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31, 2015

開口就像CEO的8大祕訣


/吳怡靜
「每一次非得開口不可,都是在測試你的領導能力。」─美國作家詹姆士.修莫
「在所有的行銷技巧中,向目標對象做簡報或演說,是分享概念、影響他人、建立企業品牌的最佳方法之一,」。如果你渴望在職場生涯中步步高升,你還要懂得善用演說,跟公司內外的人有效溝通。

一、事前準備 : 專家都同意,絕佳的演說技巧,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天賦,一切都要靠「準備」。如果你下週就要上台講話,管理顧問貝爾克和托普琴克提出了幾個事先準備的基本要點:
1. 決定你的演說目的,把它寫成一句話:精彩的演說,都始於清楚的訊息。
2. 設計你的講題大綱:一旦有了主題,就要訂下大綱。
3. 了解你的聽眾:規劃講稿時,一定要想到你的聽眾。他們想要知道什麼?
4. 注入讓演說變生動的元素:要讓演說生動有趣,
5. 練習,練習,再練習:確定演說內容後,盡量找機會練習。

二、「像CEO一樣」做溝通 : 有心想要更上層樓的主管,則必須進一步強化演說技巧,並且找到屬於個人的談話風格。
1. 給大家big idea:每一場演講或簡報,都需要一個「大觀念」來吸引、激發聽眾。
2. 針對當下發言:你所談的內容必須跟坐在台下的眾有關、跟當下的事有關,才能獲得聽眾的歡心。
3. 講話簡單明瞭:許多演說的效果很差,問題都出在企圖過大,講得太多、太複雜。
4. 實話實說:領導人最重要的特質,就是誠實與正直。
5. 保持樂觀態度:身為領導人,無論你所面對的環境是好是壞,你都應該懷抱希望來平衡現實。
6. 放眼未來:發言的時候,要讓聽眾知道你的信念大有可為。
7. 要真誠:你的任務就是要和觀眾建立關係,也就是要真誠。
8. 要有所主張:工作不只是一張飯票,人們做事,也是為了參與一份偉大事業。

三、想要讓這場演說加分,還得掌握以下幾個臨場要領:
● 盡量口語化:對聽眾講話,要像跟朋友喝咖啡聊天一樣,字句短一點要比長一點好。
● 演說時,看著聽眾,不要看投影片。
● 與聽眾建立互動,吸引注意。
● 表現出活力十足,神采飛揚,讓聽眾覺得你很喜歡這場演講。
● 隨時準備應付各種突發狀況,也許演講會場臨時更換,你都必須趕快應變。
● 預留一小段發問時間,然後準時結束。

Monday, March 30, 2015

三種能力,邁入「雀屏中選的人生」


/松浦彌太郎
「選擇權並非永遠都掌握在自己手上」。這個世界並不是以自己為中心,所以,經常會遇到被動的情況,自己也成為被選擇的一方。當別人選擇了你,代表對方對你有愛,認同你的價值,想要發揮你的專長。因此,雀屏中選的人生,當然比沒有人選擇好。有三顆非常有效的營養補充劑可以幫助你。

第一顆,多觀察。
對周圍的每一個人產生興趣,對身邊發生的事產生全新的好奇心,仔細觀察一切,瞭解「這個人的興趣是什麼?」或是「他好像和平時感覺不太一樣」。這麼一來,就可以每天在熟悉的職場風景中有新發現,蒐集到對工作和人際關係都有幫助的資訊,也更容易得到機會。

第二顆,具有推測能力。
能夠根據觀察所蒐集到的資訊,配合眼前的狀況進行模擬想像的人,才會雀屏中選。我認為,觀察力和推測能力是所有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第三顆,就是具備溝通能力。
具有蒐集資訊和推測能力後,就要實際和對方產生交集。能不能成為「雀屏中選的人」,並非取決於與生俱來的能力或特殊才華,每天持續服用這三顆營養補充劑,努力學習這三種能力,每個人都可以「雀屏中選」。

