份性格清單,你可以試著透過電話、面對面或其他方式,觀察潛在顧客的特質,並且試著聯繫一些較為冷淡的潛在客戶(尤其是那些你從不指望可以拿到生意的對象),聽聽他們說話的方式、語音信箱中的問候辭、接聽電話時流露出多少情緒、如何提出問題、需要多少資訊及細節、聽起來樂觀或悲觀,以及他們是否會緊迫盯人且缺乏耐性?
顧客同樣也具有前述4種行為風格:
v 主導者∕驅動型:反映身分的辦公室(參與知名的委員會∕牆上掛著獎牌)、忙碌、主動開啟談話、直言不諱、開門見山。
v 影響者∕表達型:辦公室內掛著「體驗」照片(滑雪、登山、高球、團體照),喜怒形於色、衝動、工作堆積如山(比較不井然有序)、善於表達(動作忙碌且充滿生氣)、樂觀。
v 安定者∕穩定型:辦公室內較多家人的照片,輕鬆、合作、謙虛有耐心。
v 順從者∕分析型:辦公室內掛著圖表與細節,不多話、愛提出問題、完美主義者、不信任別人、悲觀。
在進行銷售拜訪或以電話拜訪顧客時,請留意這些特質,並且在一開始接觸時,就記下他們的行為風格,藉以了解自己在面對不同風格的顧客時,順利成交的勝算高低。
舉例來說,如果業務員與顧客同為驅動者,機會就很不錯;如果顧客是安定者,成功機會只能算是普通;如果顧客是順從者,勝算則不高。
由此可見,業務員若想提高銷售達成率,就要體認到自己必須做些調整(包括視對象的不同,改變銷售程序或自己的言行),並且管理自己對於拜訪的期望,不要讓與自己風格迥異的顧客,嚴重打擊自己的信心。
業務員不妨試著回想過往經驗,結果理想的拜訪,原因通常是顧客的風格跟自己相符(或幾乎一致);反觀困難重重的拜訪,失敗原因多半是顧客的風格與自己不符(或只有約略相同)。
總之,業務員設法了解自己與顧客的行為風格,就可以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提高成交的機率。
Thursday, September 24, 2009
企業人才金字塔
為了給訓練中的中階主管上課,我仔細回顧了我的成長歷程,發覺我在組織中歷經了4個層次;而這4個層次,正是企業人才養成的4個階段,構成了企業人才的金字塔。透過這項分析,工作者可以精準地理解自己的現況,當然也可以預知未來的發展。
我的第一個階段工作,是一個「專業工作者」。我的專業是記者,任務是採訪新聞、生產內容,完全憑自己的工作能力完成任務。從採訪量的擴大、時間控管的效率及精準,與文章寫作品質的提升,我透過不斷的自我訓練、學習、調整,逐漸蛻變為傑出的專業工作者。我的工作成果,替公司爭取了無數讀者的認同,也提升了公司的營運成果。
在第二個階段,我從專業工作者,提升為「團隊管理者」。本質上,我仍肩負採訪、寫作、內容生產等專業任務,但更重要的是整個團隊的工作績效。我除了自己完成工作之外,還要帶領團隊(幾個人)完成更大、更複雜的內容生產任務。在這個階段,我的工作重點在於人的訓練、養成、協調、溝通,以及團隊的組成、調度、管理。工作績效是以團隊的成果來衡量,團隊績效的極大化是我最終的目標。
進入第三個階段後,我成為一個為經營成敗負責的工作者。我不只帶領一個團隊,還要為團隊訂定工作與營運目標,並且達成獲利與預算,其間不論發生什麼事,都要排除萬難,為最後的營運結果(即獲利與否)負責。這個階段的角色,我稱之為「當責經營者」。「當責」的英文原文是「accountability」,指的是不只為過程負責任,更要為結果負責任。當責經營者不只要做事,還要做完、做準確、做對,最後更要做到完善,達成營運的績效指標。
相較於團隊管理者,只接受能力可及的任務,負的是有限責任,當責經營者不能拒絕任務,不能說不會。他們真正的挑戰在於,要能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決定,為企業負完全責任。當企業陷入困境時,要有能力領導團隊,重訂經營策略,進行組織改造;必要時,甚至要揚棄原有的生意模式,重新定位。
這時,當責經營者已是企業不折不扣的救世主,除了未擁有股權之外,他與資本主在角色、工作方法、態度上不分軒輊。
第四個階段是企業人才最高層級的「創業家」。他們以資金及身體力行投入,成敗與他們息息相關,他們要隨時做好「以身相殉」的準備,但在能力上,創業家未必勝於當責經營者。
仔細描述企業人才金字塔的4個階層,目的在讓所有工作者了解自己的處境,並在進階過程中,知道如何自我學習、補強不足,並為未來預做準備,早日做好生涯規畫。
Wednesday, September 23, 2009
漠視「員工的問題」,才會產生「問題員工」
公司裡難免會有些「問題員工」,例如抱怨不斷的「申訴怪客型」(claimer)部屬、對主管有意見卻隱忍未發的「易燃物型」部屬,或經常提出諫言的「烈士型」部屬。
身為「問題員工」的主管,你可以輕忽他們的問題,也可以正視他們的需求,但兩者所造成的結果卻迥然不同。我可以分享兩個自己親身遇到過的經驗談。
正視員工痛苦,協助化解困難
第一個故事是這樣的:根據B經理的說法,他對A部屬期待很高,所以交付A許多超出其能力範圍的任務。然而,對於主管的殷切期盼,A非但不覺得深受器重,反而抱怨連連,導致A成了同事口中的「申訴怪客」。
後來,由於職務輪調,我成為B經理的直屬主管。再也無法「承擔重任」的A,便跑來向我申訴:「B經理對我很過分,長久以來都要我做許多超出我能力範圍的工作。」
我查閱了資料,證實A所言不假,找來B經理詢問原因。B經理說:「我是相信A的能力,也是為了栽培他,才會交辦給他這些工作。」
既然B經理是抱持著這樣的想法,情況想必不易改善。果然,A又來向我哭訴。於是,我將B經理交給A的工作量,全部交給B,只是內容不太相同。
一星期後,換成B經理來向我按鈴申告。「嶋津先生,你是不是有點『太超過』了?讓我做這些『不可能的任務』?」B經理這樣說道。
我回答說:「其實我交給你的工作量,就相當於你之前交給A的工作量啊!你有覺得我對你『期待很高』嗎?
