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31, 2015

4種心態,讓工作能量不絕


/Cheers雜誌
耶胡達席納(Yehuda Shinar)是一位致勝學研究專家,從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求階層理論中得到靈感,更進一步發展出一套普遍適用的金字塔型「贏家模式」。

01. 正面思考: 你可以透過改變思考方式來轉換心態。舉例來說,被指派一項任務時,剛開始非常擔憂恐懼,但一旦接受,相信這是最好的安排,就能較快擺脫擔憂的情緒。贏家有開闊的心態,接受新思維,以不同角度思考。在工作上,就像是種滴漏的過程,好像肩膀上站了個天使,不斷在耳邊輕聲鼓勵自己,告訴自己辦得到,催促自己採取行動,抓住機會。正面思考帶來的成功經驗愈多,愈能讓你相信正面思考的力量。不過,重點還是在於先勇於嘗試,才能獲得體驗。請試試以下方式:

非好事不想: 試著想像自己如何一步步實際完成目標,甚至試著將成功帶來的感受,以及之後可能發生的影響,全都在腦海裡設想一遍。模擬一下當面向老闆要求升遷時有多順利、你的演講有多精采,自然而然覺得自己已做足準備。比起膽小、恐懼的心態,以這種態度處理事情,較可能出現正面結果。

非好話不聽: 你必須讓批評你的人閉嘴──對,就是閉嘴。如果周圍老是充斥著摧毀信心的聲音,你必須勇敢地遠離,千萬不要讓自己頹喪。即使對抗消極非常累人,也不要懈怠。要把正面影響力當做浮板,幫助自己游得更遠,試著從支持自己的朋友中尋求力量。

非好話不說: 另一個需要消弭的聲音,是來自自己腦中的批判。它們讓你充塞著自我懷疑,因此,不如為另一邊的小天使寫寫劇本吧,善用各種激勵自己的話語和驚嘆詞,像是:「做吧!我可以做到!我一定要做給你們看……」等等,然後痛擊肩膀上的小惡魔,大聲要他閉嘴。

02. 建立信心: 自信心猶如蹺蹺板兩端的平衡點,一端承載著累積的成功經驗,另一端則是負面經驗。如果蹺蹺板在負面經驗端已負荷過重,正面經驗發揮的力量也相對有限。簡單地說,你需要在正面經驗端上增加重量,才能在負面經驗出現時,抵銷帶來的不良影響,不讓蹺蹺板往負面端傾斜。

不論是創造或維持正面經驗端的重量,都不簡單。你必須在生活中多多運用致勝行為法則:
◎ 有效降低或消弭失敗的感受與經驗。
◎ 有效增進或加強成功的感受與經驗。
◎ 順利達成以上目標時,請記得給自己獎勵,並且不放任自己在負面的情緒中打滾。
人的一生難免有起有落,你無法控制成功按部就班、線性發展。不過,千萬不要因為欠缺自信,在別人停下腳步的地方,也跟著停頓腳步。像個戰士般擊敗挫折,你將感覺自己更積極、更自在,同時也更可能達成目標。

03. 聰明面對壓力: 有時候,領導人在面對畢生最重大的案子時,會突然心生恐懼;網球選手一決勝負的最後一分鐘,反而莫名其妙失手;壓力就是這麼會跟我們開玩笑。壓力容易讓人失控,「給自己壓力去面對壓力」,才能有效克服這個問題。如何看待壓力?很簡單:與其把情況看得很糟,不如思考怎麼做才能有效改善。找出改變情況的方法,也想出具生產力、有意義的下一步。

當你面臨巨大壓力,請不要忘記:
讚揚自己 : 不要耽溺在過往的失敗,請記住後來讓事情好轉或值得喝采的部份。同時,想辦法釐清自己的天分和能力,複製成功。
讓自己喘口氣 : 覺得精神太緊繃時,請大口深呼吸,重整自己。想想下一步,如何讓時間發揮最大效益。
讓自己充滿掌握感 : 了解自己能做什麼,一步一腳印地執行。如果工作堆積如山,或正有未解的難題,千萬不要浪費時間擔憂,直接著手處理。舉例來說,如果球隊已經30落後,請專心把分數追回來,從31開始,而不是一下就想達到33。一步一步來,才有機會做到最好。
給自己最好的機會: 盡可能做好準備與練習,盡力掌控變數,降低風險。
04. 善用時間 : 為了成功,必須「避免自找麻煩」,差勁的時間管理就是一種自找麻煩。

以下是讓自己做事更有規劃的方法:
30分鐘為單位 : 不要以半天為單位劃分工作時間表,這只會讓你很快就開始偷懶。時間單位應被切割得更細,且定期變換。
務實、可量化的目標 : 訂出方便管理、可量化的目標。事情一旦完成即可打勾,看到很多事項完成,會比只看到一、兩項事情完成更讓人滿足。
20%力氣爭取80%收穫: 請先完成80%的工作,再以20%的力氣將工作精練至完美。例如先將報告寫完後,再擔心如何製作精美的圖表;房間一團混亂時,不如先打開窗,整理床鋪,之後再清理牆角的灰塵。
預留彈性 : 為每項計劃預留彈性,才能預防臨時變動。與其讓時間表變成無效的廢紙,不如務實些,讓時間鬆一點,這樣做反而能幫你更按部就班地工作。
給自己獎賞 : 一旦完成清單上的目標,就獎賞自己吧。享受成功的果實很重要,那是你現在活著的目的。依照完成的工作規模,決定獎賞程度以及放鬆時間長短。只能在工作完成後獲得獎賞,千萬不要說:「先來做個日光浴,半小時後再開始工作吧。」因為獎賞是自己努力掙來的,享用的感覺會更甜美。

