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12, 2017

【大聯大x商周 特別企劃】



大聯大控股執行長葉福海:面對新變革  一起共享共好  把市場做大!(上)

/洪明秀              
在新製造的趨勢下,少量多樣化、客製化、個人化的生產,都將為現行產業帶來莫大的衝擊與挑戰。在面臨變革的重要時刻,大聯大領頭,邀請產業建立共識、攜手打群架,建築智慧供應鏈平台的生態圈,一起贏市場,把市場做大。

持續優化彈性管理能力   打造台灣新機會
大聯大控股執行長葉福海表示,「一直以來,台灣電子業共同的強項,就是彈性管理,如何持續優化彈性管理,將是迎接未來挑戰的關鍵,再來,則是要積極思考數位轉型。」數位轉型有個非常重要的核心概念,IT要摒棄過往成本中心的刻板印象,而是一個重要的IT Business,如何運用當前的物聯網技術、大數據的分析,或者更深入學習整個人工智慧,成為驅動未來商業模式改造的一個引擎。「其實現行市場上已存在非常多的技術,產業應該積極與上下游進行協同合作(collaboration),讓訊息非常透明化,才能共同面對未來新製造所帶來的挑戰。」

近來工業4.0蔚為新顯學,葉福海反而認為台灣不該放棄彈性生產這項能力與優勢。「畢竟,工業4.0是長遠的進程,從工業3.0進行到4.0之間,我們反而可以找出台灣真正具有力量的競爭條件,如同清華大學簡禎富教授所倡議的工業3.5鋼鐵人理論,人與機器如何互相合作,而不是期待生產線一下子就要變成全部自動化。」他說,「台灣的智慧在『人』,若能善用機器,讓人與機器合作,變成一個鋼鐵人,而非機器人,強化能力,說不定就能打造出台灣另一個市場機會。」

以供應鏈管理實力  領頭凝聚共識  一起共好共大
有鑑於平台革命重塑企業競爭規則,大聯大也與時俱進,將過往所累積的技術共同分享,也因此,葉福海強調大聯大並不會因此便被去中間化,「反而是用另外一種工具、平台來代表中間人,大家共同分享,一起打群架,帶著台灣走向世界。」

由於台灣要從工業3.0邁向4.0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若能借助這種彈性的觀念來進行合作,結合上下游,把每一個企業、每一個員工都變成鋼鐵人,這種人與機器的合作,才是台灣能夠決勝的關鍵,說不定十年後,台灣就能很自然地走向工業4.0。」

從過去到未來,供應鏈管理,永遠都是大聯大的核心價值,大聯大希冀在此基礎下,與客戶建立共識與信任,共同構築出一個智慧化管理的供應鏈生態,讓客戶能夠更聚焦於生產、研發與製造,並在生產端達到零庫存,而大聯大也將變身為一種芯通路,這對台灣供應鏈體系將會是一個相當大的進程。

「不管是台灣或大陸,尤其是電子業,都有非常強烈的信心,相信大家絕對有機會去開創全世界的市場。展望下一個十年,大聯大想以過去這麼多年累積出的供應鏈管理實力,與所有客戶分享,共同建構智慧供應鏈平台的生態圈,希望能對這個產業盡份心力,一起共好、共大,贏得市場!」

Wednesday, November 29, 2017

3個心態,決定你四處碰壁,還是出人頭地



/葉冠玟                   
Official INTEGRATE董事長、專為金字塔頂端客群服務的御用理財顧問江上治指出,在這世上,大家唯一平等獲得的東西,就是時間,而如何活用時間,正是長吁短嘆的人與積極找尋出路的人,最大的差別。與其一再嘆氣,再久都無法改變現狀,不如反觀那些能拿下逆轉勝的成功者,學習他們平時抱持的心態,要能從谷底成長並一躍而上,需要具備的3個心態:

一、懂得善待繁忙的自己

繁忙的生活中,你會刻意為自己安排能夠喘息的時間嗎?江上治認為,許多成功者或許看起來的確都是閒不下來來的工作狂,但他們之所以不容易受挫,能夠突破工作上的各種問題,其實是因為他們會撥出時間在「連翹班也想做的事情」上。

舉例來說,當你覺得整天都待在辦公室辦公很枯燥乏味,你可以善用中午休息的一小時去附近的健身房運動,或參加公司內部的讀書會小組自我進修;當你覺得工作有點倦怠時,你可以安排出國旅行,或是單純只是在家休息。

當然,現在愈來愈難做到「完全下班」的狀態,可能就算休假,還是得時不時應付工作的大小事情,但置身於與平時不同的環境,邊做些與平常不一樣的事情邊思考,頭腦受到刺激,能幫助你從不同角度看事情,很多時候,好點子就是在這種相對放鬆、脫離平時狀態的情況下一次迸發出來 。

二、不斷模仿身邊的頂尖人才

你曾因為看到優秀的主管或同事,不禁覺得「他的工作態度太令人敬佩了」,或是萌生「希望我以後也能變成像他這麼厲害的領導者」的想法嗎?江上治認為,對於能成為模範的對象,就應該立即仿效。「因為 即使一開始只是模仿,只要不斷重複,就會變成自己的工作方式。 」

實際上,在任何領域,能成為菁英的人一定都有一套能學習的工作模式,當你有「這做法不錯」「這方法有效」的想法,你不妨就試著模仿看看,多試幾次,你自然會從中取捨適合自己的方式,最後慢慢改良、優化成自己最佳的固定做事原則。