這樣一來,你是不是能夠體諒你加諸在A身上的壓力?」B經理恍然大悟,發現自己對A真的太超過,也因此洗刷A被冠上「申訴怪客」的污名。
其實,愛抱怨的部屬未必都是申訴怪客,關鍵在於主管是否願意面對問題、跨刀相助。
如果一經查證發現確有其事,一定要設法協助部屬解決問題,如此不但能解救身陷痛苦深淵的部屬,也能獲得他們更多的信任。
察覺員工憤怒,勇於冰釋誤會
第二個故事,是我如何面對「易燃物型」部屬。我有一位經常跟我唱反調的部屬,我們的視線少有交集,即使偶有交會,他的眼神總是充滿哀怨與憤怒,兩人的關係非常緊繃。
對我來說,他就好像「易燃物」,似乎我一不小心,就會點燃他的引信,造成大爆炸,更別說兩人好好溝通。
察覺到他似乎對我滿懷怒氣,我特意找個機會,在公司與他闢室密談,直接問道:「你究竟不喜歡我哪一點?」一開始,他有所顧忌,不願坦言;後來,我不願放棄,又藉機找他吃飯,營造比較容易開口說真話的氣氛,他才終於告訴我真正的原因。
原來,其中大多屬於彼此之間的誤會,只是沒機會好好溝通罷了。他對我的看法,我在澄清誤解之餘,並不予以否定,還表示會接受他的寶貴建議。
我很慶幸當時我沒有選擇逃避,而是選擇面對,努力探詢對方可能對我的不滿,使得兩人關係得以「破冰」,而他的眼神中也不再出現哀怨與憤怒。
誠心面對部屬,可收10倍綜效
身為主管,千萬要記得,面對單獨一個部屬,至少會收到10倍的「綜效」(synergy effect)。意思就是,主管對部屬的比例通常是「以一對多」,如果公司有50名員工,就等於是有100隻眼睛盯著你看,所以你的一舉一動,都被員工放大檢視。
至於「綜效」是好是壞,完全取決於你的應對——誠心以待,就會得到「正綜效」;敷衍了事,則會得到「負綜效」。如果主管能夠誠心回應部屬的意見或需求,部屬一定會在茶餘飯後向同事大肆宣傳:「我找OO經理商量事情,他給我很多的建議,他真是個好人。」
反之,如果你以忙碌為藉口,拒絕傾聽部屬的聲音,部屬自然會因為感受不到你的善意,轉而幫你執行「病毒式行銷」:「那個OO經理真大牌,每次想找他談事情,竟然都把我當成空氣,我真是個熱臉貼冷屁股的大笨蛋!」
身為主管,不需要討好每一個人、成為「萬人迷」,但是,主動適時關心部屬,協助解決他們在工作上面臨的問題,才能獲得部屬的信任。
其實,部屬主動找主管討論,需要很大的勇氣,站在「雙向討論」的立場也好,或是為自己建立「不擺架子」的口碑也好,誠心誠意地回應部屬的建議、甚至主動察覺部屬的不滿,才能建立獲得「正的綜效」。
Tuesday, September 22, 2009
将「批评」转变为「分享」
「好主管、好父母,不但自己一直在进步,还能帮助周遭的人突飞猛进。关键在于他们必须学会做正确的指导。」
记得多年前与国外来的一位主管一起去拜访顾客。我们刚坐下不久,我就迫不及待向这位顾客说明我们的产品的性能,还有我们能提供的服务,不但讲得头头是道,如数家珍,而且还做了不少比喻。当时真的颇为得意。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后,我的主管说:「你在不在意我给你一点回馈?」我立即回答说,当然可以。
于是他就告诉我,在与顾客谈话的时候,应该先探索顾客的需求。最好的方法就是问问题。因为一般而言,人喜欢自己买,不喜欢被推销。当时听了后,印象颇为深刻。但迄今对那次谈话最难忘的,还是他开始讲的那句话:我可以给你一点回馈吗?
伤害自尊 :你看,简单的一句话,竟将「批评」转变为「分享」了!人人都不喜欢批评。批评会引起反感,甚至迫使人为自己辩护。卡内基更将「不批评」列为人际关系的第一条原则。他认为批评他人相当危险。因为你可能会伤到那个人的自尊,人在尊严受到伤害的时候,很难会与你由衷的合作。
真诚分享心得:然而,做主管、做朋友(特别是好朋友),必须帮助他学习、进步,该怎么办呢?首先,我们要在说明之前,真诚的问对方:「你不在意我跟你谈一下我的心得吧!」即使是最好的朋友,即使是老同事,即使是夫妻,我觉得在提出批评之前,都要先说类似这样的话。不但要说,语气还要温和。千万不要不耐烦,或一语带过。接着,在批评的时候,对方做得好的部分也要提到。真心赞赏对方的优点或好的表现之后,他会更乐于接受你的指导。想想也真是的,优点绝不该因过错或缺点而受抹杀。你要指正他,就该赞美他的优点,这样他才会进步,才会成长。
我们的一生都需不断地成长。孩童阶段、青少年阶段、成人阶段都应该成长。无论是在家庭,或工作中,或在社会中,但愿我们能一直不断进步。然而有的人成长得很快;有的人进步缓慢;另有些人根本停滞不前。好主管、好父母,不但自己一直在进步,还能帮助周遭的人突飞猛进。关键在于他们必须学会做正确的指导。
引言---美国总统 林肯(Abraham Lincoln)
只有当一个人愿意被影响的时候,温柔、客观的劝告才有被接受的可能。你想赢得他人赞同你的想法,一定得先使他相信你是他真心的朋友,这就是捕捉他心灵的一滴蜜,得到了他的心。人就是这样,想要引领他,必須先了解他,即使是为了他的好处。
善用旁人提醒,減少個人盲點
盲點的存在,大家都知道。但是,「盲點」就是指無法「自我感知」的,才叫「盲點」,必須借助旁人的提醒,才有辦法得知,就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一樣。因此,建立外在(旁人)的「提醒機制」,是減少個人盲點非常重要、且是唯一的方法。
組織當中因為人員互動頻繁,不論是主管、部屬或是跨部門的同事間,因彼此的接觸頻繁較易察覺盲點,原是一個最佳的互相提醒來源;然而,組織中卻常常見到少有人願意主動點醒「當局者」的現象,原因何在?