相信自己就是贏家:
活在當下:請讓自己盡情享受成就,並在獲得成功時犒賞自己。
不要只活在過去:不要耽溺於過往的辛酸與失敗太久,也不要一直反覆訴說過往的榮耀。
不要只冀望將來:如果你總是將心思放在下一步,永遠為明天的問題擔憂,你會受到局限,無法享受當下。許多人一味追逐下一個成功機會,無法享受當下人生,結果終其一生,始終感受不到喜悅。

將壓力變成進步推力 : 以下是致勝行為模式中,能幫你處理壓力的技巧:
正面迎戰:要與壓力奮戰,第一個對象是自己。你需要與天性對抗,例如在壓力下未經思考就草率行事,或是一被攻擊就顯露防衛心。
正確思考:專注在基本面,避免把情緒放在不必要的難題上。
精益求精:一旦下定決心要拚,就不斷練習,技巧水準自然隨之提升。
持續檢討:不論何時,不論處在什麼階段,請持續檢討精進。

輸家心態的語言:這就是我們一直以來的做事方式。
贏家心態的語言:有更好、更新的做事方式嗎?

輸家心態的語言:掂掂自己有幾兩重,不要有非分之想。
贏家心態的語言:創造機會,善用機會

輸家心態的語言:這不是我安排的。
贏家心態的語言:我辦得到!

輸家心態的語言:就是這樣了。
贏家心態的語言:我還能怎樣改善呢?

輸家心態的語言:實際點,不要浪費時間了。
贏家心態的語言:是要實際點,但讓我們一起開始吧!

輸家心態的語言:沒機會了。
贏家心態的語言:值得一試!

輸家心態的語言:為什麼要做?
贏家心態的語言:為什麼不做?

展現自我4方法,深得「主管緣」的奧祕


/經理人月刊
在職場上,「得人緣」是很重要的一件事,特別是得主管的緣。不過,如果你很不幸地剛好是「得不到主管疼愛」的部屬,該怎麼辦?你不妨站在主管的立場想一想,如果換做是你,相較於總是對自己顯出「走避不及、敬而遠之」表情的部屬,你應該會更樂意讚美「溫暖貼心、討人喜歡」的部屬吧?既然主管對部屬的評價免不了加入個人好惡,所以身為部屬的你,就只能盡量讓自己不討人厭。適度展現自己是取得機會的入場券,而在職場中,我們要如何適度展現自己,才能為自己抓住機會呢?

方法1:以客觀角度分析工作成績
當我們從自己的角度講述工作成績,難免會強調覺得辛苦的那一部分。但從工作的整體來看,這只是枝微末節。因此,首先要客觀地檢視自己的工作,以「每個人都會讚揚的部分是什麼」的角度做客觀分析。最重要的是要加上具體數字,例如只說「我開發了新的客戶」,就比不上「我開發的客戶比去年增加了10%,」清楚易懂並讓人印象深刻。此外,加入他人的意見也是不錯的方法,例如「客戶表示,我們說明得很用心,因此決定下單」,加入旁人的證詞,就會讓你在展現自我時更具說服力。

方法2:提出自己尚待加強的地方
當我們執行一個難度極高的案子,結果拿到了高於合格標準的70分,這時大家的話題都會圍繞在「自己多麼努力才拿到70分」吧?其實,這是又一種錯誤的展現方式。在職場上,老闆想聽的不是「拿到70分的祕訣」,而是「為什麼丟掉30分」,既然都已經及格了,就不需再刻意展現自己,太過強調自己的成功,只會讓人覺得自己過於自滿。

方法3:懂得在團隊中讚美他人
展現自己的同時,也不吝於讚美別人;最好的場合,就是團隊共事的時候。拚命吹捧個人成就的效果其實比不上隊友對你的讚美。記住,所謂「展現自己」,就是「避免獨秀」;稱讚別人,同時也榮耀自己,才是最高明展現自己的方法。

方法4:建立「成功的公式」
企業裡習慣「以成敗論英雄」,但這並不是個好的思維模式。只問結果,不看過程,久而久之,工作必然會受到偶然或運氣所左右。為了讓同樣的努力可以一直得到同樣的成果,分析成功的要因,是絕對必要的。換句話說,為了讓任何人來做都能得到同樣的結果,就要將成功公式化。建立成功的公式,可以讓工作變得十分簡單,就好像一開始把程式開發出來了,接下來只要更新版本就好。養成經常審視工作的習慣,將大有助於展現自己工作的成果。

以上4個方法,只要反覆練習,就可以熟能生巧。最重要的是,了解主管關心或認為有價值的事情是什麼?否則,就算再怎麼努力也得不到讚許。因此,投其所好,才能讓努力有所收穫。

