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29, 2017

3個心態,決定你四處碰壁,還是出人頭地



/葉冠玟                   
Official INTEGRATE董事長、專為金字塔頂端客群服務的御用理財顧問江上治指出,在這世上,大家唯一平等獲得的東西,就是時間,而如何活用時間,正是長吁短嘆的人與積極找尋出路的人,最大的差別。與其一再嘆氣,再久都無法改變現狀,不如反觀那些能拿下逆轉勝的成功者,學習他們平時抱持的心態,要能從谷底成長並一躍而上,需要具備的3個心態:

一、懂得善待繁忙的自己

繁忙的生活中,你會刻意為自己安排能夠喘息的時間嗎?江上治認為,許多成功者或許看起來的確都是閒不下來來的工作狂,但他們之所以不容易受挫,能夠突破工作上的各種問題,其實是因為他們會撥出時間在「連翹班也想做的事情」上。

舉例來說,當你覺得整天都待在辦公室辦公很枯燥乏味,你可以善用中午休息的一小時去附近的健身房運動,或參加公司內部的讀書會小組自我進修;當你覺得工作有點倦怠時,你可以安排出國旅行,或是單純只是在家休息。

當然,現在愈來愈難做到「完全下班」的狀態,可能就算休假,還是得時不時應付工作的大小事情,但置身於與平時不同的環境,邊做些與平常不一樣的事情邊思考,頭腦受到刺激,能幫助你從不同角度看事情,很多時候,好點子就是在這種相對放鬆、脫離平時狀態的情況下一次迸發出來 。

二、不斷模仿身邊的頂尖人才

你曾因為看到優秀的主管或同事,不禁覺得「他的工作態度太令人敬佩了」,或是萌生「希望我以後也能變成像他這麼厲害的領導者」的想法嗎?江上治認為,對於能成為模範的對象,就應該立即仿效。「因為 即使一開始只是模仿,只要不斷重複,就會變成自己的工作方式。 」

實際上,在任何領域,能成為菁英的人一定都有一套能學習的工作模式,當你有「這做法不錯」「這方法有效」的想法,你不妨就試著模仿看看,多試幾次,你自然會從中取捨適合自己的方式,最後慢慢改良、優化成自己最佳的固定做事原則。

三、確保讀過的書有內化成自己的知識

碰到問題時,你曾有因為突然想起讀過的書而獲得解答;或因為無意間看了相關書籍,因而從中解除疑惑的經驗嗎?如果沒有或是很少,你或許要重新審視自己讀書的品質及效果。

但要注意的是, 書讀多少並非重點,更不該有「反正讀過就算了」的心態,畢竟,能否學以致用才是關鍵。 平時不妨隨身準備紙筆,將有用的句子或觀念標記甚至抄下來,透過在腦中重複輸入學習內容,可以加深自己的印象,讓書本知識確實成為你的資產。

成功者的5種思維,讓努力發揮最大效益



/鍾苡紅                
擁有 500 多萬臉書粉絲的暢銷書作者布蘭登・博查德 Brendon Burchard認為,培養出有效率地達成目標的「習慣」,是成功者的共同配備。面臨困境和挫折的時候,他們總能很快地爬起來,克服惰性和束縛,持續地鞭策自己,才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甚至讓人生更富意義與價值。以下是 5 項重點原則:

1. 獨立思考洞察的能力

只要是說話都需要事前花時間梳理內容,如何開口就能說重點、一眼看出問題的癥結點是一大關鍵。平常可練習「自言自語」,要求自己在一分鐘內講完綱要;如果能轉化成文字更好,幫助重整內容的邏輯性。另外,不等上級通知,經常主動要求自己思考與檢討每一個當下的決策與表現,自問想提供客戶、公司什麼服務和技能,從中予以調整修正,將讓你更具優勢。

2. 掌握 ON OFF 的頻率,維持源源不絕的活力

真正忙碌、有效率的人充分掌握每個工作之間的小空檔快速充電休息,平均每 45 60 分鐘就讓腦袋進入待機狀態,閉上眼睛冥想,釋放上一份工作的緊張和焦慮,然後蓄勢待發進行下一項任務。也因如此,他們的精力一直都保持在滿檔狀態,除了工作,還能留有體力享受個人生活。

3. 增加自身的不可取代性

提高自己的不可取代性,知道你在做什麼,隨時問自己是為何而做、為誰而做,從中取得心理認同感和使命願景,確保行為與目標一致,才能擁有更卓越的表現。那個對象可能是你的家人、你的團隊、另一半或是客戶,持續地關注你的目標和對象,才不會讓自己分心偏離了軌道,失去工作的掌握感。

4. 專注重點,提高工作效能

每個人時間都是有限的,因此更要「找出最重要的東西,並時刻把它放在第一順位」,集中精力於當前的要務,屏除次要事情的羈絆,勇於說不,維持時間與效率的平衡,方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適時表現勇氣

成功人士通常也是情緒成熟穩定的人,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也懂得尊重他人、體諒他人的感受,並於二者之間取得平衡。尤其在面對高風險、困境、難關和未知的恐懼當中,他們反而更願意去說出實話,為他人出一份力。他們也不怕鬥爭角力,畢竟成功就是要翻越高牆,才能磨練出自己的專業能力。即使再累,只要想想你正在為誰而做,就有勇氣繼續向前。