事實上,大部分的人並不排斥旁人提醒,事後也接受、承認盲點的存在,只是人易在被提醒的過程中,會不經意澆熄旁人的熱情。比方說,有些人被提醒時神情僵硬,說不出話;有些人則是懊惱不已,表情沮喪;有些人甚至當場面露不悅,並嘗試辯解。聽者雖無排斥之意,卻因種種瞬間表情,讓提醒者以為對方不悅,從而減少主動提醒的意願,無形中導致提醒機制無從發揮,而這些都是導因於「不習慣被提醒」。
人從出生到成年,原本已養成「被人提醒」的習慣。嬰兒自呱呱落地開始,不論是走路、吃穿、明辨是非,到進入學校學習社會化,都需父母與師長的教導以及隨時的提醒,各種生活習慣與規範才會逐漸成形。經常的接受提醒,小孩無形中養成「被提醒的習慣」,被提醒時只會有「對喔,我怎麼忘記了」的反應,改正時也極為自然。
「被提醒的習慣」卻在叛逆期時出現逆轉。叛逆性格較顯著的孩子,認為自己應獨立自主,面對大人提醒較易排斥;而長輩感受到小孩排拒的態度,為維持良好互動,逐漸減少提醒。進大學後,大學師長則專注專業知識的教授,更少主動指正學生。換言之,從中學到進入職場此一漫長時間,人已逐漸不習慣外人的提醒。
因此,若在別人提醒時能以微笑或「怎麼沒想到」的態度面對,並持續注意一段時間,恢復「被提醒的習慣」,即能破除提醒者的戒心,表情也會恢復自然,提醒機制也就能回復。
除了習慣問題之外,另一種造成「提醒機制」無法發揮的因素,則是因為太重面子。特別是事事追求完美者,因較他人投注更多的心力於提升完美度,一旦經人指正盲點,在加倍努力反遭質疑的情況下,其當下的情緒反應將更為激烈,更易令提醒者感到退卻,進而減少主動的提醒。
不論是習慣或是面子問題,要能啟動個人的「提醒機制」,根源都在於要先有「人不可能完美」這個認知,當他人指正,心態上預留「可能沒想到」的空間,自然而然就能啟動旁人持續提醒盲點→盲點愈少→完美度愈高此一善性循環。
Monday, September 21, 2009
下「对」的决定其实并不难
许多人视「下决定」为一大畏事,因为当时所下的决定往往是未来成败的关键,因此当时心中压力的沉重可想而知。事实上,只要摒除自己的私心,并掌握时间,实时下决定,下「对」的决定其实并不难。
下决定并不困难,而下「对」的决定也没有那么困难,真正的困难在于「如何摒除自己的私心」,摒弃私心,你的决定就接近「对」的决定。然而下「对」的决定最困难之处莫过于「私心」自误,私心是造成人们「近视眼」的病因,私心让人们只关心眼前想拿的部分,无法将眼光放远、眼界拉高,终将无以窥得全局之实貌,伴随而来的暗涌、漩涡,你将无以预见、无以防备。只要存有私心,绝对不会出现好的决定。
在今日特重速度的时代,不立即下决定就无法撑握未来。为什么呢?因为在变化迅速的现今环境中,今日,你不做决定,明日,环境就改变了,且方其时,你只能下更没把握的决定,甚至连下决定的机会都没有。
许许多多的事情都无法等待,而犹豫不决是下决定的最大忌讳,你必须体认到:如果你不即刻做出决定,别人就帮你决定了,整体的环境都一直在变中,一刻也不停歇。到时你将失去决定的主宰权,你将不是下棋人,而是一颗被摆布的棋子。
假设你下了决定,直觉的感受到不平心、不顺气,那表示这很可能是一个坏的决定。反之,若心中的石头放下了,压力消失了,那就表示是一个好的决定。下决定很简单,把私心拿去,听听自己内心的直觉,在你下了一个决定后,内心感觉很放心就没压力了。
「3」的魔法:清晰、簡單、有力
自然界中,有紅、黃、藍「3」種原色;晴、陰、雨「3」種天氣;生活中,點選飲料有大、中、小「3」種選擇;位置有前、中、後「3」種排列——任何現象與事物進行初步分類時,分為「3類」的例子比比皆是,可見「3」這個數字好記又好用。事實上,不論是邏輯思考、解決問題或溝通聆聽,也都能應用「3」的架構力。
「3」的思考技巧:結論、事實與根據
本書作者野口吉昭表示,他過去擔任管理顧問時,都會以結論、事實與根據這3個要素,建立起最基本的邏輯思考架構,並且繪製成邏輯樹(logic tree),以迅速釐清思緒。野口建議,除了「結論、事實與根據」這3個要素構成的邏輯思考架構之外,遇到任何問題時,也可以進行3種提問,以構思解決方案:問「為什麼」(why),從問題找到原因;問「如何」(how),從課題推論解決方法;問「什麼」(what),從大的因素分解成小的因素。
「3」的溝通技巧:排序、節奏與重複
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在競選期間的口號「Yes, we can.」,短短3個字,簡潔有力。為什麼「3個字」具有如此強大的溝通力量?野口表示,第一個原因是3個字能排列出1、2、3的「優先順序」,突顯3個字之間的相關程度,如果只有兩個字,就很難表現先後順序。以「Yes, we can.」為例,「Yes」表示由衷的肯定、「we」表示認同感、「can」表示決心,先肯定、再認同、最後表示決心,顯示歐巴馬將肯定選民列為首要之務。
第二個原因是,3個字的「節奏」可以讓聽眾增加印象。
前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任內,出席相撲選手貴乃花獲勝的頒獎典禮時,說了一句讓日本國民印象深刻的名言:「你做得很好,我很感動!恭喜恭喜!」如果只有「我很感動!恭喜恭喜!」就失去原來3個句子的節奏感。
第三個原因是,3句話比兩句話更有「餘韻」,說3次比說兩次更有想像空間。
「3」的傾聽技巧:自己、對方與第三者的立場
傾聽也能善用「3」的架構力,例如,從自己、對方與第三者的立場傾聽。「自己的立場」指的是擁有自己的主張與理念;「對方的立場」指的是站在對方的角度來思考,了解他們所具備的能力、面臨的問題與現有的想法是什麼;「第三者的立場」指的是以「靈魂出竅」的方式,站在自己與對方之間來思考,取得平衡的觀點。
「3」的架構也可以應用在撰寫e-mail或商業文書。目前多數人仍沿用學生時代寫作文的方式,以「起、承、轉、合」做為文章架構,但對於閱讀者來說,通常要看到最後一段,才知道結論是什麼。野口主張,可以應用「結、承、起」3個架構,文章從結論開始寫起,只要有「結、承、起」3段即可,或將內容分為3項,並以條列方式呈現,讓閱讀者很快就能掌握溝通重點。
凡事分成「3項」「3類」「3步驟」,讓思考、寫作與溝通更能簡潔有力、脈絡分明、得心應手,這就是「3」的魔法。
Thursday, September 17, 2009
改造自己
在日本寿险业被尊为「推销之神」的原一平,从小个性顽劣,曾杀伤老师,穷得露宿街头,亲戚、朋友都认为他是「废人」,后来,却因遇到一位老和尚,就此改变一生。
有一次,他来到寺院向老和尚招揽保险生意,老和尚听完他的寿险经,就告诉他说:「对于你所说的内容,一点都引不起我想保险的兴趣。」
老和尚接着说:「人不管从事任何工作或与人交谈,一定要具备强烈吸引对方的魅力,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将来也就没有任何前途可言。」 「年轻人!试试改造自己吧!一个人必须清清楚楚认识自己,你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吗?在你考虑为别人做保险之前,一定要先彻底地注视自己,反省自己,然后才能认识自己。」老和尚的一席话,像是当头棒喝,使他从此认识自己、反省自己,改造自己,而成为圆熟的人。
有很多人常用自己的概念强迫父母先生妻子儿女听他的话,要亲人朋友能改变观念、习惯。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说:「大多数的人想改造这个世界,但却少有人想改造自己。」
其实,人要改变别人不如先改造自己。一个人能认识自己、反省自己、改造自己很重要,因为,这是一把打开心灵的钥匙,也是能否获得「机遇」的关键。
亚都丽致饭店总裁严长寿曾建议年轻人在想下一阶段要什么时,首要之务就是先认识自己,尤其要有勇气去面对自己,在认识自己之后,接下来再认识职场,因为随时都有面临失业的一天,所以,每个人在职位上最大的保障就是随时要接受考验、挑战,保持进步。
华严经云:「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认识自己,惟有改心换性,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一个人能认识自己、反省自己,舍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改造自己的软件,扩大自己的格局,就能许自己一个不同的未来;能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透过自我改造产生实质正向的变化,如此,便能得到幸福快乐,也就能成为二十一世纪的赢家。
Tuesday, September 15, 2009
掌握8个激励原则,让员工甘心效命(一)
在《人人都要学的热血激励术》一书中,作者苏珊.贝慈访谈了多位企业高阶主管,发现能够明确定义「自己是谁」与「目标是什么」的经理人,不但能让自己提高效能与更为目标导向,也能激励人心,让员工感受到工作的真正价值。
针对主管如何鼓舞员工士气,贝慈提出了8个原则:
原则1:怀抱目标与热情。这可以让经理人显得兴致高昂、充满动力、乐于沟通,使得旁人更愿意主动接近他们。要做到这点,经理人的首要之务是了解自己、不断自省,不妨试着回答以下问题:
1.个人目标如何与组织目标结合?
2.我享受工作的哪些部分?
3.为什么我觉得这件工作重要,而且相当在意它?