Thursday, August 27, 2015

和上司一起成功


EMBA雜誌編輯部/
不論是對你的工作或生活,上司的角色都再重要不過了。如何管理你的上司?
把上司視為資源。他可以幫助你取得需要的資源,做出對你有幫助的決策,幫助你解決跨部門問題。哦,別忘了,他也許還能幫助你爭取加薪。

信守你的承諾。絕對不要過度承諾,但一做出承諾,就要信守並實踐。

不要製造令上司震驚的壞消息。有任何問題或壞消息,不要拖延到最後一刻才讓上司知道。經常向上司更新你的工作進展(不論好消息或壞消息),這是你最佳,也是唯一的防衛。

認真看待你的工作。上司不會期望你完美,但認真與努力是起碼程度。

提出建議,但遵從決定。你的上司做決策時,你可以提出意見;但一旦他做出了決策,不論你認同與否,都應該盡全力執行。

別發牢騷,提出解方。多數上司最惱怒的是那些只會抱怨、發牢騷,卻提不出解決方案的員
工。你若沒有解方,就閉上你的嘴巴。

清楚溝通。和上司溝通時,使用簡潔扼要、容易了解的語詞,讓你和上司都省時省力。

盡最大努力。信不信由你,多數上司知道其部屬是否克盡全力,或是敷衍了事。把每件工作視為只有你能完成,盡全力克服障礙。別抱持「我這關隨便了事,再讓其他同仁去擦屁股」的工作態度。

幫助上司了解對你的最佳管理方式。你可以幫助上司了解,怎樣的管理方式對你最有幫助。當然,這需要雙方都有自覺,有開口的勇氣。但上司通常是一對多,因此,想要讓上司成為你的助力,你必須扮演主動角色。上司未必配合,但做出此嘗試,對你沒有損失。

為每次會議做足準備。有時候,在會議中或和上司一對一會面時,上司會追問你工作細節。你若泰然自若,侃侃而談,上司多半會認為你勝任工作;你若一問三不知,上司自然認為你不勝任。

幫助你的上司成功。不論你的職責是什麼,你的第一要務是:幫助上司成功;同樣地,上司的要務之一是幫助你更成功。做好你的工作,也協助上司做好他的工作,讓自己和上司雙贏

Tuesday, August 25, 2015

不要拿健康去換事業


/ 健康醫點靈
新公司的製作部只有我一個女性員工,我一進公司沒多久,就接下了一件大案子。如果我當時的身心狀態可以全力發揮在工作上,沒有比這間製作公司更適合我的工作環境,不僅可以享受成就感,還能實現抱負。可惜那個時候我完全沒運動,因為減肥的關係,飲食很不正常。沒有足夠體力的我進入一心嚮往的世界,在需要創意的工作現場實際待過之後,我發現這份工作的「辛苦」遠遠超過「樂趣」。

不只工作忙碌,飲食生活也乏善可陳,使得我的腦袋愈來愈遲鈍。由於沒有攝取足夠營養素,出席會議提不出有用的意見,即使到附近也要坐計程車。交代工作給其他人時,明明是只要先想好再下達指令即可解決的小事,卻要求別人以不得要領的方法完成,多花了兩、三倍的時間。飲食生活不正常會使大腦或身體反應遲鈍,湧現焦躁情緒和自我厭惡的感覺,讓心靈更加脆弱。完全陷入惡性循環之中。工作很棒、公司也很好,到最後卻因為自我管理很差不得不提出辭呈。就在這個時候,我遇見了自己的真命天子。他在金融界工作,與我待的媒體界截然不同,他很訝異我工作方式竟然如此不正常。「妳不覺得妳的工作型態很不對勁嗎?」這句話點醒了我。忙碌加上不規律的生活讓我停止思考,多虧有他,我才能客觀檢視自己的現狀。

在工作五年半後向公司辭職,與先生結婚。為了守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我開始念書,希望能成為一位蔬菜品選師。開始學習營養相關知識之後,我發現這是一門十分有趣的學問,於是愈來愈深入研究。順利取得初級蔬菜品選師、蔬菜品選師以及運動員飲食顧問等證照。我也在這個時候接觸鐵人三項。剛開始我連跑步二十分鐘都無法完成,一跑就氣喘吁吁,上氣不接下氣,但我沒有放棄,慢慢累積練習經驗。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一件事,運動可以恢復「正確食欲」。因為運動讓我聽見了「身體的聲音」。過去的我絲毫沒有多餘心力傾聽身體的聲音。我滿腦子都是工作,就算身體哪裡痛或不舒服也感受不到。明明在痛卻不覺得痛,我完全迷失了自己。

隨著愈來愈注重身體狀況,比平時更注意身體的聲音,體內感應器益發靈敏,我逐漸能分辨自己「需要什麼」或「想吃什麼」。換句話說,我接收得到大腦訊號了。運動後「想進食」的感覺是沒運動時感受不到的,而且這種感覺相當強烈。運動能讓身體循環變好,徹底清除積存在體內的有害物質。如此一來,「食欲」感應器就會恢復正常,了解身體真正需要什麼。例如以前很愛吃垃圾食物,現在卻只想吃身體必須的優質食物。由此可見,「欲望」完全改變了。無須刻意改變飲食生活,只要運動身體自然就會想吃需要的食物,進而改變飲食生活。從今以後再也不用忍住不吃想吃的美食,可以過著無比輕鬆幸福的生活。我以前是用控制飲食的方式減肥,吃飯對我來說只是壓力。對當時的我來說,吃就是變胖,吃東西就像在做壞事一樣。正因如此,當我開始運動,可以隨心所欲地吃自己想吃的食物,這才是有益健康的飲食方式。儘管偶爾因為壓力吃一堆對身體不好的食物,只要利用運動消耗吃進的熱量並排出老廢物質即可。運動最大的好處就是無須勉強,輕鬆改變飲食生活。