下班前10 分鐘做對4件事,大大提升隔天工作效率



/許博涵                
為了終結無效率的工作,擁有人才培訓 20 年經驗的Andrew Hewertson提出4個聰明運用下班前 10 分鐘的方法,不僅讓下班後能真正放鬆、儲備能量,同時也能大幅增加隔日的工作效率。

1.非急迫性會議,千萬不要在下班前召開

許多人喜歡利用下班前的時間和夥伴討論工作,哪怕只剩十分鐘,都希望能讓這些零碎時間發揮最大效益。然而其實眾人此時只剩下滿滿的疲憊感,專注力也不足,若硬是將會議安排在這個時刻,效果往往不如預期。應將非急迫性的會議移置隔日,讓大家在精神最佳的狀態開會,才能創造更好的產值。

2.App記錄當天與隔天工作進度的銜接

每天都應記錄已完成事項及隔日待辦事項,透過這樣的整理,可以清楚掌握自己目前的工作進度,隔天上班時也能馬上知道該從哪些項目著手,免去因為工作間隔而重新適應的時間。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有許多適合記錄工作項目的App,例如微軟的「To-Do」或是和Google日曆結合的「To-do List」,運用這些軟體能更輕鬆管理工作進度。

3.關閉手機通訊軟體的通知,別讓休息時間被綁架

「叮咚!」在智慧型手機普及的時代,人們隨時隨地都能連接網路,新訊息的通知聲頻繁地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然而通訊的方便同時也綁架了許多人的休閒時間。不論上下班,只要接獲上司訊息就必須馬上回復,容易讓人一直處於緊戒的狀態,長久下來容易對工作感到疲乏。

為避免這樣的惡性循環,Andrew Hewertson建議在下班前 10 分鐘關閉手機的通訊軟體通知,並設為自動回覆模式,在回覆中表明自己目前處於休息時間,希望等上班時間再仔細答覆。透過這個舉動將上下班時間做明確的切割,避免自己總被訊息「綁架」。

4.找出今天最有成就感的事,向自己喊話

辛苦工作一天後,可以透過兩個問題反思自己今日的工作表現:1.今天最大成就是什麼?2.如果不滿意今天的表現,未來該如何改變?

回答這兩個問題的同時,是一個自我肯定的過程。整理工作上的成就,告訴自己未來可以繼續成長、是潛力無窮的;和內心進行一場對話,有助於維持長期的工作滿足感,同時也可以讓下班後的自己能夠儲備能量為明天的工作準備。

華碩雲端總經理吳漢章:勇於改變 實踐數位勇氣的十年(下)



/洪明秀               

華碩雲端鼓舞著台灣產業重拾拚戰精神,實踐數位勇氣,串聯數位轉型好夥伴,建構專業生態系統!
數位能力缺口將成數位轉型關鍵挑戰

無庸置疑地,數位轉型對於規模越大的企業,越是難以迴避。數位轉型究竟必須付出多大的成本和代價?吳漢章分享近幾年華碩雲端在建構智慧城市的經驗指出,「在面臨數位轉型的挑戰,城市其實跟企業也很接近;總結來說,市長或是企業領導者可能是裡面最稀缺的資源,要做舖天蓋地的改變,一定要有很重要的vision(願景)及很好的framework(架構),好引導眾人如何做出改變。」

他進一步分享資訊科技研究機構 Gartner 提出的Bimodal(雙營運模式),意指企業在做數位轉型時,必然會碰到 mode 1(既有營運模式,代表過去的成功) mode 2(全新營運模式,代表未來的風險) 之爭。「而在組織裡面,兩個 mode 要並存,並不容易。

不過,大型企業更在乎的可能是mode 2,不同於既有的商業模式或服務模式的新事業,會造成組織面及能力面的挑戰,特別是能力面,人才不再是只有工程師的差距,有沒有雲端架構師?有沒有又懂數位又懂 domain(本行專業)PM(產品經理)? 」

找到數位轉型好夥伴  建構專業生態系統

若以各個轉型在數位化的角度來切入,「它最後都會是個data-driven(由數據驅動)的垂直領域生態系統,「它絕對不會靠少部份的vendor(廠商)就能把客戶的問題全部解決,反而會形成一個專業的生態體系(ecosystem)。」

吳漢章認為,對大企業來說,能力上的缺口沒有什麼捷徑,「找到一個有經驗、也有數位轉型專業的外部夥伴就很重要。在進行選擇時,不該只是看vendor現在的規模有多大,或是過去你們合作多少生意,而是它在面對數位轉型時,由數據驅動的服務能量是不是已具備。」

這也是核心能力在數據平台的華碩雲端定位,同時為了協助醫療產業掌握數位轉型契機,在醫療領域的轉型主題是「精準醫療」,透過更有意義的病歷數據收集及分析,提供病人更精緻、更符合需求的服務,並非遇到類似病症一律開相同處方。

「我們希望讓企業發現華碩是一個可以幫助產業實踐數位轉型的好夥伴。未來十年,不只台灣,還有更多國外的好夥伴,跟我們一起把這個產業鏈打造起來。」吳漢章期許台灣產業能夠重新拾起往昔拚戰創業的尚武精神,相信未來十年,將會是實踐數位勇氣的十年。