4.工作的结果会是什么?对其他人有什么影响?
5.我在什么时候最感到满足?
6.如果与最好的朋友聊起自己的工作,我会怎么说?
7.在顾客、客户与其它人眼中,我们公司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一旦开始思考自己如何与公司的使命产生关联,紧接着就是思考如何把目标传播出去了。
原则2:明确地传达使命。员工渴望为「鼓舞自己、怀抱热情的经理人」效命,所以经理人有义务与每位员工分享目标和理想,因为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谁是下一个为公司做出重大贡献的员工?」与员工沟通时,经理人不必是世界级演说家,只需发自内心地说每一句话,以获得员工信任。此外,不管说的是好消息、坏消息,经理人要记得脸上一定要有表情,别怕员工发现自己的主管是个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这才是有效的沟通与激励方式。
原则3:了解激励员工的因素有哪些。别以为能够激励自己的诱因,必然能够激励别人。例如,当公司股价上涨时,认股的员工或许会觉得高兴,却不见得会受到激励。经理人必须理解、体会与接受种种可让员工振作的诱因。
原则4:与员工建立个人连结。同事之间的真心对话、讨论重要事情的过程,往往能让身怀使命的经理人感到莫大的满足,即使经理人的本意是付出,但获得更多的反而是自己。有很多方法可以与员工发展个人连结,例如,打电话、聊天、电子邮件或小礼物,甚至一起吃个早餐、午餐,或一起喝杯咖啡。每一次的互动,都可能产生好几年的影响——简单一声道谢,就是全世界最有力的激励方法。
成人式溝通 提升職場效率
每個人的個性態度的不同,溝通風格也不一樣,如果能夠針對所欲溝通的對象調整表達的內容和溝通方式,對於溝通成效將有極大的助益。人際交流分析模式是一值得推薦的工具。
人際交流分析(TA, Transactional Analysis)又稱為PAC理論,是加拿大人際溝通大師伯恩(Eric Berne)所發展。他認為人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由於與父母的互動而受到影響,因此在往後與其他人的互動過程中,形成三種不同的人格架構,包括:父母、成人和兒童。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配合著不同的情境,會運用不同的心態與別人溝通,形成個人特有的人際交往方式。
所謂「父母」式的溝通方式,表現出來的態度是較為威權的作風。當一個人的人格架構中「父母」的心態佔優勢時,行為表現會較為主觀,語氣較為嚴肅,且多具有命令的口吻,常用的字眼包括「應該」、「千萬不要忘記」、「絕對不可以」、「你必須」等等。
「父母」狀態又分為撫育父母(Nurturing Parent)和批判父母(Critical Parent)二種型態,撫育父母表現出關心、幫助和照顧的行為,覺得別人的需要比自己的需要更重要。批判父母則表現壓制、威權及控制,多以自己的思考邏輯去影響別人。
「成人」式的溝通方式,表現出來的態度較為客觀和理性。當一個人的人格架構中「成人」的成分較佔優勢時,通常待人接物較為冷靜、尊重別人,能夠站在別人的角度審視自己,具有反省能力,在溝通時,會收集相關的資料,理性分析判斷,再找出最佳的方案。
「兒童」式的溝通方式,表現出來的態度是服從和任人擺佈。當一個人的人格架構中「兒童」成分較佔優勢時,其行為表現出無知、較無主見,遇事畏縮,感情用事。
「兒童」狀態又分為自然兒童(Free Child)和適應兒童(Adapted Child)二類。自然兒童表現出快樂、好奇、不受拘束,但也有衝動、不負責任的行為。適應兒童則表現出順從、勤勉與敬業,但也有妥協的意味,其行為在於壓抑自己適應別人。
根據TA理論,人們應掌握自己的人格架構成分,適當的運用人格架構中的三種心態:P、A、C,與他人有效溝通。例如教育子女,對其提出要求時可表現為父母的P心態;在工作場合與同事溝通,應多表現成人的A心態;而在某些特殊場合,如尾牙,或者與同事出遊,則可借助幽默、輕鬆的態度,表現出兒童的C心態。
在工作實務中,成人與成人式的對應是較佳的溝通方式。要達到此種境界,每個人應能明確地認識到自己與別人交往相處時,是處於何種心態,是以何種人格心態與別人溝通,從而能對自我的心態有準確的掌握。在溝通過程中,不但要隨時注意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到成人的狀態,也要努力使溝通的對象也調整到成人的狀態,才不會出現意氣及無效率的爭辯情況。
瞭解自己的心態,將自己往成人溝通模式移動,進而學習迅速判斷溝通對象的心理狀態,協助其理性溝通,將有助於提升公司整體效率。
Sunday, September 13, 2009
專案開始到結束,該做哪些事?
為了方便控管專案,專案經理會將專案分隔為數個階段(phase),當一個階段完成,交付出成果或產出具體文件之後,接著就會轉入下一階段。所謂「專案生命周期」,指的是就從專案的開始到結束過程中,必經的數個階段。
根據《專案管理知識體指南》(PMBOK® Guide),專案管理可劃分為5個流程,分別是起始、規畫、執行、監控和結束(結案);而在每一個流程中,都會運用到專案管理9個知識領域(整合、範疇、時間、成本、品質、人力資源、溝通、風險、採購)當中,一至多個不等的知識領域。
1.起始階段:主要工作是定義問題,並針對問題發展出解決方案和專案章程,以及辨識出與專案相關的利害關係者(stakeholder;例如,顧客、供應商、贊助者、職能經理等),使專案順利進行。在這個階段,由於有賴專案經理的居中協調,使大家達成共識,因此較著重於整合管理及溝通管理這兩類知識。
2.規畫階段:待問題釐清、專案的目標也明確訂定出來,之後便要進行縝密的規畫,釐清專案「要做些什麼」「誰負責做」「該如何做」「什麼時候完成」「需要耗費哪些成本」「需要供應哪些資源」,以及如何預防及減輕風險。在這個階段裡,9個知識領域都會派上用場。
一般而言,專案管理在定義和規畫階段,通常要投入最多心力,因為計畫得愈周詳,活動切割得愈細緻,顧全的層面愈多,進展到執行和追蹤階段時,就會更加順暢、有效率,進而協助專案目標順利達成。
3.執行階段:在這個階段,專案經理的主要任務是,運用溝通管理知識,了解及掌握專案利害關係者的需求與期望;運用人資管理知識,建立並發展自己的專案團隊;以及運用採購和品質管理知識,輔助專案的推行。至於整合管理知識,在此階段則旨在指導和管理專案的執行。
4.監控階段:雖然是專案管理5流程的第4個階段,但其實監控的角色,就如同監察院是獨立於行政體系之外,職責在於監督其他部會運作一般,運用了9個知識領域的系統概念,在過程中不斷監督及控制各個流程是否均符合原先計畫。一旦發現有偏差,就必須立即採取必要措施,將流程導回正軌;但是若已無法還原,也要做出修正或彌補,以因應新變數加入之後所產生的影響。