如果只是帶著工作的態度和同事交往,就無法放鬆心情,永遠都無法擺脫好像隔了一層玻璃在說話的焦躁,最重要的是,無法發自內心地瞭解彼此。雖然有人公私分明,可以把清楚畫分工作和私生活,但身為凡人,很難徹底切割。在關鍵時刻,要不要和這個人站在一起?要不要毫無保留地聽這個人的意見? 這些問題的答案並非取決於工作能力,或是對方是不是優秀的上司,而是在能否相信他這個人。在緊要關頭,可以把一切放心交給這個人,他一定會助我一臂之力—能否讓人產生這種信心,不光要看對方是不是能幹的優秀人材,更取決於是否可相信這個人。我毫不掩飾自己在工作以外,也是一個很沒出息、常常出糗的人,也勇於表現異常的自己。

當別人說「NO」時,機會就來了,我很樂意聽到別人說「NO」。
向對方提出建議時,如果對方說:「NO」,不妨認為是機會,徹底說明自己的心意。和對方深入交談,直到對方認同你的意見。遭到拒絕時,不要輕言放棄,只要在提案前做好「NO才是起點」的心理準備,內心就會湧現勇氣。

Sunday, March 29, 2015

我曾經左手砍70人,右手聘70人-李開復給主管的領導課


/洪懿妍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是極少數出生自台灣,卻在蘋果(Apple)、微軟(Microsoft)、Google等世界一流的科技公司都擔任過副總裁高位的企業家。擁有5千多萬微博粉絲數的他,曾經在中國因為網路動員力太強而被禁言微博,已把發言的基地轉至台灣,講話則依然溫和中帶著犀利。現在,很多人提到李開復會直覺連結到創業,他所創辦的「創新工場」在大陸雖然評價不一,但聲量一直不小,受關注度也很高。不過,除了創業之外,自嘲在企業「打工」多年的李開復,跨國籍、跨文化帶人的經歷其實更值得一書。畢竟,目前兩岸三地要找出像他這樣在世界級企業擁有雄厚資歷的人,非常少見。處事理性,待人溫和的李開復,在領導部屬上卻有他強悍的一面。

一,該tough時絕不手軟。李開復提到,他在微軟時做過最痛苦的一件事情是,左手在舊部門解雇了70人,右手又在新部門重新雇了70人。而且,這還是在沒有上級要求,只因他理性判斷認為該做的情況下所做的抉擇。李開復坦承這是他遭到員工批判最嚴重的一次,他也很痛苦,但「現在看起來,這麼做是對的」。李開復說:「做一個管理者,就是要有擔當。我也可以說這是上頭的決定,然後把責任推卸出去,我就沒痛苦了,但那樣一來,我的價值會在哪裡?你難道是公司聘來的溝通副總裁嗎?你的工作就是把總裁的意見告訴員工嗎?你不做事的嗎?」他冷靜地說:「對員工來說,你這個副總裁就是公司,你是代表公司來做決定的。」這麼霹靂的做法,大概沒幾個主管做得到,其後續會引發什麼效應也很難預料。不過,確實可以給害怕得罪人的主管一些刺激。

二,新任主管不要急著建功。新官上任三把火,多數主管大概都會希望這三把火燒得愈旺愈好。不過,李開復倒是認為,一位新任主管,又是空降的話,最好先擺低姿態,當個學習者,了解現有狀態並建立同仁的信任後,再放手做事。「不是不可以有大動作,若你本來就是來救火的,當然不能放著讓火繼續燒。但若是沒有急迫的火要救,就要先建立信任。在很多情況下,建立信任就是先不要有動作。」

三,不要搞小圈圈。身為主管,周圍的人都在看著你,如果你一個禮拜跟張三花3個小時相處,跟李四只花半個小時,耳語很快就會傳出:張三是你的人,李四不是。喜歡拍馬屁的人會去拍張三的馬屁,好事之徒則會跑去跟李四說:「你這麼能幹,老板好像不怎麼認可你。」沒多久,李四大概就會走了。因此,李開復建議,當主管的人,一定要特別注意小圈圈的形成,哪怕你心中確實特別認可張三,一定也要給李四足夠的時間表現,讓人覺得你是公平的。做人與做事同樣不簡單,身為主管,上有老板要應付,下有部屬要安撫,如何拿捏,李開復的經驗值得學習。