Wednesday, August 19, 2015

這才是真正的正向思考!7個聚焦步驟讓你放開情緒、專注現實


/謝明彧
正向思考的本意,是讓人學會將「情緒」與「現實」分開,即使面對無法控制的改變或狀況,也能不讓情勢(尤其是你對情勢的感受)來決定你的反應,而是透過方法幫自己跳脫當下的情緒,放眼未來的可能性,而非放任過去的經驗與感受來解讀現在。《世界一直在變,領導者該做的事》作者藍迪潘寧頓說,「從『過去的感受』這種消極的態度來看待現在,並無助於我們採取主動、負責任的態度,來回應今天的事情」。所以真正的正向思考,是「看清現實,從中釐清轉機」,這不是一種心靈自我安慰,而是一套解決問題的方法!做法上,潘寧頓提出聚焦思考模式的7步驟:

1.放慢速度,試著區別你的情緒與反應 : 做出有意識的選擇——思考你想要如何回應變化,而不是讓情緒主導你的反應。

2.承認現實 : 承認我們的感受代表當下的想法,這是面對問題的第一步;唯有了解自己的情緒之後,再來重塑我們的思緒,才是真正的進步。

3.認清挑戰 : 在這個凡事講求即時的時代,重要的是不要忘記,迅速決定繼續往前走,並會使所需時間和努力都降到最低。

4.一一清點與評估 : 人們有種傾向,當生活中有一件事改變或不順時,就覺得所有事情都在變化。列一張清單,檢視已經改變和尚未改變的事,定義哪些事情已經結束,哪些還沒結束。客觀看待你的資源、選擇和現實,有正於你採取正確的行動。

5. 探索不同的未來:我們通常會以「過去的經驗」,而不是「未來的潛力」來定義自己。利用轉機提出新問題,將會帶來獨特的機會。

6. 慢慢踏出腳步:美國電視名人黛柏拉諾維爾是NBC黃金節目《今日秀》共同主持人,卻因為與另一位主持人互動不佳,導致收視暴跌,短時間內馬上被踢出節目。從此她變得消沈,躲在家什麼都不做。被侷限在廣播界一年後,她建立起自信心,再度嘗試電視節目,最後演藝事業重新起飛。就像英語俗語所說,「螞蟻要如何吃掉大象?一次吃一口。」

7. 慶祝成就:我們會慶祝生日、週年紀念、跨年和退休,所以現在何必等待?逮住每次機會,只要你做出任何代表新思維、讓你有全新開始的行為,就好好慶祝。

Tuesday, August 18, 2015

別再做出很多字的PPT了!想做出好簡報,你必須拋棄的4個錯誤觀念!


/韋惟珊
「幾乎所有PowerPoint簡報都像臭掉了的雞蛋一樣,讓人難以下嚥。」行銷大師賽斯・高汀(Seth Godin)在《糟糕透頂的PowerPoint簡報》中指出,投影片是為了輔助觀眾接受你的觀點,幫助他們了解你的心情、感受和意見,如果只是做出一份詳列事實和圖表的檔案,那乾脆取消上台或會議,寫份報告送去就好。問題到底出在哪裡?你有些觀念要改,也有些原則要把握,就能改善問題。

首先,別再把投影片當成備忘稿或是補充資料大全。「投影片就是投影片,文件就是文件,如果你試著要把兩者結合,那會得到一個糟糕的結果,就是腳踏兩船,兩頭落空。」《簡報禪》作者賈爾.雷諾茲(Garr Reynolds)將這種「資料爆炸」的投影片命名為「投影件」(slideument),當你選擇在投影片中填滿一行又一行的文字,只會讓觀眾迷失在「字海」裡,聽不進你想說的話。
其次,謹記每一個簡報大師都會提到的關鍵字詞:「少即是多」「只放重點」「以圖像取代文字」。這麼做的目的,某種程度上也是為了避免「字海氾濫成災」。畢竟投影片不是文件,文件是讓人自行閱讀的,投影片則是要經由講者口述,帶領觀眾理解內容,用途不同,內容的詳盡程度自然也不同。

最後,技巧再炫、特效再怎麼吸睛的簡報檔案,如果沒有達到「傳遞訊息」的效果,也是枉然。所以,好的簡報檔理應「內容先行」,再透過版面設計或聲光效果,設法加強「內容可讀性」,讓觀眾容易吸收和理解。

簡報是動詞,指上台表述你的想法;簡報也是名詞,指承載想法的輔助工具:投影片,大多數時候我們都稱它PowerPointppt。不管是「開口簡報」或「動手製作簡報檔案」,兩件事都不簡單,都需要大量的練習。