5.結束階段:當專案進行到最後一個階段時,專案經理除了運用採購管理知識,針對專案中所採購產品或服務進行「合約結案」(驗收賣方完成的工作及交付成果,是否符合專案的需求與標準)及稽核審查工作之外,這個階段的重點更在於,以整合管理知識,將團隊成員在「專案各個階段結束/整個專案結束」之後,所學到的成功及失敗經驗,轉化成文件化記錄下來,做為日後其他專案的參考及借鏡。
Thursday, September 10, 2009
快速成交13招,投「客」所好做銷售
文/取材自《一分鐘結案高手》,臉譜出版
銷售行為中困難度最高的階段,就是如何讓各行各業的顧客埋單。美國最銷售專家詹姆斯.皮肯斯(James W. Pickens)建議,了解不同職業的客戶如何思考,並且提出正中下懷的銷售建議,將有助於提高成交機率。以下是與13種不同職別客戶的實用溝通法:
老闆級客戶:正面、熱情、有邏輯
1.創業者:他們是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樂觀者,思考清晰、反應快速。如果一不小心,創業者可能會在推銷過程中反客為主,取得主導地位。由於這些人很清楚自己喜歡什麼、也知道該如何對待自己,因此向創業者推銷時,不妨對他們的成功表示欽佩之意,以正面、熱情的銷售建議打動對方,千萬別讓這些顧客感覺無聊。記住,他們也非常擅長推銷,否則不會創業成功,所以絕對不要低估他們。
2.中小企業主:自己經營公司、必須經常迅速做出決策的中小企業主,通常個性積極樂觀,也做很多推銷工作,因此非常了解你的困難。不過,正因為他們精明過人、長於銷售,因此運用一點表演技巧,以正面、合乎邏輯的銷售建議打動對方,將有助於成交。
主管級客戶:滿足自尊、激起優越感
3.中階經理人:他們通常不是樂觀的人,並且習於拖延決定。因此,想和中階經理人做生意,不妨對他們承上啟下、如同「夾心餅乾」般的處境表示敬意,以滿足他們的優越感,或是稱讚他們的工作比你的工作複雜,以誘導中階經理人購買。
4.高階經理人:關鍵在於將高階經理人以「老闆級客戶」看待,因為他們不喜歡讓人覺得自己只是奉命行事的經理人,希望讓人認為所有的決定都是出於他們自己的結論。因此,只要滿足他們的自尊,就能徹底說服他們。提案時必須展現專業精神和邏輯思維,奉承他們具有絕佳的決策能力,激起高階經理人的優越感,進而對你提出的銷售建議做出成交的決定。
專業人士客戶:以知識贏得信賴
5.醫師:他們的職業具有很高的社會地位,通常極為自傲。因此,對他們提出銷售建議時,務必尊稱他們為「醫師」,再加上舉止得體、言談正派,就幾乎可以成功說服他們。
6.會計師:會計師通常生性多疑、思想保守,他們會先調查清楚銷售提案中所有與財務相關的面向。因此,不妨讓會計師認為情勢掌控在他們手中,進而讓他們自投羅網、順利成交。
7.律師:個性積極的律師通常自認無所不知,必須受到鼓勵和誘導,才會做出決定。想向律師推銷,記得要像個專業人士,避免讓他們認為自己只不過是油嘴滑舌的業務員。說明產品或服務時,務必注意遣詞用句——因為律師經常試圖逮到人們的善意謊言或誇大語句,進而窮追猛打、緊咬不放。
8.工程師:數字取向的工程師是謹慎的思考者,凡事都要檢驗和分析,思考合乎邏輯、推論不帶感情。由於他們並非衝動型購買者、難以誘導,所以必須運用邏輯和事實,讓工程師主導談話,尤其涉及他們擁有專業知識的領域,更要小心翼翼。
9.高科技∕IT從業人員:這些人常將所有事實和數字準備在手邊,因此必須以大部分顧客並不關心的資訊吸引他們;也要避免多話,否則可能會讓他們不知所措。通常他們必須被人催促才會購買,因此要試著讓這群人感覺不凡,才能順利成交。
10.業務員:業務員通常具有正面思考的特質,個性積極進取,因此,幾乎能被任何事情說服,購物時容易做出衝動的決定。與業務員做生意,必須對他們的銷售知識與專業表示熱情和尊敬。記得要先恭維業務員客戶,然後讓他們自投羅網,千萬不能以恐嚇和壓力逼迫——其實他們也使用與你相同的銷售伎倆對付客戶,因此對你的動機一清二楚。
公教人員客戶:適時引導、催促成交
11.公務員:他們未必會自動自發,但是如果看到不錯的銷售建議,極可能充滿熱情。由於他們很注重安全,因此可試著在低調的推銷過程中施加壓力,等到快要成交之前再大展熱情,透過適度的誘導,趁他們尚未改變主意之前,向成交之路快速推進。
12.教授:教授通常非常保守,再加上「左思右想、瞻前顧後」的學者性格,不易激動、非常低調。教授經常問一些其他顧客從沒想過的問題,因此向教授推銷時,可以畢恭畢敬、全力恭維,嘗試向他們學習。
13.老師:思想保守、想法不會過於樂觀,除非真正了解,否則不會輕易做出任何決定。由於老師很習慣講話,所以想跟他們做生意,不妨以正面、低調的說明,贏得老師的信任;也可以請他們聊聊學生們值得自己驕傲的故事,通常對於成交很有幫助。
Wednesday, September 9, 2009
養青蛙、打盹與生氣
日本三菱化學控股集團(Mitsubishi Chemical Holdings)社長小林喜光,或許可說是最有「危機意識」的企業領導人了。
為了不讓自己有片刻懈怠,他刻意在辦公室裡養青蛙,警惕自己絕不能成為「溫水青蛙」(青蛙若被丟入沸水,尚會設法掙札;但若是先丟入溫水,就會喪失戒心,待溫度上升時,已無力脫逃)。
小林喜光將這份隨時警覺的危機感,也帶入了會議室。他認為,有效會議有3個必備條件:
1. 任何會議務必遵守3原則:清楚定義待辦事項、明確指派負責人、嚴格訂定完成期限。
2. 會議是追蹤進度的最佳時機:議程中一定要安排固定時間,定期追蹤上次會議做成決議事項的進度。
3. 拒絕接受事先「套招」的會議內容:鼓勵在會議中實話實說,以邏輯為基礎導出結論。
小林指出,許多部屬在會議舉行前,會先向他簡報內容,但他當下並不會表示任何意見。
待正式會議舉行時,如果簡報內容無聊至極,小林不僅會打瞌睡,結束時還會生氣地說:「你自己知道究竟在說些什麼嗎?」
小林認為,打盹與生氣是為了刺激部屬保持危機意識,自問「為什麼簡報內容無法吸引聽眾?」儘管會議上很兇,但小林在會後不忘給予遭訓斥部屬「訓後安撫」,以免他們驚嚇過度。
Tuesday, September 8, 2009
在組織中,什麼人可以獲得主管青睞一直晉升?
什麼人卻總是踢鐵板?
為什麼?
在你的公司裡,什麼樣的人總是可以獲得晉升?是那種工作勤奮、安靜、可靠,且永遠做得比公司要求的還多一點的人嗎?
還是那些總是虛情假意、故作熱情地招呼別人,並且長袖善舞、讓上司可以聽信他的話的人?是實力受到肯定的內部員工?還是來自其他部門或事業體的空降部隊?是多年媳婦熬成婆、確實值得被升遷的人?
還是被工於心計的狡猾狐狸搶走了機會?
大部分的人對於能否被提拔的想法是錯的,做好份內的工作並不足以被老闆賞識。實際上,只做份內的工作可能是你在職涯中所犯的最大錯誤。你可能會年復一年的辛勤付出,卻沒有被發掘與得到回報。
如果你想要公司裡更上一層樓,一定要到以下十件事:
1. 越優秀的人越不能晉升,如果你優秀到無可取代,你就不能升遷了;所以要懂得預判變動,讓自己成為重要位子的可能人選。
2. 重點不在於你有多棒,而在於「誰」知道你有多棒!