三、確保讀過的書有內化成自己的知識

碰到問題時,你曾有因為突然想起讀過的書而獲得解答;或因為無意間看了相關書籍,因而從中解除疑惑的經驗嗎?如果沒有或是很少,你或許要重新審視自己讀書的品質及效果。

但要注意的是, 書讀多少並非重點,更不該有「反正讀過就算了」的心態,畢竟,能否學以致用才是關鍵。 平時不妨隨身準備紙筆,將有用的句子或觀念標記甚至抄下來,透過在腦中重複輸入學習內容,可以加深自己的印象,讓書本知識確實成為你的資產。

成功者的5種思維,讓努力發揮最大效益



/鍾苡紅                
擁有 500 多萬臉書粉絲的暢銷書作者布蘭登・博查德 Brendon Burchard認為,培養出有效率地達成目標的「習慣」,是成功者的共同配備。面臨困境和挫折的時候,他們總能很快地爬起來,克服惰性和束縛,持續地鞭策自己,才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甚至讓人生更富意義與價值。以下是 5 項重點原則:

1. 獨立思考洞察的能力

只要是說話都需要事前花時間梳理內容,如何開口就能說重點、一眼看出問題的癥結點是一大關鍵。平常可練習「自言自語」,要求自己在一分鐘內講完綱要;如果能轉化成文字更好,幫助重整內容的邏輯性。另外,不等上級通知,經常主動要求自己思考與檢討每一個當下的決策與表現,自問想提供客戶、公司什麼服務和技能,從中予以調整修正,將讓你更具優勢。

2. 掌握 ON OFF 的頻率,維持源源不絕的活力

真正忙碌、有效率的人充分掌握每個工作之間的小空檔快速充電休息,平均每 45 60 分鐘就讓腦袋進入待機狀態,閉上眼睛冥想,釋放上一份工作的緊張和焦慮,然後蓄勢待發進行下一項任務。也因如此,他們的精力一直都保持在滿檔狀態,除了工作,還能留有體力享受個人生活。

3. 增加自身的不可取代性

提高自己的不可取代性,知道你在做什麼,隨時問自己是為何而做、為誰而做,從中取得心理認同感和使命願景,確保行為與目標一致,才能擁有更卓越的表現。那個對象可能是你的家人、你的團隊、另一半或是客戶,持續地關注你的目標和對象,才不會讓自己分心偏離了軌道,失去工作的掌握感。

4. 專注重點,提高工作效能

每個人時間都是有限的,因此更要「找出最重要的東西,並時刻把它放在第一順位」,集中精力於當前的要務,屏除次要事情的羈絆,勇於說不,維持時間與效率的平衡,方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適時表現勇氣

成功人士通常也是情緒成熟穩定的人,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也懂得尊重他人、體諒他人的感受,並於二者之間取得平衡。尤其在面對高風險、困境、難關和未知的恐懼當中,他們反而更願意去說出實話,為他人出一份力。他們也不怕鬥爭角力,畢竟成功就是要翻越高牆,才能磨練出自己的專業能力。即使再累,只要想想你正在為誰而做,就有勇氣繼續向前。

下班前10 分鐘做對4件事,大大提升隔天工作效率



/許博涵                
為了終結無效率的工作,擁有人才培訓 20 年經驗的Andrew Hewertson提出4個聰明運用下班前 10 分鐘的方法,不僅讓下班後能真正放鬆、儲備能量,同時也能大幅增加隔日的工作效率。

1.非急迫性會議,千萬不要在下班前召開

許多人喜歡利用下班前的時間和夥伴討論工作,哪怕只剩十分鐘,都希望能讓這些零碎時間發揮最大效益。然而其實眾人此時只剩下滿滿的疲憊感,專注力也不足,若硬是將會議安排在這個時刻,效果往往不如預期。應將非急迫性的會議移置隔日,讓大家在精神最佳的狀態開會,才能創造更好的產值。

2.App記錄當天與隔天工作進度的銜接

每天都應記錄已完成事項及隔日待辦事項,透過這樣的整理,可以清楚掌握自己目前的工作進度,隔天上班時也能馬上知道該從哪些項目著手,免去因為工作間隔而重新適應的時間。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有許多適合記錄工作項目的App,例如微軟的「To-Do」或是和Google日曆結合的「To-do List」,運用這些軟體能更輕鬆管理工作進度。

3.關閉手機通訊軟體的通知,別讓休息時間被綁架

「叮咚!」在智慧型手機普及的時代,人們隨時隨地都能連接網路,新訊息的通知聲頻繁地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然而通訊的方便同時也綁架了許多人的休閒時間。不論上下班,只要接獲上司訊息就必須馬上回復,容易讓人一直處於緊戒的狀態,長久下來容易對工作感到疲乏。

為避免這樣的惡性循環,Andrew Hewertson建議在下班前 10 分鐘關閉手機的通訊軟體通知,並設為自動回覆模式,在回覆中表明自己目前處於休息時間,希望等上班時間再仔細答覆。透過這個舉動將上下班時間做明確的切割,避免自己總被訊息「綁架」。

4.找出今天最有成就感的事,向自己喊話

辛苦工作一天後,可以透過兩個問題反思自己今日的工作表現:1.今天最大成就是什麼?2.如果不滿意今天的表現,未來該如何改變?

回答這兩個問題的同時,是一個自我肯定的過程。整理工作上的成就,告訴自己未來可以繼續成長、是潛力無窮的;和內心進行一場對話,有助於維持長期的工作滿足感,同時也可以讓下班後的自己能夠儲備能量為明天的工作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