Thursday, March 26, 2015

你跟老闆不是戀人,溝通不要靠「猜心」


/洪懿妍
我認識一位網路公司的創辦人,很有才華,對部屬的要求也很高。前不久,他底下一位優秀員工離職了。這個人向來是他得力的左右手,把事情交給他,就是放心。失去一名大將,讓他覺得很扼腕。

剛好,我也認識這名員工,於是,在一次碰面的場合中,私下問他,在原公司做得好好的,為什麼想要換工作?他說,不管他做什麼,明明結果還不錯,但老闆總會再補一句:「還可以再更好。」感覺上,老闆永遠覺得他不OK、不夠格。「我不知道怎樣才夠格,所以決定去找一個我夠格的地方工作,」這位朋友不無賭氣地說。

後來,我把這件事告訴了這位創辦人,他大為驚訝,也感到不解:「他從來沒有來問過我這件事。如果來問我,我一定會跟他說,他做得很好,我只是希望他變得更好。」
這真是誤會大了。

很多時候,老闆與部屬之間的互動,除了業務公事外,還包括了「猜心」。然而,心是永遠猜不透的,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還要耗費精神在這上頭,也實在太累人。猜對也就罷了,猜錯,就像上面這對主管部屬,各自錯過了最好的人與機會。

當部屬的,總是把老闆想得太嚴肅,太難以親近。殊不知,老闆也是人,他也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慾。有時,他看到你的得意之作面無表情,也許只是因為昨晚和太太吵架,或是今天早上女兒對他鬧脾氣。所以,與其猜來猜去,不如有問題就直接問。更何況,既然都要離職了,為什麼不乾脆就說清楚,講明白呢?如此一來,很多不必要的誤會與遺憾都不會發生了。要知道,你猜不透老闆的心,老闆一樣也猜不透你的心。你跟老闆不是戀人,就不用再隔層紗或隔層山了吧!

Tuesday, March 24, 2015

行動力,才是成功的關鍵


/吳凱琳
我們時常覺得處處受限,被外在紛至沓來的要求壓得喘不過氣,其實這正顯示了我們缺乏主動掌控環境的能力,只能被動的回應環境。「真正成功的經理人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相信自己的判斷能力,依據長期的觀點實現個人目標。」根據哥夏爾與布魯奇過去5年來針對各大企業經理人所做的研究顯示,成功的經理人具備了以下3種特性:

一、有效管理需求
「改變的第一步,就是仔細的思考自己未來的生涯發展目標,」哥夏爾說道。你希望5年或是10年後的自己會是什麼樣子?是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擔任什麼樣的職務?有什麼樣的成就?當你有了長遠的目標,才會清楚自己在工作上應該追求什麼,又該放棄些什麼。正如同哥夏爾所說,「成功的經理人很清楚他必須管理別人的要求,而非毫無條件的迎合他人的要求。」

二、主動開發資源
必須要對自己的計劃做好通盤考量與規劃,把希望達成的目標分成2種不同類別:「必須達成」與「可達成」(如果無法達成也不影響結果的目標)。你還必須安排執行的優先順序,先從最重要、短時間可達成的行動開始,分階段完成你的計劃。「逐步的成功,可建立自己的信用,更有利你後續爭取到更多的預算,」哥夏爾說道。

三、預先擬妥備案
機會的創造是來自於更萬全的準備,你永遠要多想一步,預先察覺可能的意外情況,擬妥備案,為自己保留可能的轉圜空間。當問題真正發生時,你才知道應該採取什麼樣的補救措施,而不至於讓計劃胎死腹中。「預先發現阻礙,才能事先測試原先想法的可行性,看出新的可能,」,你需要的是堅持,持續的思考各種可能狀況、發掘更多新的機會;你必須堅持完成工作,至於如何完成是可以有所變通的。重新找回對工作的主動權,找回行動的勇氣。工作不是為了他人而存在,而是實現個人目標的媒介。「不要被工作所管理,而是要有效的管理工作」哥夏爾最後結論道。