或許你更常因為要上台簡報而緊張焦慮,覺得簡報檔案「醜一點」沒關係,畢竟自己又不是什麼美術視覺專家,而且還可以動口補充說明。不過,你一定也羨慕過「好看的投影片」,更曾感受過資訊龐雜或語焉不詳的投影片所引發的不耐。當投影片幾乎已經是簡報的基本配件,即使你做不出令人驚艷的投影片,為你的簡報「加分」,至少也應該做到不讓投影片為你的簡報「扣分」,給人粗製濫造或應付了事的感覺。

這一次,我們試著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角度出發,學習製作簡報檔案的技巧,目的不是「視覺效果」,而是「有效溝通」,讓你在台上做簡報時,表現得更出色、更吸引聽眾目光。

想做出好簡報,先拋棄這
4
個錯誤觀念!
錯誤:把「觀眾」當「讀者」
在投影片裡塞滿大量文字,誤以為觀眾可以同時專心聽、專心讀。

錯誤:把「投影用簡報」當成「文件」
想在口頭報告之後,再把投影片寄給觀眾,就把簡報當成文件資料來製作。

錯誤:把「準備資料」當成「簡報資料」
以為放滿資訊的簡報,才能彰顯用心。

錯誤:把「提詞稿」當作「簡報內容」
只害怕自己漏講了什麼,忽略了觀眾究竟能不能聽懂、聽進去。
你做的是大字報,還是簡報?在《視覺溝通》一書中,作者按照溝通的效果,提出了「投影片光譜」,將常見的投影片分為3種:文件、大字報、簡報。其中以「簡報」形式最能強化簡報者提供的訊息,建議多多使用。

1.文件:文字密密麻麻的投影片,目的是做為文件或白皮書。
一張投影片上的文字量,如果超過75個字,就該被視為文件。你可以想辦法減少字數,或直接做成一份文件,而非簡報檔。如果選擇後者,不妨把口頭報告改為討論會,事先將文件傳給與會人員,讓他們出席時可以快速進入討論階段,擬定行動方案。

2.大字報:一行行條列文字,簡報時也一條條朗誦。
如果投影片文字量已經減少到50字左右,就算是大字報。這種報告方式清楚明瞭,卻很難引人入勝,通常是沒時間準備,才會採取類似做法。由於聽眾閱讀速度會比簡報者講話的速度快,等於是先看完訊息,再等講者跟上,很容易出現「講者很遲鈍」的錯覺。

3.簡報:投影片成為視覺輔助工具,加強簡報者的訊息。
將文字圖像化的簡報,會連帶精簡文字的使用量,讓觀眾聚焦在講者身上,而不是投影幕上。最恰當的投影片,應該是成功加深觀眾對訊息的印象,又不會令人分心。不過,因為簡報上的文字少,難有提詞效果,簡報者需要投入更多時間來預演、練習。

Sunday, August 16, 2015

讓你成功的,永遠是B計畫!


/陳芳毓
預設最壞狀況!用不同觀點,把問題看透徹,許多CEO的性格都十分積極樂觀,這使他們面對機會時能勇往直前,不因風險而卻步。但是,歷史上每一次明星企業的殞落、重大專案的失敗也顯示,再有經驗的團隊、準備再周延的計畫,還是有誤判出錯的可能。在某些狀況下,一廂情願地要把事情做對,甚至會釀成更大的災難。因此,傑出的領導者都有一個B計畫:他們固然會全力把A計畫做到最好,同時也會為了保護自己和公司,準備另一套備案。如果不用這樣嚴謹的態度來面對風險,等問題發生時再想備案,往往為時已晚。

科技業有個經典案例。1980年代,英特爾(Intel)生產的記憶體面對激烈競爭,銷售一落千丈。創辦人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與高登摩爾(Gordon Moore)坐在會議室裡一籌莫展。葛洛夫問摩爾,「如果我們被踢出去,董事會找來一位新的執行長,你認為他會怎麼做?」摩爾毫不遲疑地回答:「他會把我們踢出記憶體市場。」葛洛夫楞了一下,說,「為什麼你和我不走出這扇門之後,再回來,然後自己動手做這件事?」故事後來的發展是:英特爾放棄了記憶體市場,卻成為微處理器的王者。葛洛夫事後回憶,有時候,必須用不同的觀點,才能把問題看得更清楚,提前轉彎。轉彎時,許多人會恐懼,《讓你成功的,永遠是B計畫》指出,但「恐懼能令你專注,因為恐懼,所以你會評估你的所站位置、對攀登路線做出調整。」這正是最高明的危機管理:在危機發生之前,就先化解它。

Google全球副總裁李開復在《做最好的自己》也比喻,備案,就像一把梯子;多嘗試不同的方法,就像為自己準備第二把梯子、甚至第三把,除了增加成功機率,也可以學到新的知識與經驗

CEO這樣做
李開復 / 創新工場董事長,前谷歌全球副總裁

多一台電腦,失敗機率降低9

任職蘋果時,李開復和CEO約翰史考利(John Sculley)上電視展示語音辨識系統。前一天,史考利要求他把展示成功機率從90%提高到99%。隔天,節目錄製過程順利。史考利又問,「你昨天一定修改程式到很晚吧?」李開復說,「我只是帶了兩台電腦,一台的失敗機率是10%,兩台是10X10%=1%,成功率就是99%了!」

