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24, 2010

做自己就對了

文/EMBA雜誌總編輯方素惠

一天, 在網路上找資料時,碰巧看到一個知名公司高階主管的演講錄影。設計非常講究的Powerpoint,搭配精準的文案,演說者得體的肢體語言。不知道為什麼,忽然間有一種太過雕琢,沒有熱情,讓人有點膩的感覺。

很想聽聽演講者「真實」的想法,看看他沒有太多修飾的語氣。

在很多產業,也許你也有這樣的困惑,每家公司的行銷文案都似曾相識,用同樣的電話總機。似乎將公司的名字拿掉,換成另一家也沒有太大的差異。用比較文言的話就是,每個產業都被大宗商品化了(commoditized)。

該怎麼辦呢?

最近出版的「再發動」(Rework)一書,作者是知名的網路軟體公司37Signals的創辦人。他們提醒,要跳脫這個魔咒,一個關鍵是,當我們在推出一個事業或產品時,應該想想,我們是真的想要創造一些意義和不同嗎?還是,我們其實只不過是在做一個me-too的東西?

偉大的產品賣的都不是產品,而是一個主張,或一種思考方式。如果公司真正相信這個信念,就應該把這個思考注入產品,以及和產品有關的所有環節裡,包括產品運送、包裝和客服流程。此外,在傳達這個概念時,要用自己的語氣,因為那才是別人沒有辦法複製的元素。否則顧客聽到的,只是一個又一個抽象宏偉的「願景」罷了。

要和別的企業拉開距離,在公司裡,首先要有活蹦亂跳、熱情創新的員工。

福特汽車的創辦人福特曾經感慨,「我要的只是一雙手,為什麼後面總是連著一個人。」在今天的時代看來,這句話真是莫大的諷刺。

根據一項調查顯示,在公司裡,平均只有二一%的員工真正投入(engagement)在工作上;近八成的員工每天出現在辦公室時,其實是沒有全力以赴的。換句話說,因為種種原因,他們的手來了,人來了,可是他們的心或腦,並沒有在這裡。

管理大師哈默爾(Gary Hamel)指出,在今天創意經濟的時代,關鍵的原料是主動、熱情、創新,這些原料是只有當員工投入時,才會帶來上班的元素。因此,「在過去,員工投入可能是一個選項,公司可以選擇要或不要;今天,員工投入則是整個賽局的本質。」他說。

怎麼樣提高員工的投入?很多時候其實不需要花什麼資源或金錢,要做的不過是主管的注意,以及讓員工參與。而這些事情沒有辦法包裝或運作,必須主管真正的相信。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