3. 要在組織中獲得晉升,必須要終身學習。
4. 讓自己成為一個最好的推銷員:克服反對意見並獲得認同的能力
5. 做好接班人計畫:
6. 讓你的上司有面子,你必須幫他把工作做得更好,方法是及時提供必要的資訊給他,以便讓他做出正確的決策。
7. 站在明星旁邊是值得的:站在特別優秀的人的陰影底下是值得的,因為他們會創造活性與移動性,進而帶來升遷的機會。
8. 守護天使與良師益友:當有職位比你高的人把你當成朋友時,你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護,部門中的人也比較不會故意找你麻煩。
9. 你只有兩次的機會:大部分公司都有一個「只有兩次」規矩,如果你錯失了第一次的晉升機會,那麼下一次升遷應該就是你的最後一次機會了。
10. 你要學會如何在遇到意料之外的事情時做出正確的選擇,因為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
Monday, September 7, 2009
從DELL事件看見台灣的悲哀
前幾天DELL的網頁標示價格錯誤,19吋的螢幕標價僅約台幣 500元,因此,引發一群貪心的人見獵心喜,明知是系統出錯了,卻還奔想走告相互下單,希望能因有下單而獲得DELL事後的賠償,甚至還有人一口氣下訂 200台,整個是件的下標金額將近 4.6億。而下單的心態還分兩派,一派是硬要 DELL出每台500元的貨,另一派則等看好戲或者有甜頭可分著吃。
這件事,在各討論區中鬧的沸沸揚揚。雖然是 DELL出錯在先,但由此事件,也看見了台灣人「吃相難看」的一面,試問,如果這件事情是發生在別的國家,他們會如此的瘋狂搶購嗎?從這次事件,不只單單只顯示戴爾的出錯,也顯示出一部份台灣人貪心的嘴臉。
當信任瓦解,社會也就崩潰
楊蕙如幾年前與信用卡公司鬥智大勝,獲得社會某些人士的稱許,各媒體也封她為「卡神」。 楊蕙如最近開了一家網路顧問公司,並頻頻上媒體打知名度。筆者認為,一個是非不分、道德低落的社會,才會把類似楊蕙如的行為,視為英雄之舉。
在美國,你去商店買東西,事後不論任何理由,都可去退貨還錢。因此,有一些人(一些台灣人和更多的大陸人)過幾天要出席重要宴會,就去「買」一套名牌衣服,穿去赴宴之後,再去退錢。美國商店還有一樁好康的事:買貴了,可退差價。
於是有些人就趁平時不打折但尺寸、顏色較齊全的時候,把貨品買回來,等到大減價的時候,再把收據拿去退差價。 這些人對自己的行為洋洋得意,還到處宣揚自己的聰明,甚至納悶為何眾多的別人那麼「愚蠢」,不會利用這個「漏洞」。
把占人家便宜看成「聰明」,把奸巧看成「能力強」,真的是價值錯亂了。
從卡神,筆者想到了股神巴菲特。此地許多股友在討論巴菲特的選股標準,往往忽略了他一再強調的:他非常重視一家公司CEO的誠信,不夠正派的公司他絕不考慮。
今天你會鑽法律漏洞,明天你掌權了,就會去修改法律,讓自己的違法變合法。這幾年來,我們看了太多這種例子了。
一個像楊蕙如這種心態的人,在記者會上還以稱讚現任雇主的方式,貶損曾拒絕錄用她的人,就不會讓人太奇怪了。
中國「信託」的「信用」卡,遭「卡神」套利百餘萬元,社會卻站到「卡神」那一邊。「信託」與「信用」,難道是反諷?想法思維影響行為,而個人行為又可擴及影響企業服務、社會運作。
建立信任,不容易,卻很重要!當彼此信任度越高,管理就越少。
路,走對了,就不怕遙遠。
在紐約,有一次參觀有名的「大都會博物館」。付了錢,櫃檯給我們一個約10圓台幣大小的金屬片門票,有兩條夾子。方便我們別在衣領上。友人告訴我參觀中途可 以隨時出來,如果還要再進去,門票就不用繳回,可以憑原本的門票再進入。確定不再進去參觀,就把門票丟入門口的壓克力玻璃櫃中。
我問:「門票的形式、顏色有每天換嗎?」
朋友回答:「沒有」
「那會不會有人把門票帶回家,過幾天再來呢?或是10人進去只買5張門票,其中一人再把門票帶出來給其他人?」
朋友大笑:「只有台灣人會這麼想!美國人想法單純多了,進去就是要買門票,不再進去,就繳回門票。基本上美國人相信大家都是守法的好人,所以門口工作人員很少。」
剎那間讓我覺得很慚愧,我們的防弊多於興利的觀念,鑽漏洞的念頭竟是文化的一部份。
最近幫台積電上課,發現台積電的餐廳跟科學園區的其他廠商一樣,採用外包模式,一樣乾淨整潔明亮。所不同的是餐廳沒有人幫你打菜,要吃什麼一切自己來,發水果的地方貼了一張紙條----每人限拿一袋(洗好切好的)。連入口處也很少有人在管,進餐廳自己用識別證刷卡,月底自動從薪水中扣除。一位台積電副理告訴我:有一位員工被抓到吃飯沒刷卡,第一次警告,第二次就開除。
當彼此信任度越高,管理就越少,彼此方便,成本自然下降,工作也越愉快。相反的彼此猜忌、防範、圍堵、監督。不但降低生產力,工作也被動,不愉快。各位親愛的夥伴..您是否也發現當您和周遭朋友、同事處於信任的環境中,做起事情 來都非常的有效率,而且默契十足;但是,處於猜忌和不諒解的情形下,任何事物都進展的很不順利......您了解了這道理。
從現在開始,就將心胸打開,用開放的心情,信任的態度,來對待每一位夥伴;或許剛開始,會發現,吃了很多虧,大家都還是防來防去,那是因為您的夥伴還不習慣您的處世態度。
記得﹕
堅持,對的事情就要堅持。
堅持才能天長地久。
路,走對了,就不怕遙遠。
從十萬訂單看到台灣人的悲哀,請站高一點的角度吧
Sunday, September 6, 2009
销售的长胜法宝:团队支持
曾经有一个人,问刚从战场上回来的士兵:“大兵,你认为战场上什么地方最安全”,士兵回答说:“有战友的地方最安全”,做销售的人员,每天都会遇到很多拒绝,心理会很压抑,如果能找你的同事一起谈一谈,让你的同事帮你分析,帮你出谋划策,这样,你会发现,你的天空忽然很晴朗,你似乎看到了这个客户跟你签单的情形,你第二天会充满活力地拜访客户。
市场如战场,销售人员就是战场上的士兵,很多公司销售都是单打独斗,最后,大家越来越没有激情,有一次,我到一个很远的地方谈一个客户,谈了一天的时间,最后他们要求再跟老总请示,我只好住在当地,第二天,给我的答复是要我再重新详细做一份方案,但前期我给他们的计划书已非常详细,真不知道他们到底还想怎么样,因为是大公司,而且是国营军工企业背景,见老板一面很难,要求几次都不引见,非常火大,就想放弃,当时是冬天,天又下着雨,当地还不是在市区,很偏的一个地方,脚上沾满了泥,心情差极了,打算回来,票已买好,在路上收到我的老大给我电话,她鼓励我,帮我分析,让我一定要见到老板,因为是国营单位,领导不点头什么都不好办,一定要跟老板谈,无论如何要见到他,为了支持我,她第二天早上4点出发,中午12点过才到,饭都没吃,这时我感觉得如果放弃就太对不起她了!虽然我的车已到了第二个城市,因天色已晚,我住了个晚上。
第二天赶赴对方企业,一定要让对方引见,非要见老板不可,对方看我们这么坚定,就领我们见他们的老总……..最后把单子搞了下来。签了合同后,坐在回来的车上,把胜利的信息短信发给我们全组同事,我的组员一个个发来祝福的短信,那种感觉,比任何奖励都来的高兴。
一个销售团队,如果没有凝集力,就跟没有凝集力的部队一样,没有战斗力, 不可能打好仗的,市场不可能是一两个人搞起来的,你再能干,你不可能把钱全都赚完,如果你能力很强,你不去帮别人,不鼓励别人,跟你一起进公司的都离开了你,你也会感觉再做下去也没意思的,你也不会快乐!