Wednesday, August 12, 2015

超實用!不傷膝蓋又甩肉,14個「走路」燃脂減重的方法


/運動筆記和健行筆記
對於體重過重或有不適合高衝擊運動的健康問題,走路會比跑步更適合。走路是不管從技術或消費層面看來都是門檻很低、容易上手的運動。如果再加上一些正確的技巧,可以用走路的方式燃燒更大量卡路里、達到減重塑身的效果。
以下是14個秘訣讓走路變成有挑戰性、燃燒更多卡路里的運動,有助於減重及形塑健康體型。

1.加快走路的速度 : 希望達到減重塑身效果,走路必須達到足夠的強度,步伐需比平常快速,如必須走到輕微的喘氣。開始時以快遲到要趕赴約會的步速進行,如果這個速度對你來說很容易,那麼就加快速度到想趕赴一個已經遲到好幾分鐘的約會的速度。

2.走上斜坡 : 在健走路線中加入斜坡地形會增加健走的強度,啓動臀肌及大腿後側肌肉群,且對於膝蓋不至於負擔太重。 5%的傾斜度增加50%的熱量燃燒,走任何的坡度或落差都行。

3.走不平整的路面 : 在不平等的路面上走路,例如登山步道、草地、沙灘、石子路、雪地或岩石路等,都會增加強度、燃燒更多卡路里,並讓肌肉更使力。以雪地行走為例,燃燒的熱量是平地的2-3倍。

4.增加負重 : 如果走路變得很容易,而你的減重成效和身體的力量也有了明顯的成長,可以試試增加重量。增加負重會讓步行強度增加,並增加肌肉的抗力。

5.登山杖 : 使用登山杖健行是增加健行時卡路里燃燒的好方法,使用得當有助於塑身並加速減重。
手持登山杖健行將走路從下肢支配的運動轉變為全身運動,使得幾乎全身肌肉90%都必須加入工作,使用時必須用到手臂、肩膀及背部的肌肉,增加心跳率及上半身力的使力。

6.擺動手臂 : 健行的速度很大一部分來自手臂,擺動手臂產生力量與動能推動身體前進,幫助燃燒更多卡路里並強化上半身力量。健行時,手肘彎曲90度,手臂前後擺動,肩膀保持輕鬆並自然微微後轉,使得胸腔擴展並維持最佳姿勢,讓健走達到最大效能。

7.好的步行姿態 : 以好的步行姿態行走,意味著背和臀肌能得到最大的運動,讓走得更快、燃燒更多卡路里。好的步行姿態簡要地說就是:以拉長身型的高姿態行走,保持肩膀往後,並輕鬆下壓(而不是聳肩緊繃),收小腹、雙眼直視前方,下巴自然微收。

8.運用腹部肌肉 : 有些專家相信維持站姿時最有效率運用的肌肉是腹部肌群。為了維持縮腹的良好站姿,用腹肌將腹部內收上提,並維持正常呼吸。

9.全腳掌落地 : 走路時用全腳掌著地,以足跟落地,全腳掌向前滾動,讓足弓、足蹠部和腳趾依序落地,以腳尖離地。 全腳掌落地使得步行更有力,燃燒更多卡路里,也讓小腿、大腿後方肌群、臀肌加入運動,讓你擁有更修長的腿部肌肉線條,以及更俏更緊實的臀部。

10.緊縮臀肌 : 為了讓訓練臀部肌肉,朝向心目中理想的巴西美臀邁進,健行抬起後腿時,緊縮臀部,想像臀部中間夾著一張鈔票。

11.邁開大步 : 加快步行速度的最好方法是增加步行頻率、縮短步幅。但為了增加步行變化並讓腿部肌肉以不同的方式訓練、並增加步伐的力道,可以邁大步健走運用大腿內側及外側肌肉,有助於讓大腿緊實。

12.加入間歇訓練 : 間歇訓練是最快速的燃脂方法,操作的方式是在健身訓練過程中加入高強度(增加速度/重量/或困難度)動作,如跑步、游泳、自行車(飛輪)等。只要在健行訓練過程加入幾分鐘增加速度、坡度、階梯的高強度訓練。 例如,以一般中等速度步行5分鐘,然後以更快的速度(快到幾乎必須要慢跑的走速)快步2分鐘,或直接慢跑2分鐘,然後回到一般速度步行5分鐘讓身體緩和,然後重複整個步驟。間歇訓練會加速燃脂塑身的成效,增加健行的步速,並讓新陳代謝持續增加到運動後的數小時。

13.改變方向 : 在步行訓練中加入1分鐘的倒走或側走。改變方向讓肌肉面臨不同挑戰,讓大腿、臀部、小腿、腹肌和斜肌都從不同角度加入運作,並增進平衡,讓你燃燒更多卡路里並達到緊實身體的目的。為了安全,改變方向的訓練要在平坦的路面上慢速進行,沒有樹、坑洞等障礙,進行側走時,要記得左右兩邊要均衡進行。

14.改變步態 : 加入30秒或1分鐘的間歇,作高抬膝動作(膝蓋抬高向胸口再跨出)、踢正步(腿打直踢出)、大跨步、甚至開合跳躍,讓身體從劇烈的高強度緩和下來,而這些變換得步態再次挑戰肌肉應變不同的角度和力道,讓你的身體猜測這些不確定性,增加間歇,增加卡路里燃燒,促進肌肉增長,並加速新陳代謝。

Tuesday, August 11, 2015

每天10分鐘「跟自己開朝會」,擠出時間解決工作困擾!