Monday, March 23, 2015

4種心態,讓工作能量不絕

/快樂經理人
耶胡達席納(Yehuda Shinar)是一位致勝學研究專家,他的正向思考法則,深獲各界好評,並成就許多體育冠軍賽事。特別由他的書《你可以不只這樣!》(Think Like a Winner)中擷取菁華分享。只要改變想法,就能重新燃起動力,讓能量源源不絕。

1. 正面思考 : 思想方式能強烈左右一個人的心態,也就是說,你可以透過改變思考方式來轉換心態。舉例來說,被指派一項任務時,剛開始非常擔憂恐懼,但一旦接受,相信這是最好的安排,就能較快擺脫擔憂的情緒。贏家有開闊的心態,接受新思維,以不同角度思考。在工作上,就像是種滴漏的過程,好像肩膀上站了個天使,不斷在耳邊輕聲鼓勵自己,告訴自己辦得到,催促自己採取行動,抓住機會。正面思考帶來的成功經驗愈多,愈能讓你相信正面思考的力量。

2. 建立信心 : 自信心猶如蹺蹺板兩端的平衡點,一端承載著累積的成功經驗,另一端則是負面經驗。如果蹺蹺板在負面經驗端已負荷過重,正面經驗發揮的力量也相對有限。簡單地說,你需要在正面經驗端上增加重量,才能在負面經驗出現時,抵銷帶來的不良影響,不讓蹺蹺板往負面端傾斜。不論是創造或維持正面經驗端的重量,都不簡單。你必須在生活中多多運用致勝行為法則:

3. 聰明面對壓力 : 壓力容易讓人失控,「給自己壓力去面對壓力」,才能有效克服這個問題。如何看待壓力?很簡單:與其把情況看得很糟,不如思考怎麼做才能有效改善。找出改變情況的方法,也想出具生產力、有意義的下一步。當你面臨巨大壓力,請不要忘記:
◎讚揚自己
◎讓自己喘口氣
◎讓自己充滿掌握感了解自己能做什麼,一步一腳印地執行。
◎給自己最好的機會,盡可能做好準備與練習,盡力掌控變數,降低風險。

4. 善用時間 : 為了成功,必須「避免自找麻煩」,差勁的時間管理就是一種自找麻煩
◎以30分鐘為單位
◎務實、可量化的目標
◎用20%力氣爭取80%收穫
◎給自己獎賞

Sunday, March 22, 2015

只有「潛在機會」,没有「現成機會」


/杜書伍
幾十年來,都會一再的聽到各世代在說:「我們没有機會,都被上一代佔光了!」。一副「努力也没用,因為没有機會」的姿態。這是個有趣的「抱怨」,而且是源源不絕,拿來自我推卸責任的好藉口

大家想想:「機會」人人想要,怎麼可能擺在那裡,等著你姍姍來遲的隨手取得。所以,不會有「現成機會」等著你的!你看到、聽到、想到的機會,早就很多人在做了;即便你要去做,也會自認太晚、太多人、自己不會成功,所以也不會是你的機會。

再仔細想想:為何機會都在別人手上,而不是在你手上?簡單的說,就是「早鳥效應」。當機會尚未成熟,還是個「可能的機會」時,呈現的是「有機會也有風險」;也就是必須要克服很多困難、投注很多人力資金、而且即便如此還未必會成功(風險)這種「可能的機會」很多人都看得到,但大部分的人不認為會成功或是風險很大,所以就不被認為是機會;而現在我們的週遭,就處處存在這種「不是機會的機會」但是,就是有人會看出這是「潛在機會」,而投入心力、時間、資金,經過幾年的刻苦經營,突破多重的困難,並且在不斷鑽研、試誤與修正中,掌握了成事關鍵,而成功開拓出新業務、新事業。

而為什麼別人能!而你不能?關鍵就在於你是否有拆解事物的習慣,深入去了解關鍵成事因素的習慣;並且須長期累積豐富的經驗,來協助判斷它是否是「潛在機會」。所以,越是有精細思考、深度理解習慣的人,再加上累積的經驗,越能看出潛在機會,也是那能早人一步掌握到機會的人