一个好的团队,就好像人的五个手指,抱成一团,才能发挥出很大的力量,,大家齐心,手挽手,一起向前进,哪怕只进步一点点,只要坚持,永不放弃,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团队就是决不要让任何一个人失败,不要让任何一个人掉队,更不要让你的主管掉队!
Thursday, September 3, 2009
鞋 带
作者不详,事后得知必将补登
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 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事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
“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 “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啊。”
人一个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懂抓重点,才是真正的人才。
別急,沒有「輸在起跑點」這回事
好幾位媽媽向我抱怨說放暑假反而比開學時更忙,每天忙著接送孩子上腦力開發班、潛能開發班、才藝班,接接送送,孩子還不感激,整天扳個臭臉給他們看。我問她們何苦來哉,她們異口同聲說怕沒有及時找出孩子潛能,誤了他的前途,讓他輸在起跑點上。我聽了很詫異。這裡面有好幾個迷思。
巴特康納(Bart Conner)是一九八四年奧運美國男子體操第一面金牌的得主。他小時候並沒有什麼特別,有一次在家裡頑皮,倒立用手走路,他爸爸看見了,覺得很有趣,客人來時,便叫他出來表演,這一點的鼓勵就使得他在家勤練倒立,用手上下樓梯。
在學校裡,男生都希望引起女生注意,他沒有別的特長,便常在教室中耍寶、倒立行走。有一天被體育老師看到了,覺得他有天份,便帶他去參觀體操訓練中心。他一眼看到平行桿、單桿和木馬就知道這是他將來安身立命的地方,便回家懇求母親讓他去練體操,那天他十歲。
一開始,教練不收他,嫌他彈性不夠、骨頭不夠柔軟,但是他鍥而不捨的苦練,終於替美國拿到第一面男子體操的金牌(他的太太是一九八四年奧運羅馬尼亞女子體操金牌的Nadia Comaneci)。巴特自己說「一分天才、九分努力」,他是苦練出來的。
任何領域要成名都得下苦功,孩子如果有莫札特的能力,我們給他莫札特的環境,他會成為莫札特。他如果有莫札特的能力,但是沒有莫札特的環境,「生命自己會找出路」,他的過程會坎坷,但是他還是會成為莫札特。我們最怕的是孩子不是莫札特,而我們一定要他變成莫札特,這時親子雙方都很痛苦:父母會很失望,覺得孩子是扶不起的阿斗,孩子會很痛苦,知道自己達不到父母的標準。巴特的例子讓我們看到適性發展加上一點點的肯定,可以有很大的成就。
在神經學上沒有「腦力開發」這回事,大腦大約三磅,佔我們體重的百分之二,卻用到我們身體百分之廿的能源,當它用到十倍的能量時,它是不可能只有百分之十在工作,其餘的百分之九十閒閒沒事幹的。
大腦是用進廢退,盲人沒有用他的視覺皮質,在實驗上已發現,盲人在讀點字時,視覺皮質被觸覺徵召過去用了。連把正常人眼睛矇住五天都會開始改變他的視覺皮質,去做聽覺、觸覺方面的事,大腦怎麼可能放任百分之九十不做事?
在神經學上也沒有「輸在起跑點上」這回事,實驗已找到終身學習的神經機制,一九九九年發現管記憶的海馬迴的神經細胞會長出新的神經元來,大腦不停因外界需求而改變內在神經迴路的連接。
教養孩子是順其天性即可,柳宗元說的好,「其根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築欲密」,種下去了,不要時時挖起來看,耐心等待,它自然以茂盛的果實來回報你。
Wednesday, September 2, 2009
思考秘技/4个思考训练法
大前研一在畅销著作《思考的技术》中,与读者分享了他个人的许多训练思考的方法。
1.用英语表达想法
大前说,当他用英语说话时,常常能帮助他得到更多更好的构想。也就是说,当他把用日文逻辑所思考的事情,以英语来说明时,反而会更顺畅,因为努力想用英语做说明的同时,有时候就会出乎意料地产生新的构想。
2.坐在车子左侧靠窗位置
晚间乘车时,朝着行进方向坐在左侧靠窗位子,从车窗向外看,街景的灯光如同走马灯般一闪一闪而过,应可藉由强化左眼的使用,而刺激右脑。这时,如果能写点东西、认真思考,常会不可思议地涌现新的构想,或是理出一些思绪。
3.闭眼行走
找个安全的地方,最好是在办公室附近,一个你十分熟悉,知道哪里会有些什么的地方,然后将视觉遮蔽,只仰赖耳朵及其它感官走路,你将会「看到」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景观。前面真的没东西挡住吗?应该快碰到转弯处了吧?你或许会因为不确定前方道路有无阻碍,而产生不安或恐怖的感觉,但这么做将可刺激大脑中某些平常没用到的部位。
4.逆向做笔记
在做笔记或找灵感时,可试着使用蓝色方格纸,并且由左下方往右上方记录重点,最后就会在方格纸右上方,完成一个金字塔结构,进而导出一个结论。这大概是因为反其道而行,所以容易出现对不同事物的看法。
人类是懒惰的动物,一旦用脑的方式模式化后,就很难用别的方法再予以刺激。所以,为了训练思考逻辑以产生发想或构想的思考逻辑,就必须常常刺激脑中各个不同的部位,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寶劍出鞘要趁早
文/何飛鵬
我沒有刻意忘記年齡,但年齡從來沒有成為我工作上的限制,但最近發生的一件事,讓我深刻體會年齡的威力無所不在,沒有任何人能擺脫歲月的摧殘。
第一件事是一位非常有為的年輕人,他的虛心、創意、行動力與劍及履及的態度,讓我十分驚豔。可是最近一次的談話,我發覺他已不太能接受別人的意見,剛開始我還以為是我沒把道理講清楚,所以我很努力的重說一遍,可是等我說完之後,他告訴我:他並不是聽不懂,只是他的年紀,讓他無法按照我的建議做事,他有會做的事、習慣做的事,他自承,我的建議是他不習慣做的事,也是他不會。
這個年輕人才四十出頭一點,可是已經從一個可塑性極高、學習力極強的人,變成一個被經驗、被習慣所限制、所僵固定型的人,歲月總是鍥而不捨,在每個人身上留下烙印。這完全違反我的邏輯,在身體的體能上,我願意向歲月低頭,我知道我無法再像年輕時一樣全速快跑,但在心智上、在精神上我和年輕時一樣鬥志昂揚。可是這件事讓我發覺心智也會老化,歲月是無所不在的。
這個無意中的發現,讓我體會到年輕有多重要,人的一生如果想要有所作為,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寶劍出鞘要趁早」。
三年前,我的公司收購了痞客邦PIXNET網站,那四個創辦人還沒從交大畢業,就已經開始創業,他們的年輕、單純、浪漫,讓我充滿了無限想像。三年來,他們在公司系統化、制度化的磨練與學習下,三十歲不到的人,已經成為一個可以被賦予重任的高階主管,未來無可限量。 我不禁回憶起三十歲時的我,我還在《中國時報》當記者,我還在線上採訪新聞,我還熱中在採訪對象的迎來送往中,自以為是個重要人物,完全忘了我是誰!