/韋惟珊
每天一進公司,你的時間總在不知不覺中被消耗殆盡:先和老闆報告任務進度,再交代部屬追蹤業務狀況,緊接著還和同事開動腦會議,發想下半年可以推行的專案……
你就像是隻無頭蒼蠅,總被其他人排定的截止日期和會議時間追著跑。好不容易忙完這一切,下班時間就快到了,一整天下來,根本沒空集中精神,好好想想自己到底在做些什麼。在日本被譽為「夢想.現實規畫師」的山山竒拓巳建議,你必須有意識地保留「一個人思考的時間」,才能在忙亂行程中,找出改善工作、發揮創意的方法,推進工作也解決困擾。不過,他在《一個人的會議時間》中寫道,這樣的思考時間絕不會憑空出現,而是要靠自己主動安排。而且,雖然是「自己跟自己開會」,還是要像在公司開的集體會議一樣,透過辯證和思考,找出問題的解決辦法。你可以利用搭車上班的途中,或是吃早餐的時候,遵照以下「議程」,每天撥個10分鐘,和自己來場早會:

1.破冰:向自己報告近況
跟自己開會的第一步是暖暖身,盤點目前的身心狀況,包括:問自己近來最開心的事情是什麼、隨手寫下心情小語,或是述說最近令你印象深刻的事。在這個階段,你還不需要深入思考工作的難題,只要簡單描述近況,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再漸漸進入自我對話的狀態裡。

2.提問:把煩惱轉成「該怎麼做」
在回顧自己的近況時,你會逐漸察覺心中的煩惱來源,像是「剛寫好的企畫書有點無趣」「趕不及在截止日期前交報告」「新產品的銷量很慘」「想請A同事幫忙,但沒有勇氣開口」等等。先逐一寫下所有煩惱,再問自己「該怎麼做才能解決困擾?」,鼓勵自己找到可能的解答。如果是「企畫書寫得無趣」,你可以試著把問題轉化成:「該怎麼做,企畫書才會變得更有趣?」「找人討論,能不能得到有趣的點子?」接著再思考該找誰討論,或是有沒有其他點子可以參考。最後,仔細列出自己在這場會議上產生的意見,並思考其可行性。山山竒建議,每次會議最好只「鎖定一個煩惱」,才不會因為問題太大、太龐雜,覺得痛苦而放棄解決。

3.選定方案:放入待辦清單
透過和自己開會的過程,你會找到很多方法來解決困擾,把任務帶往正向發展。山山竒提醒,即使是一個人開會,也要記得做會議紀錄,把認為可以執行的方案列在待辦事項之中,並且依照時程,填進行程表裡,提醒自己一定要做到,才能真正改善工作中的煩惱。

三個歷史故事,學習「向上管理」三部曲


/林文政
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曾說:「『向上溝通』比『向下溝通』更重要、也更切實際。」主管向下溝通幾乎是行不通的,因為主管只會說自己想表達的,因此主管與部屬之間溝通的主角,並非資訊的傳達者(即主管),而應是資訊的接收者(即部屬)。杜拉克的主張可說是現代「向上管理」最重要的理論基礎之一。就定義而言,向上管理是指在組織中的「主管─部屬」對待關係中,由部屬扮演更積極主動的角色,透過了解主管的需求、維護主管的利益,以及影響主管的決策等方式,降低雙方的期望落差、緩解雙方的壓力,並且建立雙方的信任感,以解決個人與主管的問題,讓個人在組織中有更好的表現機會。學習把其他人放到第一位,將對人際關係產生巨大影響。」

1. 了解主管需求 : 向上管理的首要之務在於了解主管,知道他們看重什麼、擔心什麼
戰國時期齊威王的夫人過世,必須從嬪妃中選出一位成為夫人,齊威王徵詢宰相孟嘗君的意見。由於這件事非常敏感,又涉及君王的喜惡,在沒有充分把握下做建議,風險很高。根據孟嘗君的了解,齊威王很寵愛其中7個妃子,因此他打造了7對玉耳環(其中一對格外精緻),獻給齊威王,並於隔天立即派人進宮打探,看看哪位妃子戴上了最好的那副耳環,再依此向齊威王推薦夫人人選。了解主管的喜惡與需求後所做成的建議,不但能降低錯誤的可能性與風險,有助於提高彼此的信任感(包括被建議妃子的信任),孟嘗君的地位也因此更加鞏固。

2. 維護主管利益: 向上管理的第二要務是維護主管、為他們解決問題
孟嘗君讓門下食客馮諼到自己的領地薛城收稅,馮諼覺得孟嘗君衣食無缺,便自作主張燒掉欠稅百姓的契約,回覆孟嘗君說:「我幫您把『義』買回來了!」孟嘗君雖不高興,也無可奈何。一年後,齊泯王聽信讒言,削去孟嘗君相位,將他貶回薛地,結果當地百姓夾道歡迎,孟嘗君這才領受到馮諼為他經營的用心。馮諼對孟嘗君說:「狡兔三窩方能保命,我願意再為您找幾個安身之處。」隨後,馮諼去遊說魏惠王重用孟嘗君,齊泯王一聽說魏王想拜孟嘗君為相,只得央請孟嘗君再回朝擔任宰相。這時,馮諼再次向孟嘗君獻策,請求齊王在薛城修建先王宗廟(以保護薛城不受戰火波及),齊王應允。及至此時,馮諼才對孟嘗君說:「三窟已成,您大可高枕無憂了。」
回顧當初孟嘗君遭罷黜之際,門客多已離去;之後恢復相位,只有馮諼前往迎接。孟嘗君憤慨地說,再見到那些門客,「必唾其面而大辱之。」馮諼聽了之後,立刻為了孟嘗君的「失言」向他叩頭,並向孟嘗君說道,「富貴多士,貧賤寡友」是常理也是一種規律,不該因此埋怨食客,仍應「遇客如故」。「先生一席話,恭敬從命!」孟嘗君拜謝並接受馮諼的建議。馮諼積極地為孟嘗君出謀劃策,最終贏得孟嘗君的尊敬與信任。