所以,不要喊「没有機會」!時空環境不斷在變,處處是新機會。但是都是在尚不成熟時,就被有「洞悉力」的人看到而拿走了!努力培養自己習慣性去拆解事物,習慣性去結構化的理解事物;先培養出你的「洞悉力」,你就會發現處處是「潛在機會」如此一來,你就是那能掌握機會、開創新局的大將之才。

Tuesday, March 17, 2015

態度正面,事情就會慢慢變對

初階經理人的課題:能耐煩,從基層培養格局與眼光
Q:剛開始工作時,什麼事情深刻影響了你的專業經理人生涯?
A:觀察高階主管要處理的事情,讓我比較早接近一個我不了解的世界,受到很大的啟發和啟示,我暗暗想著,「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像他們這樣……」很幸運的是,當我還在企業的基層,就看到了高階主管的眼光、態度和格局。
Q:初階經理人在思考職涯時,常會遇到什麼樣的盲點?
A:初階員工的工作比較作業性(operational)。所做的事情重複性高,加上看不到事情的全貌,所以做著做著就不想做了,才會一、兩年就想要換工作。這時候,態度很重要。基層員工必須要有認知,剛起步時,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在練基本功;工作內容有十之一、二能夠讓你很興奮,那已經很好了!職涯發展並非拿著藍圖、按圖施工的過程,而是在「拼圖」——當你手上只有小小的一塊拼圖時,根本不知道最後的全局是什麼。你只能吸收經驗,然後把它放在圖上,然後慢慢累積。

中階經理人課題:懂得協調,養成「習慣卓越」的態度
Q:初、中、高階主管的工作重點,有什麼不同?
A:初階主管通常是在「做事」,工作內容也比較確定;中階主管則是在「協調」,協調主管與下屬,還有部門間的橫向協調。當主管,不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還要帶領團隊一起把事情做好,因此溝通、EQEmotional quotient)和團隊意識就非常重要。

高階主管則是在「策略判斷」,就像一齣戲的導演一樣,它要在背後運籌帷幄。然而,許多經理人都會卡在中階,便無法繼續往上升遷。主要的原因是,遊戲規則變了。高階主管處理的事情,大多是抽象、衝突的,像是長期利益與短期利益的衝突、部門與部門的整合衝突、內部資源與外部環境變化的衝突,都是抽象、矛盾的衝突……會到CEO手上的,都是困難、糾結的問題。面對挫折,初階經理人需要別人來激勵,被忽略了心裡還不平衡;但高階經理人卻要自己激勵自己︰「沒有批評已經很好了!」要靠心中的熱情和一幅願景的圖畫,不斷地去完成任務。身為中階經理人,儘管眼界、思路都還沒開。但當你用很正面的態度看事情,你會發現,其他的事情都會慢慢變對。

Monday, March 16, 2015

「系統習慣」的養成


/杜書伍
長久以來,公司藉由月報制度要求同仁養成整理、分析的習慣,某種程度已普遍性的引導同仁「數字表達」的習慣,並已達到一個好的成果。基於進一步強化同仁養成「系統習慣」的目的,我們希望鼓勵同仁藉由演練三項強化系統表達的方法,來建立「系統表達」的習慣;期望在耳濡目染中,提升個人「系統思考」的能力。

系統思考就是面對一項事物時,能先掌握整體,再進入分析組成部件以及其關聯性, 再由個別部件往下拆解、分析更小的部件,整個掌握事物的結構與層次,才能透澈了解整個事物的內涵。相對而言,單點思考者就是直接由某一部位思考,以至於看不到整體,也考慮不到與其他部件的相互影響關係,所以判斷易有盲點,也易掛一漏萬,此即最大的差異。

因此,「系統習慣」就是養成「先掌握全部、再拆解成部件」的習慣。假如我們在日常的表達、描述、解說報表之際,能先說明整體、再說明部件,即是系統表達的習慣。 由於系統表達的背後,必然是一個先思考整體、再思考部件的思考習慣,而聽者順著表達的順序,接收時也會先接收到整體、再接收到部件,如此一來就會形成講者、聽者都在演練這樣一個「先掌握整體,再掌握部件」的情形;而此一系統表達的習慣,將有助於延伸出個人建立系統思考、系統分析的習慣。為了營造「系統習慣」的環境,我們希望所有工作月報的準備資料中,個人都可強化下列三種表達方式。