幾個禮拜前,在上海,我遇到愛情公寓(線上交友網站)的創辦人。幾年前他們就從台灣分兵上海,在大陸建立愛情公寓的大陸據點,現在他們也已經搶下灘頭堡,成為大陸風險投資公司追捧的對象,他們也只有三十歲邊緣。
同樣幾個禮拜前,在大陸鄭州,我遇到一個在大陸打拚的台商,年輕的臉龐卻洋溢著飽經風霜的堅韌。他只有三十四歲,五年前他隻身到鄭州,二十九歲就展開他闖蕩中原的奇幻旅程。
這些人的共通特點就是年輕,他們早早就寶劍出鞘,用年輕的歲月賭明天。現在他們離真正的成功也都還有距離,可是他們絕對可以在歲月之神限制他們、控管他們之前,走出自己的康莊大道。
許多人問我生涯的問題,最多的問題就是什麼叫準備好,會問這個問題就是怕失敗。我很想告訴他們:失敗永遠在人生旅途上伴著你,但寶劍出鞘若趁早,年輕會讓你有機會重來,克服失敗。
Tuesday, September 1, 2009
我是重要的
尊敬别人的人,同样会受到别人的尊敬。正像站在镜子前面一样,你怒他也怒,你笑他也笑。 一位在纽约任教的老师决定告诉她的学生,他们是如何重要,来表达对他们的赞许。 她决定采用我所提倡的一种作法,也就是将学生逐一叫到讲台上,然后告诉大家这位同学对整个班级和对她的重要性,再给每人一条蓝色缎带,上面以金色的字写着:“我是重要的。”
之后那位老师想做一个班上的研究计划,来看看这样的行动对一个社区会造成什么样的冲击。她给每个学生3个缎带别针,教他们出去给别人相同的感谢仪式,然后观察所产生的结果,一个星期后回到班级报告。
班上一个男孩子到邻近的公司去找一位年轻的主管,因他曾经指导他完成生活规划。那个男孩子将一条蓝色缎带别在他的衬衫上,并且再多给了2个别针,接着解释,“我们正在做一项研究,我们必需出去把蓝色缎带送给感谢尊敬的人,再给你们多余的别针,让他们也能向别人进行相同的感谢仪式。下次请告诉我,这么做产生的结果。”
过了几天,这位年轻主管去看他的老板。从某些角度而言,他的老板是个易怒、不易相处的同事,但极富才华,他向老板表示十分仰慕他的创作天分,老板听了十分惊讶。这个年轻主管接着要求他接受蓝色缎带,并允许他帮他别上。一脸吃惊的老板爽快地答应了。
那年轻人将缎带别在老板外套、心脏正上方的位置,并将所剩的别针送给他,然后问他:“您是否能帮我个忙?把这缎带也送给您所感谢的人。这是一个男孩子送我的,他正在进行一项研究。我们想让这个感谢的仪式延续下去,看看对大家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那天晚上,那位老板回到家中,坐在14岁儿子的身旁,告诉他:“今天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在办公室的时候,有一个年轻的同事告诉我,他十分仰慕我的创造天分,还送我一条蓝色缎带。想想看,他认为我的创造天分如此值得尊敬,甚至将印有‘我很重要’的缎带别在我的夹克上,还多送我一个别针,让我能送给自己感谢尊敬的人,当我今晚开车回家时,就开始思索要把别针送给谁呢?我想到了你,你就是我要感谢的人。“这些日子以来,我回到家里并没有花许多精力来照顾你、陪你,我真是感到惭愧。有时我会因你的学习成绩不够好,房间太过脏乱而对你大吼大叫。但今晚,我只想坐在这儿,让你知道你对我有多重要,除了你妈妈之外,你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好孩子,我爱你。”
他的孩子听了十分惊讶,他开始呜咽啜泣,最后哭得无法自制,身体一直颤抖。他看着父亲,泪流满面地说:“爸,我原本计划明天要自杀,我以为你根本不爱我,现在我想那已经没有必要了。”
主管心目中的好部屬
職場上很多主管都以為只要把業務做起來,交出傲人的績效讓老闆滿意,就可以什麼都不管;其實,主管對部屬的選、育、用、留要負完全責任,最好是一開始就找對人,聽說留任率可高達80%;萬一找錯人,所花費的徵才廣告費用及時間、行政、訓練、機會成本等,大約為月薪的六倍,還會影響士氣、績效。
主管應有能力清楚描繪職缺並開出「人才需求單」:如學經歷證照、人格特質、專業技能、語文條件等;讓徵才單位得據以從內外部精挑細選出幾個候選人,或到適當的地方找人才。
盡責的主管會針對部屬在職務上所必須的知識、態度和技巧,透過在日常工作上進行有計畫、有重點的培育和指導,可與工作實務相聯結,訓練與工作同步進行,主管與部屬教學相長,是一種成本低、長期而持續的「在職訓練」(On Job Training,OJT)。主管會運用說明、見習、實習、分擔、代理、承辦等六種手法來提升部屬的自主程度,部屬也能同時配合企業的知識庫(Knowledge Base)及數位學習(e-learning)的資源做自我訓練,可提升主管的授權程度。
不讓主管看錯人
從上班族五年的工作曲線可觀察出:員工在進入職場的第一年會很認真,第二年會比較上手,第三年總算認清工作就是這樣;有潛力、高績效的員工若沒有工作輪調(Job Rotation)的機會,第四年就會開始走下坡,到了第五年就會開始摸魚了。
五年的磨合可讓主管從芸芸眾部屬中分辨出誰是3%~5%的拔尖人才(Superkeeper)?誰是8%~12%的優秀人才(Keeper)?這些高潛能(High Potential)和高績效(High Performance)的關鍵人才(Key Talent),掌握著核心關鍵技術,是公司同仁的典範,會影響企業的成長與存亡,當然是企業聚焦的重點人才,企業會設個人才庫(Talent Pool)嚴加看管,可確保組織遇有重要職缺時,內部能有現成的一批高度訓練過、夠格的員工可接任而不致開天窗。
好人才是需要被經營的,管理大師湯姆‧彼得斯(Tom Peters)說:「人才經營是一天25小時,一週8天,一年53週都要做的工作」,他的意思是說主管花在經營人才的時間,永遠不嫌多。
好部屬是不需要被管理的,他們對工作有責任感,以「攀岩」為例,拴好繩索是攀岩者的基本工作,而責任是絕不讓同伴掉下去;好部屬說到做到,對承諾很謹慎,他們的最大特點就是熱情,發自內心深處對工作產生高度熱忱,會自我砥礪,熱愛學習和成長,同時會感染周遭環境,激勵他人。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承認他只能看準75%的人,也就是說四個人中會看錯一個人;願人人都能成為「主管心目中的好部屬」,不要再讓主管有看錯人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