3. 影響主管決策: 在傳統的「主管—部屬」關係中,主管總是扮演領導者的角色,部屬則扮演追隨者的角色。但在現代組織中,部屬也應積極扮演領導者的角色,設法尋找有效向上溝通的方法,以及能夠對主管產生影響的機會
春秋時代,吳王闔閭準備攻打楚國,群臣認為弊多於利,紛紛反對。闔閭非常惱怒,在朝會上警告:「誰敢再勸阻就處死誰!」有位年輕食客想出一個勸諫方法:他每天清晨未上朝前,便拿著彈弓在朝殿後花園閒逛,衣服與鞋子因而被露水沾濕,一連三天如此。吳王好奇地問,「朝會時為何你衣服都是濕的?」食客回答,「後花園樹上停著一隻蟬,唱著歌、喝著露水,渾然不知有隻螳螂就在自己背後。當螳螂屈身靠近要捕蟬時,也沒留意黃雀就在自己身旁。而當黃雀伸長脖子伺機要啄食螳螂時,更不知道我在樹下正舉著彈弓瞄準牠。這三隻小動物,都專注於眼前利益,沒顧慮到隱伏的禍患。」吳王沉思後說,「你講得很好、很對!」於是放棄攻打楚國。

向上管理的最終目的在於影響主管的決策,而這必須要以了解主管需求為始,以維護主管利益為繼,最終方能真正達到向上管理的目的

然而,向上管理也有個重要前提:必須以整體組織利益為優先,設法讓「公司—主管—個人」的利益三位一體,否則向上管理將成為組織政治行為(指個人或團體在組織中只顧追求自我利益,不顧其可能影響他人或組織目標的達成),與向上管理是為了緩解「主管─部屬」壓力,以及建立「主管─部屬」信任感的終極目的背道而馳。

Wednesday, August 5, 2015

走出好身體


/王曉晴
你算過你每天走幾步路?走路去搭公車、走路進辦公室,走路,是上班族再平常不過的行為。但別小看走路的奧妙,日走萬步是近來流行的上班族運動,還能幫助上班族解決不少的健康困擾。坐式生活是上班族的健康害因。上班族白天坐在辦公桌前,晚上黏在沙發上,手和眼睛很忙碌,腳卻很閒置。於是年過60後,下半身明顯比上半身容易萎縮,也容易誘發慢性疾病。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每年全球死亡人口有高達6成和慢性疾病有關,而這些慢性疾病也經常與肥胖脫離不了關係。因此WHO推動全球的「打擊肥胖計劃」,要求會員國將「健走」納入民眾日常運動項目。針對上班族常見的健康困擾,健走的主要好處有下列幾項:

消除壓力與幫助睡眠:走路能平衡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有助消除焦慮、減緩壓力,容易入眠。

消耗脂肪與熱量:健走是有氧運動,20分鐘後就會燃燒脂肪,每天健走30分鐘有助減肥。

加強心肺功能:加速心跳,促進血液循環,預防心臟病。

預防高血壓:高血壓有年輕化趨勢,越來越多未滿40歲的男性上班族已有高血壓。科學研究指出,每天4次,1次健走10分鐘,可降低高血壓,每天維持下去,能長期穩定血壓。

預防脂肪肝:許多上班族因作息不正常和應酬文化,造成脂肪肝。而醫學研究發現,常走路可幫助血液循環,肝臟的代謝功能也會隨之改善。
健走不馬虎,健走好處多,但須遵守走路的方法和善選地點,否則會造成反效果,導致腳受傷。

1,保持「333」運動原則。意指1週運動3次、每次30分鐘、心跳達130下。

2,選擇適當的鞋和地面。若去學校跑道走路,建議穿上吸震力好的跑步鞋,一般的氣墊鞋和布鞋會造成腳痛。建議盡量走平路,如下班搭車,可提早兩站下車,再走路回家。爬樓梯亦可,上樓時,腳的負擔是身體的4倍重量,下樓是7倍,所以盡量爬上去,再坐電梯下樓,可減少膝蓋的傷害。

3,步伐跨大,抬頭挺胸。女生運動最害怕變成蘿蔔腿,這是因為小腿用力過度。若走路步伐跨大,抬頭挺胸,用軀幹力量往前走,情況就會改善。

4,自覺疲勞就要休息。自覺疲勞的測量方法包括測心跳,健康者可用最大心跳率(220-年齡)的6080%作為運動強度。走出健康,走出好身體,走路的奧妙,不妨下班後立刻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