第一,是Top-down的結構方式。未來整個工作月報的結構,先整體再細部,呈現有結構、層次的表達;並且遇有統計報表時,特別注意將「合計」的項目放在統計報表的最上方。

第二,就是養成繪製「結構圖」或「流程圖」的習慣。因為 圖本身即代表一個整體,裡面的每一個方塊即是其部件,部件與部件間的連接線即是彼此間的關聯,此法將有助於了解各部件之間的因果關係與先後順序。尤其人們是傾向於圖像式的記憶與思考,圖像的表達十分有助於講者的系統思考,以及聽者有系統的理解與記憶。

第三,是建立個人的工作控管表(control sheet)。將所負責之工作,有結構的表達於一張工作表上,用於 定期追蹤控管;此舉將有助於建立工作關照的完整度,並提高工作的精緻程度。

「系統能力」是所有能力的根源 。經由月報體系推動「系統表達」的習慣,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公司內部形成一個具有「系統習慣」的環境;自然而然的,對養成每位同仁系統思考、系統分析、結構分析等等的「系統能力」,將更有助益。

Thursday, March 12, 2015

聰明工作的五個方法


/EMBA雜誌編輯部
今天,我們應該追求的是更聰明地工作,而不是更努力工作,辛苦拼命,卻不見得有成果。有過多次創業經驗的侯克(Faisal Hoque),在快速企業雜誌(Fast Company)網站上指出,透過以下五個方法,可以聰明工作,成功達陣:

1.評估每一樣需要做的事情。一個人八○%的工作成果往往來自二○%的努力。找出最有價值的這二○%,把時間精力儘量花在這個方向上。至於要如何找出工作最有價值的二○%?可以從有最大影響力的事物開始著手評估。三個基本的評估標準為:一,仔細檢視公司策略與執行方法;二,分析你的工作對你自己、團隊、合作夥伴跟顧客的影響;三,評估自己執行的能力,把重點放在自己握有的資源上。

2.限制短期目標的數量。有了長期目標當指引,需要把大目標切分成小目標。例如,長期目標是五年要達成,那麼每年需要先達成哪些小目標,最終才能成真?此外,一個人很可能想做的事情太多,一次就能列出一堆目標。如此一來,時間精力被淹沒,容易因為手忙腳亂而一事無成。取而代之,要讓最重要的目標都能有成果,必須仔細篩選限制短期目標的數量。

3.找出自己的工作循環。人的身體有自然循環。許多研究顯示,平均來說,大腦只能專注九十分鐘的時間,就需要至少十五分鐘放鬆。一個人在一天當中也有某些時間生產力高,某些則低。找出自己的生產力高低時段,善用這些精華時段,特別留給思考性工作,盡可能不要安排例行性工作。

4.創造、修正、再次運用、成為自然而然的習慣。以此四步驟循序摸索出最有效率的做事模式,然後不斷重複執行,提高工作效率。

5.強化自己的意志力。美國心理學家麥格尼格爾(Kelly McGonigal)指出,意志力有三個面向,分別為「我會」(I will)、「我不會」(I wont),以及「我想要」(I want)。了解三者之間的差別,是成功達到工作目標的關鍵所在。在「我會」的意志力方面,指的是有決心把該做的事情做好;在「我不會」的意志力方面,指的是對阻礙自己達到目標的事物說「不」,例如,上班時間瀏覽電子郵件與社交媒體,這些壞習慣都需要徹底戒除。最後,在「我想要」的意志力方面,指的是記得最終的目標,以及你之所以做手上正在做的事情的原因,幫助自己保持專注,強化紀律。

Tuesday, March 10, 2015

Top Sales問客戶的這些「敏感問題」,你也會問嗎?


/ 韋惟珊
現在的業務真是愈來愈難做了。首先,客戶變得比以往更精明,懂得上網搜尋、比價、查心得,老是認為業務員都在騙人,只有網友講得才是真的。同一時間,市場上的競爭者也虎視眈眈同一個族群,隨時想奪下你手中的客人。左右夾攻的壓力搞得你喘不過氣,不知道怎麼在這片雜亂的局面殺出血路,搶下新單、守住老客人。國際銷售專家葛蘭特.卡爾登指出,現在想要成為優秀的業務人員,應該回頭調整4個銷售的原則,唯有「想法」對了,才有機會讓對方買單:

1.別害怕問客戶犀利的問題: 過於禮貌、制式,可能會錯失建立信任的機會。「你覺得我們的價格怎麼樣?」「你認為我們的團隊夠格嗎?」「你和我們的競爭者合作這麼久,為什麼願意轉來和我們合作?」這些都是很難回答,卻很關鍵的問題,當你得到答案,就可以修正步伐,讓雙方都更滿意。

2.別把報價放在提案的最末頁: 許多人教業務員要先創造價值才能談價格,所以很多簡報總是先把牛肉講完,最後才談到錢。不過,你應該有這個經驗:當提到很棒的點子或方案,客戶會打斷簡報,問你要用到多少預算。因此,不如就將價錢列在方案旁邊,展現你對於提案的自信,也可以用方案的內容一併解釋為何要用到這麼多錢,對方更可能接受,或是直接討論、調整內容。

3.每一次針對提案的會面,都要詢問「目前資訊夠您做決定了嗎?」: 如果不想要一直討論提案,卻沒有結論,請在每一次會面的結尾,詢問對方「目前資訊夠您做決定了嗎?」這時客戶會反思「是不是可合作、簽約」,如果發現還有不清楚之處,也能明確說出須要了解的部分,直接約時間做討論,加速成交的時程。

4.為提案押上截止日: 許多公司需要很長的決策期,但這不表示你應該無限制的等待通知。如果對方所需的資訊已經足夠,卡爾登會在簡報的最後說出一個執行期間,像是「謝謝您今天撥空聆聽,我的目標是在本周內將產品送到你的公司裡。」通常客戶都會說沒這麼快啦,你只需要再補一句「我明白,我只是想讓你了解我的想法。」這讓你展現出更多的自信,表示提出的方案絕對能解決對方的困擾,也更往成交之路邁進。

Sunday, March 8, 2015

永遠不會準備好,去做就對了!工作自信心的修練心法


/王志鈞
最近收到幾封年輕朋友的來信,詢問職涯發展問題。問題不一而足,但我發現年輕朋友普遍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自信心不足。如果你目前在職場上有底下諸種感受,我會提醒您,一定要非常、非常小心,因為您可能患了小頭症:

我很努力工作,但職場上我仍有許多不足之處,我還在學習。
我學歷不好,所以,我必須努力再進修各種技能或學位。
我之前幾份工作都做不久,我應該是個滿糟糕的人。
我現在薪水很低,看起來未來也高不到哪去。
我每次都被主管罵,可能我真的能力不好。
我希望考公職,卻一直考不上,不知該怎麼辦?
我希望增強與人互動的能力,將來可以從事業務或創業。......

以上七個問題,看起來狀況都不一樣,有些人呈現對未來高度期待的狀態(如17),有些人努力想改變不足處(如2),更多人是垂頭喪氣於現狀(如3456)。看起來表象不一,但本質上我認為,都是缺乏自信心的小頭症。消極的就不說了,那些看起很積極於期待自我的人,為何一樣
有自信心低落問題呢?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一個囚犯站在水溝的牆邊,想跳過溝、再翻過牆,如此就能到牆外自由飛翔。
消極的人會說:「我跳得不夠遠,一定會掉到水裡,就算跳過了,牆那麼高,我哪翻得過呢?」
積極一點的會說:「我身高不夠高,我得努力吃多一點,等長高一點再來翻牆。」
更積極的人會站在溝邊說:「我正努力練習跳遠、跳高,但我還不夠好,我必須再準備、準備。我相信有那麼一天,我會翻過去。」

你認為這三種人哪種比較優呢? 我告訴你:都不優!只要你不敢跳、不敢搏,通通都只是牢裡的囚犯,你哪裡也去不了!我想說的是:真正有自信的工作者,會是一個不怕死的人,永遠相信自己今天就會跳過去,而且一跳再跳,勇於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